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血水相浓的团聚——记国庆安兰宗亲联谊之行

浏览: 次 日期:2013-11-09

     今年国庆的天气,秋高气爽。真是人们出游的好时光。10月3日,晴空万里。我和我的爱人满怀喜悦的心情,带着多年的愿望,从沙县驱车到江西铅山县湖坊镇安兰康家村,拜访永春凤山康氏祖辈早年迁徙到这里的宗亲。

      正午时分,我们下了铅山高速。安兰村书记康宗谷、村干部康金平、林业部门康自强宗亲早就在铅山县城等候我们的到来。并对我们进行热情款待。

      吃过中午饭,我们在康宗谷、康金平、康自强宗亲的带领下来到湖坊镇安兰康家村,受到在康氏祠堂等候我们的村长康根庭、村干部康本波、康国强、湖坊镇所在村主任康水生等宗亲的热烈欢迎。

      我和安兰的宗亲同是永春康氏孟聪公的后裔,几百年后的团聚,自然倍感亲切,使我们在内心里充满了血水相浓之情。

      安兰康家村是湖坊镇有名的“沃野平畴,千年文脉,人杰地灵,绵延不绝”的好地方。五百多年前,永春凤山康氏二世祖福清公的两个儿子一起迁徙定居这里。老大就此繁衍生机,并兴建了湖坊镇康氏祠堂。老二另居于东山。兄弟俩成为永春凤山康氏入赣的开基祖。

      首先,我们参观了 湖坊镇康氏祠堂。祠堂建筑面积有1300多平方。里面天井宽敞明亮,冬暖夏凉,地面清洁卫生,还有那座保存完好的古戏台。香案的墙壁上庄重地悬挂着康氏始祖——康叔、康姓“图腾”及泉湖始祖——立朝公画像和东山始祖——立仲公画像。并安放着诸多老祖宗神位牌。这确是至今属保存完整为数不多的一座宗祠。接着又到一家古老牌门前停留观赏,看到门上雕刻道:“泉湖世家”四个大字。觉得这家牌门是有些年头了,可惜不善保存,显得古朴。从石雕上的“泉湖”二字便得知,“泉”即是福建泉州,永春自古隶属泉州。“湖”就是湖坊。这就与永春凤山康氏德盛公早期迁徙浙江苍南的后裔一样,公将之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思泉、怀泉、振泉”。可见游子在外,怀祖于根的血肉之情至深。

      宗亲们还给我们详细介绍有关“康家七眼井”那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七眼井位于江西铅山(唐代诗人王驾写的《社日》中的“鹅湖山下稻粮肥”的鹅湖山,就在铅山县境内)湖坊镇康家村。那是个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康家村很大。村前村后,远山在望。村里,房屋重重,竹篱密密,炊烟袅袅;田间小道如同蜘蛛网铺展开来;秋天路旁的稻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辉,七眼井就宛如七块巨大的明镜镶嵌在村南的荷塘边。

      传说很久以前,八仙飘洋过海路过康家村,他们看见田地干裂,庄稼、树木枯死,民不聊生,原来遭遇百年大旱了。于是派遣铁拐李去拯救黎民百姓。

      铁拐李装扮成穷要饭的,来到康家村一间破茅屋前,见屋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盲人老奶奶。门外不远处,一位年轻姑娘手握锄头在挖地。 铁拐李便上前乞求讨口饭要口水喝。好心的老奶奶二话没说,吩咐孙女赶紧给客人送食物端水。姑娘心地也善良,放下锄头,连忙进屋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吃的和半碗水送到铁拐李手上。

      铁拐李见姑娘满头是汗,双手磨起了血泡泡,问姑娘在挖什么?姑娘说:“很久没下雨了,村里的人都快渴死了,挖个井让大家能喝上水。”铁拐李听了很感动,心想:祖孙二人如此善良,危难时还想着他人,我得赶紧救救大家。于是,就用手中的拐杖在地上戳了七个眼,说:“姑娘,你就顺着洞眼挖吧!姑娘照办。果真七口井都涨满了水。被人们称为“七眼井”。康家村自从有了水后,村也美了,地也肥了,村民们能安居乐业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七眼井像七个庭院中的天井,呈正方形排列。井沿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井不深,一根扁担就能捅到底。七眼井用途各有分工。最上方的那眼井像小方桌一样大(另外六眼是长方形),村民们就在这取水烧饭烧茶。清晨,挑水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取水前总要先喝上几口甘露似的清泉;右下方那眼井很大,是专门洗菜的;左下方那眼是供牲畜饮用的,牧童常牵来牛儿到这“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挨着洗菜的那眼井是洗衣服的。洗衣姑娘美丽的倩影倒映在水中,微笑着,摇曳着,水花绽开着;与洗衣井并排那两眼是灌溉田地的。康家村上千亩良田就靠它灌溉,因此,康家村村民们的粮食年年屯满仓;靠近荷塘那眼井是专门洗污垢物的,其它几眼井的水都从这流进过。从井底的石缝里源源不断涌出,清澈透明,像睁开的猫眼,像纯钢磨成的镜子,像流动的水晶。水中“咕嘟咕嘟”冒泡泡,又活泼,又可爱。它们时而变换姿态:一会儿像一串珍珠,一会儿像一枝盛开的银花,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七眼井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是久晴不下雨,井中的水也未曾浅过。 七眼井周边不仅风景美,而且神奇。

      相聚虽然短暂,亲情却是永恒。通过这次团聚,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骨肉相连的兄弟感情。安兰康家村宗亲们表示在今年内一定要组织宗亲到永春老家看看。我们深表欢迎。我和我的爱人与宗亲依依不舍的道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心依然沉醉在安兰村那血浓于水的眷念中。

 

 

 

 江西铅山安兰康家宗祠外貌

 

 

 

 

永春和安兰两地宗亲合影于“康家七眼井”

 

 

康家七眼井

 

 

 

 

 江西铅山安兰康家宗祠大殿

 

 

 

 

江西铅山安兰康家村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