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康庄业余豫剧团30年风雨历程
十七、唱响太和 享誉皖境
1978年农历正月十五,安徽省太和县委、县政府为搞活县域经济,刺激与发展农业生产,决定在县城东关举办大型物资交流会,会期40天。在进行到30天时,本县和相邻各县的职业剧团及农村的业余剧团,都已相继登场演够一遍。因为每个剧团一般只能唱三四个传统戏剧目,已全部唱完。组委会本打算最后10天再掀高潮,圆满结束,却找不到剧团唱戏,因唱戏能活跃市场吸引更多商家和客户来大会成交,县物资交流大会筹委会殷主任为此非常着急,他四处打听看能否找个能唱20场古装戏的剧团前来演戏。因传统戏禁演12年刚刚开放,很难找到能唱这么多戏的剧团。当时,距康庄仅2里远的张岗井村农民孙金义正好在太和县做生意,听当地一位朋友张书选讲到这一情况后,就说:“这事好办!俺老家的邻村康庄有个豫剧团,不要说唱10天,20场戏,唱20天,40场戏也没问题。”张书选半信半疑地说:“你是瞎吹的吧!”孙金义答道:“你若不相信,我拿路费咱俩一路到那里看看,听那剧团里人说一说。”听他这么一说,张书选相信了,就让孙金义跟他一起去大会筹委会找殷主任说明情况。殷主任听二人说后非常高兴,当即表态:“你二人立即前往,路费由大会筹委承担。如果康庄的剧团真的能唱20场戏,随即就把戏价敲定,并在当地找车把演员和戏箱、道具拉来演戏。”翌日,二人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到达鄢陵康庄豫剧团,与团长刘根和主演李爱兰见面详谈,张书选问:“你们剧团能唱多少出老戏?”刘根团长和李爱兰不约而同地说;“能唱70多个戏。”“戏价呢”?刘根团长说:“每场戏60元。”张书选当即表示同意,说道:“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你们备车前往太和县演戏。”刘根立刻到村大队部给本村在公社开车的康书喜、刘德明两位打电话,让他俩请示公社领导,争取公社领导同意并支持康庄豫剧团赴安徽太和县演出。同时,因武秀已赴陕西唱戏,团里演员不足,刘根又派人通知南坞村女演员王随和已出嫁孙老庄的康秀春与其丈夫雷长路,随团一同前往太和县演戏。
1978年农历二月十四日中午,康庄豫剧团全体演员乘坐张桥公社的汽车到达安徽省太和县物资交流大会筹委会。停车后,筹委会的一位李科长在车前车后转了一圈,一看车上的人穿戴都较破旧,破单子裹着被子,破箱子装着旧服装,心想:这一群像要饭花子的人会唱戏吗?于是迟迟不让演员下车。刘根团长急了,上前对那位李科长说:“同志,你看……”李科长不语。康书喜、刘德明二人还急着开车返回,便问刘根团长:“怎么办?”刘根说:“不要急,若演不了戏原车拉回。”这时李科长低声向张书选问道:“你怎么搞的,我听殷主任说了,就是叫你去订戏的,这一帮人都象要饭花子一样,会唱什么好戏吗?”张书选说:“李科长,人家团长说了,不要说唱10天戏,唱20天也唱不完的戏呢!”孙金义也忙帮腔说:“咱们是看他们唱戏的,不是看他们穿戴的,农村人就是这样子!”两人这么一说,李科长才说话:“下车吧,就在那边几间房里住下,安排吃饭!”
太和县物交会筹委会对这次演出安排得非常恰当。每天演戏两场:一场在大会舞台上公演,时间是上午11时至下午2点30分,可使远近前来的客商集中在中午前后形成交易高峰,饮食业也可以在中午增加营业额;晚上一场,放在县工人俱乐部售票演出,观众凭票入场,以增加收入弥补大会开支。
1978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康庄豫剧团在大会舞台上演出《对花枪》,晚上在工人俱乐部演出《五凤嶺》,演员们虽然都很卖力,但由于语言上的差异,观众听不明白唱词,所以并没有得到好的评价。第二天上演《二龙山》和《三仙妹下山》时,武打场面紧张有序,当地人也慢慢听懂了河南人的口音,得到观众的赞扬。演出的第三天中午,演员们刚下装,该县城一名县人大代表,是回民、阿訇,他就来请李爱兰(回民)和康国俊夫妇二人及团长刘根到他家中做客,招待得很好。这位县人大代表说:“听说你们在这里要唱20场戏,你们怎么会唱那么多戏呀!真了不起!放心唱吧,有我在这里谁也不敢找麻烦。”
在随后的演出中,越演观众评价越高,同时也受到大会筹委会的赞赏。他们大都用这样一句话评价演出:“想不到河南省一个小小村剧团唱得这么好,会唱那么多戏。”有一天晚上,殷主任在县工人俱乐部看戏时,询问团长刘根:“你们到底有多少人呐?”刘根说:“包括乐队共计26人。”他一听便紧紧握住刘根的手说:“哎呀,真了不起呀!”在第七天演戏时,大会筹委会作出决定:康庄剧团的全体演员免费就餐,并提高饭菜质量,顿顿有肉。
1978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晚,在太和县演戏结束时,县物交会筹委会为答谢康庄豫剧团,特意在筹委会办公室置办了三桌酒席。席间殷主任动情地说:“河南远道而来的演员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行程数百里来到我们这里支持物资交流大会,由于戏唱得好,会唱的戏多,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为物交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今晚酒寒菜薄不成敬意,愿各位开怀畅饮。为表达心意,赠送贵剧团锦旗一面和每人一只写有双方名称字样的茶具,留作纪念。”刘根团长接锦旗时,全体演员起立,表示感谢。
第二天上午,太和县物资交流大会派一名科长陪同,派汽车把康庄豫剧团全体人员送回了康庄。
十八、河南“女包公” 唱响陕西省
康庄豫剧团武生演员康根荣的妻子武秀,少年时代就是周口市商水县练集乡剧团的一名旦角演员。她不唯旦角戏唱得好,有时也唱生角,后来又产生唱大净(黑脸花脸)角色的念头。初次试唱一次花脸戏,却遭到部分观众的非议和家庭的阻止,但她不改初衷,坚持独自练声,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戏唱好,争取找一个会唱戏的丈夫,也能支持我唱黑脸包公。”可是结婚后,却遇上了“文革”时期,不许唱传统戏,就丧失了信心。1978年春,传统戏开放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征得丈夫的同意,撇下三儿一女,凭丈夫一个朋友的介绍信,自己独奔陕西省宝鸡市铁路豫剧团,结果一场《铡美案》唱响宝鸡,赢得全团上下一片赞扬。但因该剧团是业余性质,演员水平低,其它包公戏系列节目配戏困难,因此该剧团团长拔春林又把她推荐给自己表兄任团长的咸阳市豫剧团。1979年春节过后,在咸阳市演出的包公戏系列节目,更是好评如潮。剧团领导看武秀是个好“苗子”,就让原来唱包公戏的张光耀老师从唱腔、眼神、台步各方面进行辅导和纠偏,使武秀包公戏的演出水平大大提高了。这时该剧团领导认为,演包公历来都是男演员扮演,现在自己剧团独一无二有了“女包公”,就决定去西安市演出。到达西安市,剧团凭着《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和《呼延庆打雷》三个“包公戏”系列节目,分别在大名公园和胜利剧场轮番演出。当西安市的观众看到戏报上写着“河南女包公武秀”的大字时,无不惊奇万分,纷纷涌向演出地,竟出现一票难得的景象。结果一个包公戏剧目连演30场,不改戏,而且场场爆满,有时连剧场走廊里、边角处都站满了人。人人称赞河南来这个“女包公”唱得好,听着过瘾。接着,剧团又赴铜川、宝鸡、汉中、大荔四个市和三元、景阳两个县演出。截至1981年农历二月,武秀在陕西省9个市县共演出包公戏380场,女包公武秀的名字传遍了全省,人人称赞她是个身怀高超技艺的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