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献堂大哥是同乡,都是在农村长大的,两村相连,住家仅距2里地。他是1949生,长我四岁,也算是同龄人了,共同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时期,虽然成年后不在一起工作,但由于是同乡同龄人,因此共同语言较多,交往甚多,相互了解也深,相处之中,我感到献堂大哥是一位可敬、可亲、可交的人,他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是我心中做人的楷模,我敬佩他在困境中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敬重他高尚的人品,赞赏他宽广的胸怀。
人的一生,一帆风顺的不多。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毫不气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献堂大哥在人生的路上属于后者。
献堂大哥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生,曾从军八年,投身过抗日战争。1949年南阳解放后,是溧河区康庄乡首任乡长,但由于历史原因,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献堂大哥在青少年时期,可以说是在困境中成长,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在政治上抬不起头,生活上十分艰难,家中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早早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十五六岁就开始与壮年人干同样的体力活。为给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二十岁开始学习泥瓦手艺,凭着良好的人品、精湛的技术,被当时的溧河公社选拔为工程队队长。1987年,他组建了南阳市恒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把公司打造成一个省级先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历经数载,又先后创办了上海大众恒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金爵花园酒店、南召丹霞大酒店等企业,并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企业总的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创业之艰辛可想而知。
金钱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试金石。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身败名裂,有多少行政官员因为金钱而成了阶下囚。献堂大哥在对待金钱的观念上,实现了超越,可以说堪称楷模。他弄潮商海,诚信经营,始终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坚持守法经营。我在工商系统工作二十六年,他从未找过我“开后门”,其做人之正派由此可见一斑。
献堂大哥有四个子女,五个孙子,把钱留给子孙理所当然,更无可非议,但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回报社会。1989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倡议,号召社会集资办学,资助贫困学生,他率先响应,当年就资助了数十名家庭贫困的新录取大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三十年来一如既往从未间断,到目前为止,已经资助了1600余名贫困大学生,他的助学善举多次被《南阳日报》和南阳电视台宣传报道。2016年的一天,他午后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中央新闻报道云南昭通XXX山村学校条件艰苦,孩子们上学困难,立即安排公司人员与当地联系,给这所学校捐款XX万元,用于购置衣被、教学设备等。2015年5月,他出差到湖南泸溪,了解到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儿媳非常孝敬公婆,伺候婆婆到92岁去世,又精心照顾瘫痪在床8年的公公,至到102岁去世的消息后,他亲自登门看望慰问,并捐助10万元,帮助家庭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年来,他还为家乡修建桥梁两座,修建道路XX条,还为临近的安皋镇XX小学、康庄小学等学校捐款XXX元。与心系社会、心系公益事业的慷慨无私相比,自己一家却显得有点吝啬,从不奢侈,总是严以修身、俭以克己。现在,他仍然和大儿子一家六口人,居住在九十年代建的普通单元房里,在南阳以外的任何地方没有购置房产,自己和孩子们的用车都是普通的上海大众家庭用车,衣着朴素从不追求名牌,他的这种境界不由人肃然起敬。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姓氏开展寻根溯源,修谱建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听到的各姓氏家族修谱建祠情况,感觉到康氏文化研究会的情况是最好的。因为,康氏文化研究参与范围广泛,不但涵盖了内地多省市,还包括了台港澳地区,又辐射到韩国及东南亚多国;组织架构比较健全,多个省市都成立有研究会,经常开展有益活动,弘扬优良家风;十余年来,康氏文化研究活动严谨有序,有专门班子,季季有刊物、岁岁有年会,成果显著、族谱清晰,并帮60多个姓氏找到了本源,先后出版了多部书籍,这么大的成绩,我感到与献堂大哥的付出密不可分。在这其中,我赞叹他的执着精神,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康氏优良家风,小学毕业的他刻苦研究古文,在茫茫书海中孜孜求索、细细打捞,与文化学者一起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虽年已古稀,为追寻康氏脉络,奔走于河南、广东、山东、福建、湖南、四川、江西、陕西、山西、河北、台湾等数省,访问座谈,查石碑、找资料,寻根求源,获取大量一手资料,为传承和发扬康氏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展现出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更让我敬仰。为了做好康氏文化研究,他聘请了10余位文化学者,组成专业研究班子,查资料、撰文章、出刊物,每年举行数百人的宗亲联谊会。我曾多次询问过他,每年需要多大的支出,他总是笑而不答,但我凭自己的经验粗略测算,每年需支出不少于200万元。特别是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建设,他率先垂范,领建最大建筑物——康叔祠,初步预算需4000余万元,并动员弟弟们也领建项目。庞大的支出,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理念,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在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的长河中,按照先贤古人公认的人生成功标志,就是能否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我感到献堂大哥基本都做到了。他心系社会,献身公益,就是立德;他殚精竭力,筹建康氏文化苑,绵延传承3000余年的康氏文化,此功斐然;在他的倡导参与下,出版了《康氏文化》《中华康氏古代名人》《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尚书选读》等书刊杂志,不就是立言吗?
作为同乡、同龄人,我见证了他艰苦困境中激情燃烧的努力奋斗,目睹了他功成名就时心系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感受了他年逾古稀仍不辞辛劳致力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由衷感叹!献堂大哥是我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
近日,看到他几年来呕心沥血、亲力亲为,带领众多康姓人倾力打造的古卫国康氏文化苑已雄姿初现,美好蓝图即将成为现实之际,我对他的人格品质和人生价值追求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强烈地促使我写下沉积内心已久的话,以让世人更好地了解这位大哥平凡而可敬的人生,让天下康姓人更全面了解、认识他何以主导建设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虔诚敬祖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编后语 本文作者杜耀先,原任南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与献堂会长有几十年的交往,两人真诚相知,情谊深厚,堪称君子之交。他把稿子发给编辑部之后,一再叮嘱我们:“我认识南阳市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但象康献堂这样的人很少见。结合我和他几十年的交往,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活动、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以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对献堂大哥的为人做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能在相互交往中深入地了解这样一个人不容易,我由衷地把他视为我的楷模,希望有更多的人真正认识他、理解他、学习他,在平凡的人生中作出无愧、无悔的贡献。可惜我文笔乏力,难以准确表情达意,诚望不嫌文拙,能借《康氏文化》把我这份心意传播开去。”我们细读文章,平实的语言,记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往事实,毫无虚美之词、溢美之意。我们认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康氏文化》以往登载的文章,都是康姓人自己眼中的献堂会长,能从一位自幼开始和献堂交往了六十多年的他姓人的视角呈现康姓人敬重的会长形象,相信也是广大宗亲的愿望,在我们的家族文化刊物上登载这样的文章,也一定有益于弘扬康氏优良家风,有助于加强家风建设,更有利于大家了解献堂会长之所以矢志不渝,执着地与德成、叔南、辉宣、維海、俊钦、庆芳、志勇等副会长为代表的当代康姓企业家们一道,引领广大宗亲同心协力建造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胸襟与情怀。为此,特将杜耀先的真情吐露——《我心目中的康哥》刊出,以飨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