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以铭应邀为南澳康氏宗祠写族训

浏览: 次 日期:2018-02-22

   广东南澳县深澳镇康氏宗祠的康耀德、康耀美兄弟二人为教育后代子孙,让勤俭持家、忠孝仁爱、为善最乐的家风传承,特地派人专程到四川岳池,邀请康以铭为南澳康氏宗祠题写族训,传承家风。

康以铭何许人也?为什么有那么大名气?为什么远在广东南澳县的康耀德、康耀美要专程派人邀请他去写族训?这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脑海里萦回,引起了我的探讨兴趣。经认真查阅史料,我从光绪版《岳池县志》中得知,康以铭(生卒不详),字新之,号惺斋,今四川岳池县九龙镇新中巷(原地名康家吊脚楼子)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苟迪寺的凌云精舍温习学业,诗艺进步很快,取得岳池县优秀廪生资格,便由县衙供给伙食和灯油费。乾隆六十年(17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赴礼部参加会试落第,留驻京城深造达七年之久,嘉庆六年(1801年)参加会试,幸中辛酉恩科第二甲第二十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官名,是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这本来是朝廷安置初入仕途者历练事体、增长经验的职官,专设于翰林院中,在三甲进士之外挑选文章、书法较好者担任,在翰林院中学习帖、诗、楷等功课,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三年之后再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授给编修、检讨等翰林官,或放到外地做州、县官。殊知不久,康以铭因母亲病故回岳池原籍守丧三年。惜康以铭未经朝廷的再度考试就早早地辞世了。其作品有《九日书怀五首兼呈遵典暗然两叔父》、《叠次韵刘秀才荣捷原韵六首(并序)》、《去矣行》、《募修苟角场观音阁小引》、《威远教谕罗夫子瑞存墓志铭》、《周公廷耀暨李孺人合葬墓志》等传世。

康耀德、康耀美派的人到了岳池,拜会进士康以铭,并详细说明了来意。康以铭好不容易才听懂来人所说的广东话。来人向康以铭讲,广东南澳县的康耀德、康耀美兄弟一生的德行,可以说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俱足的人。他们追溯先祖的德范,细思天地万物之至理,赞赏苏轼《三槐堂铭》中的道德观点:“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意思是: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是上天确定已久的规律。因此,康氏家族先人广积阴德,以圣贤之道德学问传家,给后世甚深的启示和教导。认为人当以道德为根本,行孝行善,其福泽荫庇,方能长润后世。

康耀德、康耀美所重视的,不是钱财,而是优良家风的传承。十分注重对后代的教育,要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白白做官。他们深信“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的道理,要求子孙后代要传承先祖的德行和康氏仁恕忠厚的家风,以缅怀祖德,激励后人。为了更好地传承家风教谕,所以才特意邀请朝廷进士康以铭去广东南澳撰写康氏族训,以勉励康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康以铭听了来人的叙述,思考着自己是四川人,虽贵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但不会说广东话,更不懂广东人的俚语习俗,他害怕融不进广东人中,难以交流,然而,对方真诚邀请的盛情难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觉得《增广贤文》说得对:“五百年前共一家,不同祖宗也同华!学堂大官厅,人情大过王法。”既然广东康氏宗亲派人专程来岳池邀请自己,就应当积极伸出援手,融进广东康氏宗亲中,慢慢地与他们产生亲近感。此次的邀请,表现出的是远在天涯的康氏宗亲对朝廷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的看重,对岳池人的信任。想到这里,康以铭觉得虽然四川岳池与广东南澳县万水千山阻隔,路途遥远,但却阻挡不了康氏宗族的亲情。他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欣然前往。

一路上,康以铭跟着来人晓行夜宿,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达广东汕头。康以铭来到海边观看大海,连声赞叹大海的宽阔。蓝天共海水一色,让人心旷神怡。码头上,康以铭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一艘大木船。划船手们高高地仰起头,双手紧紧地扶着木桨,两腿微微地弯曲,奋力划桨,动作整齐划一,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的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大木船在大海里时快时慢向前推进,船后泛起碧波。康以铭坐在木船上,真有漂洋过海的感觉。苍茫的大海上,波浪一边歌唱,一浪高过一浪。海燕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云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眼前情景,令人拍案叫绝。康以铭乘坐的大木船,经过海风波浪的洗礼,到达南澳岛深澳镇的康氏宗祠。

康耀德、康耀美等热情迎接并引导康以铭查看康氏宗祠建筑。整个建筑规模宏大,主座门顶上方的“康氏宗祠”四个楷书鎏金大字色泽鲜亮,庄严气派,令人瞩目。南澳康氏宗祠是康耀德、康耀美为满足康氏族众尊宗敬祖,出资在广东南澳县深澳镇修建的一座康氏宗祠。面阔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正厅为高平屋歇山式屋顶,砖木结构建筑,正厅前饰仿牌坊式照壁。主楼屋脊两端饰陶质鳌鱼,脊中央饰葫芦宝顶,檐角飞翘,如飞鸟展翅。天井中饰鲤鱼跳龙门石雕。宗祠前矗立一对高大的石基座石狮。地面用石板铺砌。架梁、步梁有浮雕石刻图画多幅。石雕构件雕工细致,主座、拜亭、梁架饰狮子、鲱鱼、花草、花鸟等木雕,华丽精美,巧夺天工。大门外是一用石料铺砌成的宽敞空坝,空坝边缘砌一道围墙。空坝里树有“朝议大夫”旗杆座。二进大门两侧梁檐及墙壁的精致石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花草、鸟兽、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屋檐倒吊的一对石花篮,四周镂空,还有八仙过海的人物造型,工艺卓绝。二进大门内有精工漆金木雕屋架。三进大堂及拜亭,屋架、梁柱有精工金漆木雕。在大门外,还有一对油麻石鼓,光亮媲美镜子。康氏宗祠装饰富丽堂皇,抬梁下饰木质镂空雕插栱、雀替和彩绘驼峰枋板,横梁下悬挂“敬教劝学”匾,梁柱上饰“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等楹联。

康氏宗祠是康氏族众祭祀祖先、先贤的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康氏族亲们在此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其作为聚会场所。另如开办学堂,各房子孙平时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则利用这宽敞而华丽的宗祠以作为活动之用。

康氏宗祠里那株苍劲挺拔的红枫,枝繁叶茂,充满活力,成为根植于康氏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透过它的枝干,把正直、坚强、忠厚、智慧传递;透过它的叶脉,将忠诚、仁义、宽容、善良撒播。康氏宗祠中体现的康氏文化将世世代代人生体验的精华,浓缩于康氏宗亲的血液中,这是康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康姓人深信惟有秉承祖志,矢志不移,才能面对任何挑战,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康以铭觉得康耀德、康耀美等十分健谈,他们博古通今,可以天南海北地海聊。康以铭感觉从康耀德、康耀美那明亮的眼睛中读懂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快意。

康以铭接过康耀德递过的《康氏族谱》,仔细翻阅:“康氏祖籍住福建漳州龙溪县石码,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始移居南澳县城北门外,为了昭示荣耀,在深澳镇北侧择址,修建康氏宗祠。”

康耀德、康耀美兄弟向康以铭介绍说,康氏宗祠内的布置已够完备,美中不足的是二进与三进之间的两廊墙壁上,没有布置什么内容,与整个康氏宗祠极不协调,需要装饰一番,急需要予以充实内容。

康耀德、康耀美引康以铭进至书房。书房宽敞明亮,确实气派,黑漆桌凳,描金用具,令人感到雅气舒适。书房设计精妙,雕梁画栋,装饰具有高雅绝俗之趣。书房笼罩着书香、墨香,也生出一种古意,书房中的香炉,香气缭绕,升起一缕缕烟云。书房里琳琅满目,康耀德好古,喜读先贤书,注重历史经验,好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书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有古意。书房里放着的一张梨花大理石书案,上面叠放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方宝砚和各色笔筒,大笔筒内插着的毛笔如林一般。书案上除文房四宝外,还有书写所用的薛涛笺纸……那一边设有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一面墙上当中挂着一幅襄阳米芾《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既珍贵又显高雅。左边紫檀木博古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只见书房内收拾得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的槅扇里,不仅有贮书处,还有设鼎处、安置笔砚处、供花设瓶处、安放盆景处。其槅扇装饰各式各样,有天圆地方、葵花蕉叶、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五色纱糊就小窗;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康以铭不由得啧啧赞赞:“好精致!不知是怎么想出来的!”

康氏家族的辉煌得益于一句古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康氏家族的教谕是一副对联:“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意思是,如果要为祖上争光,家族兴盛就必须教育子孙后代;如果要后代享福,现在就必须要勤俭持家。

康以铭接受康耀德、康耀美兄弟邀请为康氏宗祠编写忠、弟、孝、敬、礼、义、廉、节“八发”族训文词。

康以铭从少年时期起,就开始刻苦练习颜体楷书,后又融合魏碑技法,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认真研习王羲之行书字帖《兰亭序》、王献之行草体《相过帖》、黄庭坚行书《出宫赋》、颜真卿行书《让宪部尚书表》等的技法,兼收并蓄,逐步走出刚俊挺健、珠圆玉润的行笔,形成了藏而不露、不温不火、浑朴凝重的书风。

康以铭就要作书了,康氏族人来了很多。康氏族人中的一个人开始研墨,不大一会儿,墨汁磨好了,散发出墨的清香。然后,他把毡子铺在几案上,再展开宣纸,排放就绪。他用晶莹剔透的水晶镇纸压着宣纸,等待康以铭作书。

康以铭缓步趋至案前,用右手紧握毛笔,笔尖在盛有墨汁的砚台里饱蘸浓墨,悬肘运笔挥毫泼墨,全神贯注疾速地书写起来,笔端在宣纸上龙飞凤舞。围观的人们非常专注地看着康以铭悬肘作书。康以铭人品学问如泰山北斗,表现在书法上,内含筋骨,外耀精神。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逸势奇状,飞动流转,遥接历代书法大家之所长。

围观的人们发现,康以铭的行笔,全是空中落笔,笔笔藏锋,收笔处精心蓄势,不使力散,点画之间,墨酣、力遒、气足、法严,万毫齐力,字字给人以寓奇险于平易之中的感觉。

康以铭的书法特点是融行楷书体于一体,笔力雄健,气贯神足,笔法多样,结体奇险,于圆浑中放纵变化,给人以大气磅礴、沉着痛快之感,令观赏者拍案叫绝。

康以铭在宣纸上完成的忠发、孝发、弟发、敬发、礼发、义发、廉发和节发“八发”族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收笔时,众人已经明显看到康以铭脸上挂着一层汗珠。康以铭书写完毕,将手中的毛笔,在笔洗里搅动几下,清洗毛笔后,垂挂于笔架上。再钤盖上镌刻有“辛酉进士”和“康以铭印”两枚阳文篆书印记。

康以铭为南澳康氏宗祠题写的族训内容如下:

“忠发  率土皆臣,况食其禄。出则分忧,为世造福。处在草莽,太平是祝。乐事勤功,皆以报国。”白话译文:四海臣服,国家实现统一,人臣拿皇上的薪奉,就要分担皇上的忧心,为百姓创造幸福。虽然埋没草丛,也可以作出一番事业,祝贺时世安宁和平。乐于从事所业,获得成效,以此报效国家。

“孝发  亲恩罔极,曷报万一。生事承欢,服劳供职。及乎葬祭,循礼竭力。立身扬名,始终毖惕。”白话译文:人子对父母的哀思,怎么能不把意外的事都列为报答的内容!当父母活着时,按“礼”侍奉;去世后,按“礼”埋葬、祭祀。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用尽全力遵循礼法。建立功业声名远扬时,自始至终谨慎小心,接受失败的教训,以后不再重犯类似错误。

“弟发  人有手足,同体至幸。以兄之序,伦有天定。徐行后言,代劳禀命。长友幼恭,则笃其庆。”白话译文:兄弟亲如手足,不可分割。以兄排列次序,是尊卑、长幼关系不可改变的常道。慢慢走在长者后面再与其答话,替别人办理承受命令的大事。兄弟间彼此友爱谦让和睦相处,忠实为人带来喜庆,彰显辉煌事迹。

“敬发  君子身,无时敢懈。失意增修,快心防败。谨事慎言,三畏三戒。惟母不敬,全身远害。”白话译文:德才出众的者与人见面施礼,时时刻刻都不敢怠慢。不如意时修养文治和德行,用有效方法和谋略,取得胜利。说话做事言行小心,举止谨慎,君子敬畏上天的意志,敬畏德高的君主,敬畏圣人的遗训;年少戒除对女色的迷恋,青年戒除与人争斗,老年戒除贪得无厌。如果对母亲不孝敬,无论时间多么久远,自身都要遭受祸害。

“礼发  礼为人域,释回增美。言动衣冠,饮食居起。旧辜今用,敢不率履。稍愆于仪,诗讥遄死。”白话译文:用礼仪约束社会人的行为,让品行不端的人增加美善。从一个人的饮食、衣着、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其涵飬,应当入乡随俗,不要标新立异。过去的礼仪今天也适用,谁敢不遵循礼法?谁在尊长面前没有礼貌,会遭到舆论“快些死去”的抨击和诅咒。

“义发  准情合理,宜为曰义。徊岩簞豆,大撑天地。害事危心,假之一字。孶孶为善,乃生正气。”白话译文:将要成为的亲情关系,也存在天下公正合宜的道理。读书人生活虽然清苦,但可以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和无垠的大地。凡想做有所妨碍的事,只需借助一个字,但他终究会提心吊胆。孜孜不倦行善是圣人,正理平治,合乎正道的规范,合乎老百姓的利益。

“廉发  贪污秽积,必覆子孙。清白之遗,其香常存。宁过舜让,莫苟分文。不屑不洁,圣贤之门。”白话译文:贪污乃卑鄙丑恶的行迹,必遭灭门大祸,无一幸免。留给子孙的遗产清白,永远受老百姓欢迎。遵循天道,依天体运行的规律,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天下方能太平。不做污秽龌龊的人,仰慕圣贤的学说,誓传圣贤之道。

“节发  节有二义,俭曰不侈。乾坤之贞,人心根抵。实见得是,可齐生死。大节不夺,精昭乘史。”白话译文:节有操守和省减的含义,节俭是不追求过分的享受。国家需要忠厚、真诚和端正,人心根源能达到天地。亲眼见到就是正确,把生与死看得一样,是人类自己找来的规矩。君子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把精忠报国的显著事迹,载入史书。

 

 

 

 

图为“八发”族训碑文

康以铭一生忠厚勤勉,性情豪迈,才气横溢,他的“八发”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他步入仕途之后,依然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他在“八发”中大量使用典故,诸如率土皆臣、乐事勤功、亲恩罔极、长友幼恭、君子洁身、三畏三戒、释回增美、孶孶为善、大节不夺、乘史等,确实展示了进士的超凡才华,他不仅为朝廷增光,也为岳池人增誉。

康耀德、康耀美兄弟二人看到康以铭撰写的“八发”族训文词,真是心花怒放,不仅连声啧啧赞叹,还马上叫人即将其勒于石,制成石碑,镶嵌在康氏宗祠二进与三进之间的两廊墙壁上,既填补了空白,又达到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之目的。世人都称赞康耀德、康耀美和康以铭积下深福厚德,必将荫庇子孙。康以铭为康氏宗祠撰写的“八发”族训最让人赞叹,对后代起着良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对后人的谆谆教诲,也一直让康氏后代子孙铭记于心,对康氏后人行为举止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