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一座博物馆 天下康文化 ——朝歌纪行

浏览: 次 日期:2022-01-29

大寒,四九,鹅毛大雪。我千挑万选,选了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日子去拜访朝歌——古卫国的第一座首都。这也是我第一次拜访朝歌。如此冷酷而又浪漫的朝拜,让我刻骨铭心。

2022年1月19日,受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康献堂会长的委托,我跟着康氏文化研究会的两位同事,从南阳启程,前往淇县——朝歌,了解古卫国文化博物馆的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因为疫情,上午九点在三院做核酸检测,医生说,下午四点半出检测报告。报告可以发到手机上。我们为了节约时间,下午一点出发。高速公路上,很少车辆。到淇县下高速,我们三人核酸报告,均绿。

近六点,天已擦黑儿,抓紧找酒店。然而,家家酒店门口的电子屏幕打出“因为疫情,暂停营业”的告示,就连一般的小吃店也关门闭户。由于我们来自安全区,所以轻视了疫情防控的严重性。据说,这里离有疫情的汤阴只有三十多公里。无奈,我们三人只好住工地。

工地在淇县西北郊区,灵山镇朝阳山的半山腰。车到工地,天已擦黑。我隐隐约约地看到门口一个大牌子“古卫国文化博物馆”,是一个总投资达8亿元的项目。

此时,可以用一个恰如其分的成语形容:饥寒交迫。抓紧到蓝色铁皮棚工地食堂吃饭。碎木拢起的篝火,如“寥天地烤火——一面热”,素汤面条,我们呲溜呲溜喝两碗。

晚上睡觉又成了问题。山脚下工地人员的驻地,空调制冷差。是啊,“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我们只好不脱衣服,囫囵衣睡觉,半夜醒来腿抽筋。冷啊。

第二天,工地人员都去做核酸了。小黄,煮荷包蛋。我们一人吃三个。噎住饥了。

上午,“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工地上彩旗猎猎,荒山野岭的贼风嗷嗷叫,雪花直往脖子里钻。冻得涕泗流涟,脚尖生疼。我还是抓紧时间拍照片、录视频,以备资料。

灵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文波一行十数人来到工地。张文波主任和我们交谈,我了解到了很多有关“康氏文化苑”的情况。朝歌最早是商纣王纪念平定东夷大获全胜而取的名字。原意是“喜迎朝阳,高奏凯歌”,寓意喜庆吉祥。康叔为古卫国第一任国君,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首都。于是,“天下康姓心系朝歌”。

和张文波主任交流我了解到古卫国文化博物馆集纳了“康氏文化苑”的全部内容。一期工程150亩,2018年开工建设。在灵山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康氏文化苑”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征地35亩,2022年春节过后开工。

送走张文波主任,研究会同事带着我参观了“康氏文化苑”的整体格局。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前行。

已经初具规模的“康氏文化苑”,前后四进院,依山渐次增高。背靠高耸的朝阳山,整个建筑群气势磅礴。正前方是彰德门,两边的辅助建筑已经黛瓦铺就。和集堂的两侧,左边是“康克清纪念馆”,右边是“康氏荣誉馆”。在最高处,正中是康叔祠,敬的是天下康氏祖康叔。左侧是康氏书画院”,右侧是“研究会办公室”。文化苑的整体设计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主题。

“一座博物馆,天下康文化”。我在想,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功莫大焉。传承康氏文化的精髓,就是要宣教康叔“以仁德治国”的精神,传承家风和一代代康氏精英的优良传统,激励更多的康家人出类拔萃、大展宏图、报效祖国。这里是康氏文化的展厅,这里是康家人祭祖思源的殿堂,这里是康家人感恩交流的学堂,这里是康家人创业兴业的课堂。

康氏文化研究会近两个月了。通过“康氏网”和《康氏文化》,了解了一些康氏文化苑建设的情况,了解了一些各地康家人的活动。我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着。这些人为了康氏事业无私地奉献着,慷慨解囊捐建文化苑,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饱含了亲情。在捐赠的善款中,那一元一角都留下了无怨无悔的温度。

在风雪中的“康氏文化苑”工地跋涉,让我体验了姓氏文化的魅力。饮水思源,落叶归根,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午饭后,我们准备启程。七十多岁的李师傅留守工地,春节值班。他已经三年没有回南阳老家过年了。

车到高速站,封路。调头,从低速公路走,堵车,数里不见头。想尽千方百计,归心似箭。一直等到高速解封,才上路。

回望崛起中的“康氏文化苑”,我仿佛看到一座文化自信的纪念碑挺立在风雪中。

     (作者:康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