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2岁的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康用成在沙田圩打零工,被保长、甲长绳捆索绑抓去顶替别人当“壮丁”,在桂东县城的关帝庙关了7天之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1年5月出生于桂东县西靖乡第五保第六甲(今四都镇双溪村庙下组)的康用成,家庭十分贫困,田无一垅地无一分,靠租种有钱人的田地过日子。家中有两兄弟,哥哥康用周1937年抽签去当了兵,家中只剩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据他回忆,当时他被押送到桂东县城的关帝庙关了7天后,又被送往资兴坪石李家洞进行军事训练,过了3个月,他与一群年轻人乘坐火车经过许家洞、长沙,到了益阳,后被编入国民政府73军77师229团第1营第1连马克沁机枪连。 作为部队的机枪手,行军中,路程无论远近,他都要扛着那笨重的马克沁机枪。该机枪可单发,也可连发射击,射速一分钟可以打出500发子弹,这种机枪打久了会发烫,要有冷水降温后才能继续打。 据了解,当时机枪手属于上等兵,部队每个月会发给他4元钱作为补贴,他讲述着当时军旅生活的艰辛:“衣服是春装一套,冬装一套,冬天另发一件棉衣,夏天另发一件衬衣。穿的是草鞋,要自己动手打,不像电视上看到的国民政府兵那样有皮鞋穿。吃的是备战的糙米,一天吃两餐饭,每餐12两,相当于现在的8两。由于是糙米,淘洗中会丢失一些。打仗年代,部队不许我们白天煮饭,因为白天烧火煮饭,炊烟袅袅会引来敌机轰炸,一般在拂晓前煮一餐,夜幕黑了再煮一餐,吃的菜大多是萝卜、青菜,这些菜要向菜农购买,买菜中不许强买强卖。” “我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的残忍,他们蹂躏中国人,活埋中国人,把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抛向天空,然后用刺刀去挑刺。看到那血淋淋的场景,我真想把日本鬼子剁成肉酱。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猖獗得很,他们依仗轰炸机、毒气、燃烧弹、重炮,在我国的土地上烧光、杀光、抢光,日本鬼子纵火焚烧益阳县城就烧了几天几夜,我看到这些恨之入骨。”康用成向我们回忆起当时的战争情景,虽然过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非常激动,在那个烽火狼烟起、河山半壁残的动荡年代,他们的所到之处都是在与日军搏杀。 湖南的益阳、桃江、宁乡、桃园县、常德……这些地方留下了康用成战斗过的痕迹,他已经记不得当时部队在那些地方打过多少场仗,只是道出了与日军在哪里遇上就在哪里打。在他经历的众多战斗中,印象最深的是益阳之战、常德之战。 “战场上日军炮火密集,炮弹不断在我们身边爆炸,我毫无畏惧,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用机枪横扫,打得鬼子嗷嗷惨叫,打死多少鬼子没法统计,战场上一片废墟,尸横遍野。我还跟日本鬼子拼过刺刀,在枪林弹雨中,我多次负伤。”一边说着,康老给我们看起了他因受伤现今依然变形的右手,身上还留有多处伤痕。他很庆幸的是活了下来,而他的四都镇老乡钟德田、李名先、李名彪、郭番……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在战场上负了伤,因此告别了部队生活,回到了家乡务农,又重新做普通老百姓。回到家乡,没有人知道他参加过国民政府军,在抗战前线打过日本鬼子,生活中他也从不向人们谈起当年九死一生的抗战经历。大家对他的过去并不知情,这一切,用他的话说是一种冷遇,但正是因了这种冷遇,恰好让他免于卷入“文革”的政治斗争中,少了挨批斗、游街的痛苦。 如今,94岁的康用成,7个孩子皆成家立业,家中生活也越来越好。年老体迈的康老,希望社会给予抗战老兵更多的关爱,同时也希望后人一定要牢记抗战历史,不忘国耻。 (转载自《新华网-湖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