——我们是怎样组织发动捐款活动的?
由康献堂会长倡导并率先认建的康氏文化苑,是经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表决一致通过的。康氏宗亲都表示,要举全族之力坚决把这一全天下康族人的千秋伟业——康氏文化苑工程建设好,以告慰三千年以来康姓人的先祖先烈!该项目总投资近6.7亿元,需要普天下康氏宗亲们能大义凛然,慷慨解囊,从多渠道各方面来筹集建设资金,我们陕西镇柞康氏文化研究会也当仁不让。我们经过三年的宣传教育,层层动员,率先垂范,贤内支助,于2019、2020两年向工程指挥部捐助资金四万元,以尽我地康氏宗亲的绵薄之力和崇祖敬宗之心。我们是怎样组织发动捐款活动的呢? 一、思想动员,广泛宣传,把建设康氏文化苑的伟大意义传送到千家万户,人人知晓。我们根据人员分散不集中的特点,全县划分为三个片区,把2016年我从总会领回的“康氏文化苑”设计平面图和可视图片近百份以及捐款办法、献堂会长在大会上的讲话复印30余份,由我与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军、副秘书长康东三人分工,分别送到凤镇、县城及周边地区各家各户进行解说,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并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村组、院落、将康氏文化苑平面图、可视图片张贴于广告墙上。康家人可以观看,外姓人也可以看,同时还能起到外姓人助推康家人的作用。许多外姓人观看后还撬起大拇指对康姓人说,你们康家人伟大、了不起,竟然有人能牵起头,带领全国的康家人拿出几个亿的资金为祖宗立祠建苑,真了不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功真是可敬可贺呀!康家人听了这些外姓人褒扬之语,心里也乐滋滋的,感到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光,并暗下决心,一定支持这项千秋大业的伟大工程。 二、结合实际,典型带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筹资的基本方法。自2016年开始至2019年的四年间,我们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电话预约与登门服务相结合,捐款与扶贫帮困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康姓子弟(我的侄孙)康烽是失去双亲的弱智孤儿,家庭经济本来就非常困难,2018年其长女又考上了西安大学。孩子上学更需要钱,这无疑是给他家经济火上加油、雪上加霜,夫妻俩在家哭泣呼喊着“这该咋办呀”!当我回到凤镇得知他家情况后告知他夫妇二人“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后经我们多方协调,政府答应从扶贫助学中每年为其解决6000元学费;我与几位康姓族人每年帮其3000元;又说服镇政府帮他家解决一个公益岗位,每月能有1200元的收入。就这样,全家生活及学生上学费用基本都有了着落,为他家解决了大难题。当康烽得知康氏文化苑需要捐款时找到我,表示也一定要捐献爱心,我同意了。他捐的钱虽然不多,但他表达了自己尊祖敬宗的赤子之心啊!康烽捐款的消息通过网传不径而走,一时传为佳话,并哄动了我们的小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能捐款?大家不免心存疑惑,比他家好过的康姓人家多的是。于是在康烽精神的感动之下,我们联谊会2019年形成了捐款高峰。距凤镇60余公里以外的镇安县㞰峪乡的康明友宗亲翻山越岭前来凤镇捐款(500元);家境贫穷在外打工的蔡御窑镇上门女婿康魁华得知烽娃子捐款的消息后,他便骑上摩托车从打工工地大西沟铁矿直下凤镇来捐款。远在西安打工的康松、康榜进、康榜凯兄弟仨得知康烽也捐款后,电话预约将款项直接打到收款人的账户上。还有柞水高级职业中专校长康定国,在网上看康氏文化苑捐款办法后,多次向我电话询问项目捐款事,当我上门传达会议精神送文件时,他便毫不犹豫地直接捐款1000元,以表示他的爱心行动。校长的举动,为全县在职、退休的教师们树立了榜样,带了一个好头!我们在年初散户捐款的基础上,于2019年11月9日在凤镇召开了镇柞康氏宗亲联谊会,把为康氏文化苑捐款一事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仅本次会议一次就收到捐款9700元。 三、榜样显伟力,领导是关键。我是一名有近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党内我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标杆,向他看齐。在康氏大家族中我是以会长康献堂为标杆,一切向会长看齐。献堂会长与我一样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他能倾其一生资金积累投到康氏文化研究和康氏文化苑项目上。且文化苑建成后的全部固定资产所有权还不属于他个人,而是以法律形式将其归属于中华康氏全体族人所有(指捐有款的)。天下哪有这样傻乎的人?他这是为了什么?他究竟想图什么?我曾为此事与他聊过多次,现在看一颗悬着的心就快落地了,一座崭新的康氏文化苑不久将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记得2018年陕西组讨论会上我表态镇柞研究会捐资三万元,保证两年内完成。话是这么说,但具体落实起来也挺困难的。我们镇柞研究会的会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和退休教师,干企业当老板的很少,有钱人也不多,国家公务员更是寥寥无几。2019年5月我召集族人传达会议精神,具体落实三万元捐款任务时向大家介绍了献堂会长上述的例子,让大家会上讨论怎么办、怎么捐的问题。康军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先发言并表示个人先捐1000元,然后再做其他人的工作。副秘书长康东也不示弱,当众表示至少先捐1000元。随即我也发了言表了态,表示先捐一万元,并承诺集体捐款最后总数三万元不足部分由我兜底补够三万元,就是说泼出去的水如同嫁出的女儿一样是收不回来的,我们捐三万元的承诺坚决不能减少。就这样领导带头作榜样,当年底我们顺利完成了既定捐款任务,2020年又有追加捐款的,累计捐款总数达至四万元。 四、贤妻良母当内助,“全家捐”一举成功。我自2010年参加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筹备成立及以后的各次联谊会以来,每次的会议精神回来后都向妻子通报并作简单介绍,时不时她还翻一翻我带回的资料和会议文件。久而久之,康氏文化研究成果及康氏文化苑项目情况也慢慢地潜入到她的脑海之中。她认为康氏文化苑项目是康家人千秋万代的大事,也是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她对我说,这件事我支持你,你是会长,更应带头把这件事办好。你在位时为镇安、柞水人民办了那么多实事好事,我相信你一定能把自己家里的这件事办成办好。她还说不仅你捐,我也有份,进了康家门就是康家人,康家人的祖先也是我的祖先,不仅我们俩人捐,我还要动员全家孩子们捐,我们来个“全家捐”你看好不好?你要是资金困难我来帮补。就这样,我们家子女们就又捐了7200余元。 当然,捐款这件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姓内部有砸洋砲的,也有搧阴风点鬼火的,还有个别公开跳出来阻止的,他们有的说什么“三千年前的老先人,谁见过,谁认识,纯属是骗人钱财的鬼把戏”!有的还说“现在国家在搞脱贫攻坚需要大批钱财,而你们却动员大家捐钱为死人建祠修庙不合常理,实不应该”等等,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思想行动还是与大势相统一并认可的。如八十岁的老嫂亡夫之妻倪承娥(康勇之母),在外打工的康晓斌之妻李伟云都说,我们不相信那些胡说八道,为康家老祖宗建祠修庙理所应当,千载难逢的好时代,确应珍惜不可错失啊!两位一老一少的康家媳妇硬是借钱先捐款,以了却她们对康家祖先的崇敬之心! 总之,在康氏文化苑捐建的几年中,我们做了一点应做的工作,也付出了一点艰辛与努力。但与总会的要求比,与我们自己的目标与愿望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于是我与老伴商议:在康氏文化苑尚未竣工建成之前,我们俩再用微薄的养老金每年再捐一万元,直到文化苑竣工建成为止,以此表达我们两位老人真诚的爱祖之心,再尽一份绵薄之力! 尊敬的全体康氏宗亲老少爷儿们,康氏文化苑这座惊世的建设,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需要你加块砖,需要我填块瓦,我们不能再犹豫,我们不能再等待,“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荫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加油!再加油! 2021年5月10日 (作者系陕西省柞水县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