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堂坐落于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玉西村西南方的雄狮山麓,故称“西山堂”。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永春康氏第十世奎社、毅轩、衡社和琳社4兄弟始建,坐西南向东北。明代皇宫式建筑风格,有前、中、后3厅,有凤翼、书院及左右护厝等,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祠堂大门前左右为彰显“明经进士文吉公”竖立旗杆两根,(文革中被毁)。2022年春,全体宗亲鼎力捐资,恢复原貌。祠堂上供奉永春凤山孟聪公第九世裔孙文吉公。文吉公讳名王蒲字邦贤,排行老三,康熙十年(公元1671),出生在永春县玉斗梅田洋。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年泉州府贡生,康熙五十三年(1714)晋升为“明经进士”。卒于乾隆八年,癸亥年(1743),享年73岁。二儿子毅轩公是一名风水学者,他年少时往江西赣州拜师学艺多年,出师回永后,为缅怀先父之恩德,亲自从远至西北方的天湖山往西南方向进行沿途寻龙探脉于此,发现这里像一头“醒狮吼日”之状,气势磅礴,是一穴风水宝地。因此,便与慈母兄弟商定,在此兴建这座祠堂,即携老母从玉斗梅田洋迁徙于此定居。如今,文吉公后裔支繁叶茂,人丁兴旺,共有3600多人口。平均每年约纯增13人以上。以永春凤山康氏辈分为记,现有最小的辈分是22世“与”字辈。且贤才辈出,居党政军界者有副处级和团级干部,文教艺术界大学教授、科学家 、留学生、博士生、研究生及美术书画家等层出不穷。是永春康氏中较为突出的支派之一。最为突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有众多西山堂文吉公后裔的爱国青年,挺身而出,投向革命道路,在张连及朱文鉴夫妇等地下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积极参与组织抗征会,斗地主、打土匪等革命战争,为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中有康明取,又名康士岭,男,西山堂长房弟子。生于民国壬戌年4月24 日。曾任玉坑中心小学校长。积极参加闽西南地下党组织干革命。1950 年正月十四被国民党反动派捉拿到洋头格活埋。系玉坑乡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康国新,又名康芳语,男,西山堂四房弟子。生于民国戊午年 3 月 3 日。曾任玉坑乡长。1950 年正月十四被国民党反动派捉拿到洋头格活埋。系玉坑乡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革命烈士”证书。康明春,又名康士侯,男,西山堂四房弟子。生于民国丙辰,公元1915 年 12 月 29 日。曾任玉坑乡农会主席。1950 年正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捉拿到洋头格活埋。系玉坑乡12位烈士之一。2015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1964年10月,以上革命烈士骨骸坑仔口人民公社由洋头格迁葬在永春坑仔口中学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上。1984年9月“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由坑仔口人民政府重建。每逢清明节坑仔口人民政府和坑仔口中学组织当地群众和全体师生举行缅怀革命烈士活动。另有康明金,男,西山堂长房弟子。生于民国丙辰年11月 15 日。卒于2001正月初九。生前参加闽西南白区党组织在玉坑建立游击根据地,任中队长。解放后任永春县首届人大常委副主任。2017年1月“西山堂”被列为永春县人民政府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
据有关历史记载,早期玉坂(现坑仔口镇玉西村)康氏祖祠西山堂与别处一样,倘若有人过世,都要挑选日子才能出殡。清朝乾隆一十八年,曾经有一位朝廷高官微服私访路过此地,听到西山堂里有啼哭之声,便入内探个究竟,发现有一户人家正在操办丧事。经过详细了解情况,得知这一人家在5天前过世了一位年迈的长辈,由于世俗缘故,时辰未到,只得守灵。且因家境贫寒,众亲人正在集资相帮。高官非常同情这家人的窘境,便慷慨解囊,令随从掏出一包银元给予资助。并当场对众人宣布说:“从今往后,若人过世,无须择日,即便出殡。绝不碍事,吾非儿戏,大可宽心!”众人觉得此高官绝非等闲之辈。即刻跪拜道谢。当高官示意随从出示“圣旨”手令时,大家才知道这位高官就是乾隆皇帝的钦差大臣。众人再次下跪叩拜,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经钦差大臣回朝缴旨后,乾隆皇帝下旨特为西山堂赠送“圣旨”匾额。并将此匾高挂于祠堂大殿上。自此,这个史无前例的殡葬改革一直延续于今。并且已经影响到周边的好多个村镇民众仿而行之。然而,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圣旨”匾额毁于所谓的革命造反派手中。在大力秉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的活动中,于2016年进行修葺西山祠堂时,重制“圣旨”匾额挂于大殿之上。就此使其重放光芒!2016年,“死人出殡不必择日”的习俗被永春县史志办确认为“永春县坑仔口镇玉西村乡规民约”。2018年被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主办编写的《福建姓氏志》,列入第二节《族规家训》之“永春县玉西村康姓乡规民约”。翰琳堂坐落于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玉西村西南方的雄狮山麓,与“西山堂”相邻。系西山堂文吉公第四儿子琳社公,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所建。坐西向东。明代皇宫式建筑风格,有上下二厅,有凤翼、书院及左右护厝等,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堂上供奉琳社公、嬷二主。如今,琳社公后裔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共有700多人口。平均每年约纯增14人以上。以永春凤山康氏辈分为记,现有最小的辈分是21世“德”字辈。且贤才辈出,居党政军界者有副处级和团级干部,文教艺术界大学教授、科学家、留学生、博士生、研究生及美术书画家等层出不穷。也是永春康氏中较为突出的支派之一。最为突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有众多翰琳堂琳社公后裔的爱国青年,挺身而出,投身于革命道路,为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2012年以来,在永春县康氏翰琳堂宗亲理事会的组织下。进行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翰林堂”外貌
(作者:康联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