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轶闻

明代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早年勤学聪慧的传说

浏览: 次 日期:2013-08-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福建省莆田县前康村,因为出了明代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不仅扬名四海,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相关的美妙传说。特别是康大和早年勤学苦读、聪慧过人,多次口出妙联的故事,更成了康氏家族世代传诵,用以励志劝学教育子女的范例。

 

勤学苦读  凝思佳联感灵雾

 

   康大和出生于贫苦家庭,但自幼聪明好学。父母为了生计,日常劳作于田间,无暇照顾大和的读书生活,便把他寄居在赤岐铁炉姥姥家,并在赤岐山狮子岩洞读书。先生住在狮子岩洞寺内,大和每天早到晚归,用心温习先生所授功课。先生见他勤学聪慧,很是器重,有时便让他留宿寺内,以便早起晨读。据传,赤岐山狮子岩是狮子风水穴,早晚总有雾气缠绕,说是狮子吐雾,故名狮子岩。因为这里风水灵秀,人们就在此建造寺院,兴学课读。

   转眼三四年过去了,大和在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学业也大有精进。但他学而不厌,总是早晨天蒙蒙亮就起床读书,傍晚才肯收笔。而晨晚雾气大光线差,时时困扰着他攻读写作,因此心里一直盼望着狮子不要吐雾,能给自己以明朗的读书环境。想得久了,他便把自己的愿望琢磨成一幅对联,并挥笔写了下来:“石室匠自天我倚白云驱狮子,瑶池生于海君看绿浪醉龙王。”然后,贴在石室壁上。先生一看,很是惊讶,心想,小小年纪就能做如此气壮山河的联句,这孩子必是贵人,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事。贵人有灵气,说不定真能驱走狮子岩的雾气呢!果然不出先生所料,狮子岩果真有灵气,也被大和写的对联所感动,自此,岩洞晨晚再也没有雾气了,明朗如晴空。狮子岩洞成了一处读书的好地方。

   此后,有人便把这幅对联镌刻在寺院大门外的石柱上,成了这里的一道人文景观,保留至今。游客至此,每每吟诵,无不称奇。

 

博学多识  手题妙联拆戏棚

 

   福建莆田逢年过节都要一连唱几天戏,这成了当地的一种文化传统。莆田的莆仙戏剧被国家列为中国传统剧种的活化石,莆田市的莆仙戏剧团队也多达120多班。但莆田平原地区演戏的戏棚却是临时搭建的,有人专搞戏棚出租,用数根杉木及许多木板组合,可装可拆,方便极了,花上大半天时间,就搭起一座戏棚。

   康大和从小聪慧勤学,长到青年时,已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被当地誉为儒人。村民逢年过节、红白大事都请他写对联、祭文等。但因家里贫穷,他虽有满腹经纶,也仍得为生计忙碌,只能闲时读书。仲夏的一天,大和挑着菜筐一路叫卖来到黄石华东地界。华东是个大村,他想进村去卖,转过个弯,却见一座戏棚横在路口,戏棚前面对着一座宫庙。宫前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身着艳装,三五成群地进进出出。女人们手提篮子,大概是备了礼品来祭拜菩萨。宫西边几棵大榕树井然排列,树冠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方形大棚,甚为壮观。树荫下,许多老人围坐在桌旁喝茶或打牌、聊天。大和望着这景象,在戏棚后站了许久,禁不住对正在布置戏棚的几位汉子说道:“你们华东是个大村,搭戏棚怎能把道路占着呢?戏棚东边是沟,西边是田地,难道让人进村从戏棚底下钻吗?这不合礼仪呀!”但见其中一位文雅的中年人笑着回应:“华东村从来就如此搭戏棚,要改变嘛,得宫里乡老、董事们决定。”大和闻听,和气地说:“那就请禀告乡老、董事,小生要向他们请教。”那汉子说声“使得”,便下棚往宫里通报去了。

    那汉子来到宫里,向正在议事的乡老、董事们说明情况,只见乡老手捋白胡须,看着众人,缓缓地说:“我们往年就这样搭棚,谁说过啥?只不过今年是把几位菩萨的生辰凑在一起来做,你们想想,下午申时戏就要开演,可现在连戏棚对联还没有做出来,哪有功夫去理这年轻人呀,还是开动脑筋想对联吧!”乡老说罢,有一位长者站了起来,他手托水烟筒,口中吐着烟雾说:“我看不如去会会他吧,杀杀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的傲气,就让他给咱写出戏棚的对联。要是写不出来,叫他黑着脸滚回去!”众人听罢,都说有道理,便一起出来见大和。

    大和见来了七八个人,像是乡老和董事们,忙揖身施礼道:“乡老董事们顺安,祝贵村老幼安泰。”那拖着水烟筒的人见大和彬彬有礼,气已消了很多,便和气地对大和说:“听说你对戏棚搭在路上有意见?可我们以往就是如此搭棚,棚正面对着宫门是对神尊敬。当然,也确实给人们出入带来不便。但申时就要……”他顿了顿,又接着说:“这样吧,年轻人,戏棚的对联还没写好,今天是观音大士、三一教主、魁斗菩萨、关圣帝君的生辰凑在一起演戏,得把四位神圣都融进对联里,联要工整、文雅。你若写得出来,我们立即拆戏棚让路,今后搭戏硼永不占路,决不食言!写不好,那就请你掉头回去吧!”众人也齐声附和:“好,好!就按董事长的意见办!”

    大和一听,心里就有了底,尽管信心满怀,但仍谦逊地说:“贵村大量,那就让我试试吧!”村民们拿来笔墨纸砚,搬来桌子板凳,让大和到戏棚里写联。大和上得棚来,把红纸平展于桌上,略一沉思,便提笔蘸墨,挥毫写下一副对联:“金莲开夏午,铁笔点春秋。”众人一看,都不禁啧啧称赞:堪称联中绝句,且字体端正圆润,刚劲有力。想不到其貌不扬的年轻人竟满腹经纶,实在难得!对联寓意深厚:“金莲”代表观音金身坐在莲花座上;“夏午”则指创立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林龙江,世人尊称夏午林,其教俗称夏教;“魁斗”是专司学子学问的神,他右手挥铁笔写就万卷雄书,左手握经卷教人刻苦读书,攀登仕途高峰;“春秋”乃寓意关羽忠信之义也,他不受曹操的丰厚聘礼,毅然辞曹,护送二位嫂嫂寻找刘备,每晚秉烛夜读《春秋》以护嫂。

    大和一看大家对这幅对联很满意,便起身告辞。众人再三挽留,并买下了他筐里剩余的青菜。接着,董事们便吩咐青壮村民快速拆掉戏棚另搭。据说,康大和写下的“金莲开夏午,铁笔点春秋”联,至今还在沿用。

 

急中生智  巧对奇联赢考官

 

    华东村题联后,大和的名声更大了。乡亲们都说,大和该去求个功名啊!其实,大和何尝不想求取功名?无奈家境贫寒,每临开考,总难成行,只得把心愿深埋胸中。一天晚上,他梦见一衣衫褴褛的老者对他笑曰:“年轻人,你若想中举成名,须得看见地之覆天。”言罢大笑而去。梦醒后,大和莫名其妙,心想,什么时候地能覆天?莫非科举与我无缘?但他并不灰心,依然白天劳作,夜晚读书。

    转眼又快到了省里开考的时候,父母也一再劝他准备赶考。大和心里却在盘算,全省数千学子应试,佼佼者很多,我赴考一旦落选,岂不白花了盘缠?若不去,就又一次失去了机会。左思右想,难以决断,只好先为家中生计着想,照常挑着海鲜到城里叫卖。这一天,他卖完海鲜返回,觉得很累,便到路边一棵大榕树下,想休息片刻。他把扁担和鱼筐子往地下一撂,只听“咣”地一声,一块烂碗的碗底被砸翻了过来,上面一端正的蓝色宋体“天”字,在阳光下闪亮发光。大和忙近前拾起来看,天哪,蓝色“天”字碗底上还带着潮湿的泥土呢!此前“天”字不就在地下沉睡吗?这岂不应验了梦中老者“地覆天”的话吗?想到这里,他心中暗自高兴,便快步赶回家去,告诉父母:自己决定赴省城赶考。

    大和家离省城较远,因为家贫雇不起“脚力”,他就担着行囊前往福州应考。一路奔波,实在太累,赶到福州时天色很晚了,倒头一觉,不觉睡过了时辰,他赶忙拎着应考物品急奔考场。跑到考场门外,只见两个衙门差役正要关闭大门。气喘吁吁的大和飞步一脚跨入大门,可差役说已过入场时间,堵着门不让他进。大和急得大声争辩:“大门还没关,为什么不让我进呀?”他的争辩声惊动了一位考官,那考官走过来问明情况,一看大和相貌平平,想以文采喝退他,便不客气地说:“门虽没有完全关闭,但已临近开考时间。你要想进考场,那就先通过我这一关。我这里出一个上联,你若能对得下联,就让你进去,若对不上来,那就回家去吧!”大和谦恭地连声应道:“好,好,请出上联。”那考官又上下打量了大和一番,不无轻蔑地出联曰:“急水流沙粗在后。”大和一听,明白考官是瞧不起迟到者,以此来讽刺自己,但还是强忍心中的怨气,略一沉思,从容对道:“狂风扬谷破先行。”考官听后,大为吃惊,想不到这个迟到的后生才思如此敏捷,竟对得这样工整得体,心想他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来,便命差役赶快放他进场考试。

    果然,放榜时康大和名列第八,一举成功,考取了举子。大和巧对奇联赢考官的故事,也在莆田不胫而走。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