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到武汉长江大桥,感受桥的雄伟与壮观以及桥的重要交通作用。我曾经站在赵州桥的面前感受过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风采。曾经在淮水桥头流连忘返,怀想六朝秦淮风月,探寻那些文人墨客的身影.曾经在珠江大桥上迷茫徘徊,感叹时代的滚滚潮流,感叹珠江的富裕。
龙潭桥 桥长50余米,宽5米,长24扇。
这些年来,在三山留下过身影,在五岳烙下过足迹。在三江漂过,在五湖泊过。饮过三山五岳的泉,喝过三江五湖的水。然而不管走过多少地方,不管饮过多少地方的水,却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不管身居何处,行有多远,而心中总是怀揣一碗思念。走过的地方越多,经过的桥也就越多,离乡越远,离乡越久,越发怀念故乡的山,怀念故乡的水,怀念故乡的那条河,怀念故乡河上的那座桥。
故乡有两座桥,一座叫做龙潭桥,一座叫做思念。
相传很多年前蚩尤与黄帝大战梅山,数日不分胜负。蚩尤为养精蓄锐,乘受伤的小青龙溯资水东上来到一处所在: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轻摇;两岸青山流绿滴翠,鸟语花香;阡陌田园,男耕女织,民风古朴。然而滔滔河水将两岸山民阻隔得如同天堑。蚩尤为方便两岸山民,取出小青龙折断的右肋,猛抛至河心,顿见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在北岸的断崖之间,立时长出一棵千年驼背披丝树,枝如铁杆如铜,主干直指彼岸,与南岸一十围之粗的杨柳树对接。从此,两岸山民可从树桥上攀援而过。
小青龙在此河潭内静养四十九日而愈。村民为感激小青龙献肋架桥之恩,遂将此河以龙潭命之。
树桥历经大汉湍流盛唐烟雨,至清道光年间已渐枯竭。咸丰六年岁次丙辰秋,康氏后裔道光巳酉科恩举人康历鹄率人集周边五团七区民众之智物,历时三年于清咸丰八年不清建成龙潭桥。
龙潭桥桥长50余米,宽5米,长24扇,龙潭桥系康氏族人所建,一个光字辈修建一扇。桥面由约二寸余厚的木板铺就,桥身两侧的支柱浑圆庄重,一字儿排开,如军阵演练整齐划一;内设桥廊置有尺余宽坐凳,可供过往行人乘凉、小憩;盛夏若在此袒腹而卧,习习凉风,送人悠然入梦。
童年的很多欢乐都与桥有关,童年的很多故事也都和龙潭桥有关,夏天的时候龙潭桥便是我们的玩乐与学习的好地方,童年的生活是我至今仍憧憬向往的,小河和老桥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我和小伙伴在龙潭桥上玩捉迷藏啊,嬉笑打闹。后来,不知谁“发明了”“跳水”。从那四十多米高的老桥上向河里跳,看谁胆子大,花样多,动作漂亮。这种危险又很冒险的游戏刚开始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尝试的。老桥那么高,我不止一次地为那些勇敢的伙伴担心,担心他们会摔个骨断筋折。可是,看着他们一次次一跃而下,在空中做出令我眼花缭乱的动作,又潇潇洒洒地入水,我羡慕得简直要流口水,真想也去过一把瘾。(作者:康飞龙,摘自《河北康氏文化新浪博客》)
注:本文作者康飞龙为庆贺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成立,重新修改配图。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山厦旭日厂工业园保安部,
邮编:518111
电邮:1580907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