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德康斑铜铸造辉煌

浏览: 次 日期:2019-07-05

 

——记云南会泽斑铜制作工艺传承人康贵友宗亲      泱泱康姓,有许多族人事业有成。他们在社会的生活舞台上演绎出亮丽的人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本文介绍的云南会泽德康斑铜公司董事长康贵友宗亲,他是会泽斑铜制作技艺新一代传承人,他的“漂炉绝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云南会泽斑铜简介 要说康贵友,必先说会泽斑铜。 云南会泽斑铜制作工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会泽斑铜工艺品在我国独具特色。会泽斑铜堪称中华一绝,技艺精湛,数代传承,其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内蕴,实为金属工艺制品之瑰宝、会泽铜商文化之杰作,其中花瓶、香炉、酒杯、手镯、犀牛等具有实用与工艺价值高度统一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斑铜工艺品属会泽“传统”、“独特”的文化产业。 会泽是一座历史古城,是云南斑铜的原产地。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堂琅出银、铅、铜。”堂琅即滇东北会泽、东川一带,在古代就有开采铜矿的历史。东汉时期,会泽铸造的“堂琅铜铣”声名远播,铜铣铭文图案记载了中原文明与滇中文化的渊源;在会泽出土的明朝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大钱币,重达41.47公斤,为世界最大的钱币;1915年,由会泽张氏艺人制作的“斑铜鼎”被送到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获奖,令世人惊叹,被重金购走。历史上会泽铜业的兴盛,带动了手工艺技术的发展,也造就了大批铜制艺人,并由此诞生了举世瞩目的华夏瑰宝——斑铜工艺品。2006年,被誉为“金属宝石”和“稀世珍品”的斑铜工艺品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会泽斑铜最早起始于今铜匠街张氏一族。明朝宣德年间,皇帝诣制宣德炉,工艺精湛,色泽美观。据说张氏祖先参与宣德炉制造,从中知晓了铜中融入金银经锻打后色泽更加绚丽的原理。其后张氏祖先落籍会泽,发现会泽自然铜跟制造宣德炉的原料十分相似,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吸收了此地堂琅铜铣锻打工艺,以稀有的自然铜为原料,经锻打、烧斑、淖斑等十多道工序,让自然铜中含有的金银铜等各种金属离子归类结合,形成晶斑交错的橘红基面,由此制造出绚丽多姿的斑铜艺术品。 会泽在历史上因铜而出名,被冠以“钱王之乡”的称号,是滇北有名的文化古城。 二、大山里质朴的斑铜工艺传承人康贵友 康贵友,会泽县老厂乡人,是曲靖市和云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会泽斑铜制作工艺新一代传承人。他四十来岁,总是时常微笑着,亦显出乐观与坚毅。然而,生活中的他却不仅是一个纯朴的斑铜艺人,更是一个善于思考、执着探索、大胆创新的开拓者。 (一)与斑铜结缘 康贵友自幼就跟随父亲,从事铜器制作,主要打制吊锅、铜盆、茶壶等生活用具。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长期认真学习,使他成了一名优秀的铜制匠人,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一直钻研铜制工艺技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见识了斑铜工艺品制作工艺,从那一刻起,康贵友就被斑铜技艺深深吸引了,年轻气盛的他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民间工艺大师。他与斑铜结缘,缘于与张氏斑铜第十一代传承人张兴明的一次合作。当时张兴明要赶制一批斑铜工艺品,但年事已高,无力承担敲打制作铜器的体力活,需要找一名优秀的铜匠来帮忙,于是康贵友经老厂文化站陈永明介绍幸运地来到张家,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从事斑铜工艺品制作。这一帮忙就是半年时间,敏而好学的他在实践中基本上知晓了锻打斑铜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二)“康氏斑铜”的诞生历程 在张家学艺的半年中,康贵友虽然基本掌握了锻打斑铜的工艺流程,可是到了烧斑和显斑的关键环节,老艺人就不让他待在现场,安排他去做一些杂活,他在张家始终没有实际操作烧斑、显斑这两道工序。 回到老厂后,康贵友根据张家的炉子结构设计建造了炼炉,购买了有关的化学药品凭直觉反复实验配方,开始了“康氏斑铜”的研究和试制。几年中,康贵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十分窘迫之际,他想出了一个妙招,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专程到张家去“看望”师傅,主动与老艺人“交流”技艺,时间长了,就不断从师傅口中套出了一些门道来。于是他按师傅所说的方法反复试制,探研不辍。经过艰难探索试验,天道酬勤,2005年的一天,他破天荒地将一只花瓶烧出斑纹来了,虽然色彩不太鲜明,亮度有些灰黯,斑点略显细碎,但却是从他手中诞生的第一件“康氏斑铜”制品,他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有了这一次成功,使他有了底气,坚定信心,大胆试验,从烧斑到显斑,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得失。十余年来,他不停地琢磨探究,在他的作坊里,各式各样的失败样品随处可见,每一件废制品都深深地铭刻着他痴迷于斑铜制作的艰辛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实验,执着追求,他终于攻克了烧斑、显斑的技术难关,一件件璀璨晶莹的斑铜工艺品从他手里不断创制出来,陈列于店铺,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睱,他终于成功了!从此,寂静的山村经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购买斑铜工艺品。康贵友的斑铜制作技艺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图为康贵友宗亲正在制作斑铜工艺品   (三)德康斑铜公司成立 斑铜分为生斑工艺品和熟斑工艺品,生斑工艺品是用纯度达90%以上的天然铜纯手工锻打而成,主要产品有:香炉、花瓶、笔筒、小壶、手镯等;熟斑工艺品是用熟铜和多种稀有金属元素铸造而成,主要产品有:香炉、花瓶、焟台、牛、鼎等。 从第一只花瓶锻打烧斑成功以后的八年中,康贵友共铸造出生斑工艺品160余件,价值200余万元,其中:花瓶40对,每对价值3万元至13万元不等;小茶壶80余件,每件5000元至2万元不等;铸造出熟斑工艺品300余件,价值150万余元;铸造其它传统熟铜工艺品800余件,价值约160万元。由于生铜资源稀缺,生铜制成的斑铜工艺品供不应求。 2013年7月,康贵友通过合伙入股形式,投资了600多万元成立了德康斑铜工贸有限公司,注册了“德康斑铜”商标,主营业务包括生斑工艺品、熟斑工艺品、传统熟铜手工艺品的制作及销售,主要斑铜系列产品有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传统手工锻打工艺品有茶壶、脸盆、锣锅、饭锅内煲、火锅、手镯等。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资产总额600万元。从2013年起,公司的生产、销售水平逐年提高,规模及效益逐年增加。 德康斑铜系列产品选料考究,技艺精湛,造型古朴浑厚,色泽高雅瑰丽,是馈赠亲友、会议纪念的高档礼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图为德康斑铜工艺品——小茶壶   (四)传承和发展 德康斑铜公司成立以来,在董事长康贵友带领下,始终坚持“诚信、创新、求精”的经营理念,实施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谋划公司远景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德康斑铜公司生产厂区占地面积约3亩,拥有各种设备20余台,其中采用欧洲技术的智能磁浮水冷熔炉设备1套,自制烤模炉2台,打磨、抛光、冲洗等设备16台。现有职工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会计1人,出纳1人。  
    图为德康斑铜公司生产的工艺品   德康斑铜公司董事长康贵友,是会泽县传统斑铜制作技艺张氏斑铜之外的传承人。现在他已熟练掌握了斑铜制作工艺,成为继张氏之后能独立制作斑铜工艺品的民间匠师。在探索发展的路上,他竭尽全力强化管理,精心打制优质产品,求质量,谋发展。近年来,德康斑铜公司以诚实的信誉、优质的产品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赞赏,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至2014年,康贵友被连续认定为会泽县、曲靖市、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荣获云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云南省拔尖乡土人才”称号。2014年,公司被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命名为“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201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斑铜制作工艺”发明专利,又被列为曲靖市点对点培育企业。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又授予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授理发明等10项专利,参加了在武汉、上海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并荣获荣誉证书,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2018年获得曲靖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生斑工艺品“漂炉”参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获得荣誉证书,其展品“漂炉”已被省博物馆收藏。会泽春蚕诗社特组织会员到老厂德康斑铜公司采风参观,创作作品100多件,部分作品发表于“斑铜生辉”专栏,盛赞了德康斑铜制作工艺。近几年来,先后有英国、法国等外商慕名专程到公司参观德康斑铜工艺流程,对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大为惊叹,对其工艺产品亦赞赏有加。   董事长康贵友表示,德康斑铜公司秉承“传承、创新、求精”的宗旨,以“续现斑铜光芒,创建瑰宝品质生活,打造斑铜成为千家万户的传家宝,让世界更美好”为企业使命,通过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技艺重塑斑铜文化精神,打造具有珍藏传承价值的贵金属文化艺术精品,让斑铜成为家族记忆、情感精神乃至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斑铜艺术为会泽文化、云南文化增光添彩,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从大山中走出的康贵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苦苦求索,精益求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是我们康氏大家族的骄傲。他在会泽斑铜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历程中,历炼了坚毅的品格,彰显了非凡能力与技艺,铸就了他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