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浏览: 次 日期:2018-04-02

——康巨才老人幸福生活纪实

我的父亲叫康巨才,今年78岁。山西省古交市人,中共党员,政工师,1956年参加工作,曾任古交市人事局局长等职,1999年退休。2001年任古交市老年大学副校长,2010年被选为古交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古交市老年乐晋剧团顾问。

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父亲从小爱学习,因家境贫穷经常用白石灰粉在墙上写字,他慢慢地发现写字不仅能成为个人爱好,还能给他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写字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渐渐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书法结缘,是因为爱好;与快乐结缘,是因为不想闲着。在人品和书品的成长中,享受着书法的乐趣;在有为与无为的境界中,品味着有为的快乐。

退休之后的父亲栖身墨海,宣纸为田,毛笔为犁,专心创作,参加全国性各种比赛和展览多达80多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也得到了全国书画名家的认可和赞赏。2014年入选出版的《全国艺术代表人物》书画集、2015年入选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家。

二、著书修志,传承文明

父亲退休后虽然有了大量的时间,但他却没有安于现状,常常奔波于市委老干局和老年大学,并牵头成立了书法学习班,邀请更多退休干部参与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除了继续研究书法,父亲还潜心研究古交地方文化。2010年,父亲编写了《康氏家谱》;2012年开始,父亲与老年大学的其他四位退休老干部花费三年时间,完成了一部30多万字的《古交村志》,为了完成编著工作,在整个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他不顾严寒酷暑、不分节假日、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采访收集,特别是在老母亲病重期间他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一边服侍老人一边进行收集整理。在七十八岁高龄时终于看到了这部古交史志著作出版。此书用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的纪录了即将逝去的一段农耕历史文化,并热情讴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这部编著纵横于金牛城历史的长河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我市历史研究的一部史志著作。

   

三、注重教育,传播艺术

有人问,家是什么?我认为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与温情。我有一个五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家里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每个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受到了邻里亲朋的一致称赞和好评。对此,太原广播电视台在2016年12月22日晚上21:50分新闻综合频道(太原一)《家事·家风》中专题报道了《康巨才家庭:优良家风代代相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为康巨才和家人在节目录制现场

 

 

我的母亲,二十世纪50年代活跃在古交晋剧舞台上,在古交市小有名气。人称“兰兰旦”。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我们姐妹对晋剧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都活跃在古交晋剧票友的舞台上。十余年来,每逢双休日的下午,和数十名晋剧爱好者相聚在这里,伴着古乐琴声唱大戏,用传统的晋剧唱段传播艺术的正能量。


 

 

图为2015年重阳节康巨才的女儿和侄媳在演出传统晋剧《打金枝》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做人诚实,做事认真,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鼓励孩子们要发奋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家庭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我们学习书画、音乐、戏曲等,兴趣广泛。后辈们不负众望,在全国各大院校上学,有的远赴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地深造学习。全家人各个热情上进,人人勤奋工作、学习,生活幸福、美满,优良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