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编排了一部情景讲述剧《英雄河北》。2015年8月13日晚上,该剧在省军区礼堂进行公演,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姜德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省军区副政委李建斌亲自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英雄河北》以发生在河北大地上的抗日故事为内容,集中展现了燕赵儿女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该剧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英雄母亲》歌颂了康玉屏、白文冠两位女性的感人事迹。剧中人物并非文艺作品中的塑造形象,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和有据可查的事实。 1933年3月,日本侵占河北省青龙县,建立伪青龙县公署,划入伪“满洲国”热河省管辖。1942年7月,中共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决定设立东北工作委员会,同时决定在冀北成立东北工作委员会。同年11月,“东工委”与冀东区党分委派出的宋国祥武工队合在一处,在青龙建立了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从此,青龙地区正式成为我党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卓绝的斗争。1943年9月18日,日伪军对青龙花厂峪村一带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和“围剿”,花厂峪抗日根据地军民们躲进深山,隐藏在山洞中和树丛中,同敌人回旋游击。 敌人进村没发现地方武装和群众,便开始搜山,当他们走近康玉屏隐蔽的地方时,为了不暴露旁边的干部和群众,康玉屏怕身边的女儿和儿子受到惊吓而哭叫,便用奶头堵着儿子的嘴,用手紧紧捂着女儿的嘴。等待敌人走出树林时,她才发现怀中的儿子已经窒息而亡。这次的“扫荡”整整持续了17个昼夜,敌人在花厂峪烧毁房屋百余间,掠走牲畜百余头,400多人无家可归,仅溺死和窒息而亡的孩子就达22个。敌人的兽行没有吓倒老区人民,更没有隔断老区群众与党的血肉相连。花厂峪根据地被热河省人民政府誉为“铜墙铁壁花厂峪”。 抗日战争期间,康玉屏的家曾经是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点,在反“扫荡”中痛失儿子的康玉屏,后来为掩藏八路军战士,又将自己受到惊吓而喊叫的三岁半女儿,丢进水缸里活活淹死。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终于无条件投降,但这场战争留给康玉屏的却是巨大而无法忍受的精神创伤!她不敢回忆过去,也从不愿向人诉说自己的丧子之痛。她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自己的泪水去尽情的流。 2005年8月,一位在康玉屏家住过的老八路李星辉来看望康玉屏。两位老人在交谈中,88岁的康玉屏无意中提到自己有一个小愿望,就是镶一口好牙。2006年元月,李老来到市人民医院,请求医院帮助他去实现康玉屏的这个愿望。院方决定,不管老人家路有多远,一定派医务人员前往为其免费服务。 2016年1月16日,《燕赵都市报》刊登的一篇《白衣天使爱心温暖英雄老人》文章中写道:“1月12日上午,秦市第一医院医务科和口腔科的工作人员冒雪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青龙满族自治县花厂峪村,看望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掩护八路军而痛失两个爱子的康玉屏老人。”一院口腔科的杨主任为康玉屏老人进行了全面检查,并为老人做了牙齿拔除手术和异齿修复,嘱咐老人过完春节到医院免费镶口新牙。 稿子写到这里,我总感觉笔下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完,该去用一些什么样的词句去形容康玉屏的爱国舍家形象?如何去把她的爱国精神用笔去体现出来,达到一个高度?从1916年到1919年这三年间,我找不出一句满意的词语。 康玉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在抗战期间为掩护八路军而痛失一双儿女,这对于康玉屏老人来说,永远是难以忘怀的精神创伤,不是用什么褒奖和赞扬可以治愈的。然而,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普通的康姓人,却给康氏家族带来了精神财富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