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父亲曾多次负伤,其中有两次负重伤。他在养伤期间,还发生过一些小故事。
左脚负重伤,养伤期间宣传共产主义
父亲第一次负重伤是在1937年8月份。在上海对日作战中,他左脚负重伤,回家养伤一个多月。一些邻居和亲友常来看望他,他多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例如,当年三伯父康贤农因患急性黄胆肝炎,无钱医治,卖掉了四兄弟合占的唯一一坵田。我母亲为此与三伯母吵架,邻居们和几位亲友都来劝架。父亲借机调解说:“田卖了是小事,人得救了是大事。你们不用担心无田种,将来的天下是我们穷人的天下,国家实行‘耕者有其田’,家家分土地,人人都会有田种。”他一席话说得在场人都哈哈大笑,我母亲和三伯母也不再争吵了。
再次回乡养伤,为村民写抗日救国对联
第二次负重伤是1938年在湖北省汉口一次对日寇作战中,他腰部负重伤,还坚持指挥和参加战斗,后来昏死过去。战友们用死尸将他掩盖起来,待战斗结束后,再将他从死尸堆中扒出来,送到部队医院急救,才捡回一条命。上级命令他回家养伤,他带领勤务班长廖道明回家养伤一个半月。
他利用养伤的机会,常常带领廖班长到家乡各村庄去看望乡亲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曾经在本家祠堂里亲自写了几副抗日救国的对联,其中最长的一副是:“国难临头,不怕枪林弹雨,方能挽救;仇敌在眼,莫畏水深火热,定可驱逐。”还有几副较短的,其中两副是:“救国不论老和少;抗日无分女与男。”“爱国救亡家家有责;抗日杀敌人人争先。”他用这些对联教育全家,鼓励全村父老乡亲为抗日出力,抒发自己抗日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留下的这些爱国救国名言,在本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中至今还有人都能背诵,影响很深远。
据廖班长介绍,他爱兵如子,待兵如兄弟。他常常深夜査岗哨、査宿舍,关心战士的冷暖,给战士盖被添衣。他常常找官兵谈心,了解其家庭和本人的情况.。他曾经给不少战士家里寄过钱,帮助解决燃眉之急。有的战士不会写信,他自己亲自代笔或请文书代笔,给战士写信、寄信回家,他还代出邮费。
他训练部队要求很严,常常以身作则,带头苦练作战过硬本领, 官兵们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带伤重返前线,壮烈为国捐躯
父亲的腰伤还没有痊愈,但抗日前线战事紧急,他决定停止养伤, 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向部队领导请缨,要求重返前线。我母亲哭着劝他养好伤再回部队,他拒绝说:“日寇太猖狂了,我再不回部队,难道让小鬼子打到我们家门口来,甘当亡国奴吗?”临行前,他对全家人说:“我这次回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如果我战死了,你们不要哭,好好把小孩们养大成人,要努力生产,继续支援前线打日本鬼子,我们的抗战一定会胜利的。”告别家人,走到家门口左侧老屋坝小石桥边,连放两枪,意思是告诫地方上别有用心的人:我的武器带走了,不要找我家人的麻烦!就这样,他带着伤带领廖班长提前赶回原部队上前线去了。
父亲所在部队领导见他忠心报国、作战勇敢且带兵有方,将他由连长提升为副营长,缺营长。他回部队不久,立即率领所部一个营投入抗日战争。1939年12月15日,在湖北省通城县大沙坪对日作战中,日寇集中兵力来势凶狠,天上有飞机轮番轰炸,地上用大炮阵阵攻击。他在这次对日战斗中,按照上级的战略部署做好全营的具体战斗部署后,率领全营官兵,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壮烈牺牲。年仅35岁。事后,他所在部队报经上级批准,将他晋升为营长,确定为抗日革命烈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政府后勤部先后给其家属发放了《阵亡证》、《抚恤令》和《荣哀状》,并规定给其家属定期发放抚恤金,将其子女由政府抚养到18岁。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革命烈士政策,给父亲补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其抗日的壮烈事迹,被1992年出版的《零陵县志》收入第29篇“人物传”和“英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