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民,1916年出生于甘肃省定西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康健民七八岁时开始给地主养牛放马,骑着光背马在黄土高坡上飞奔。1930年,国民党雷仲田部到定西招兵,说当兵能吃饱穿暖,每月还发军饷。为了填饱肚子,15岁的康健民成了国民党新编第11旅的一名新兵。
1932年7月,康健民参加了西华池兵变,进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任陕甘红军游击队骑兵大队班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根据他善于骑射的特点,把他编入红16军骑兵连。在马背上,康健民转战陕甘苏区,冲锋陷阵,传送文件,一次次胜利完成了任务。他本人也随之从战士、班长、排长晋升到连指导员。
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甘边根据地,与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骑兵团被编为军团直属部队,康健民被正式任命为团长。9月下旬,他率团参加劳山战役。战役发起前,骑兵团隐蔽在劳山不远的山沟里,战斗打响后,他跨上战马,挥动马鞭,带领骑兵团飞速赶来,像一把尖刀直插阵地,占领了前沿山头。他指挥战士向敌人展开猛烈射击,敌人被压在一个山沟里,为主力部队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仗,红军歼灭敌军一个师,俘虏2000余人。紧接着,骑兵团又投入榆林桥战斗,他们以迅猛的动作,对敌人进行迂回包围,配合主力歼敌1800余人。在这次战役中,康健民率领骑兵战士,时而正面冲杀,时而迂回出击,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使敌人闻风丧胆。
抗日战争爆发后,康健民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长兼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长。他指挥这支部队,长期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北线,并深入内蒙古地区,发动蒙、汉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和骑兵营一部,遵照中央关于派骑兵部队进入大青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组建大青山游击支队,其中的715团1营1连,留在内蒙古蛮汉山为中心的凉城,卓资组建骑兵。以在凉城县缴获的枪械、马刀、马匹,扩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1938年11月,大青山骑兵支队在内蒙古萨拉齐以北遭日军骑兵2000余围攻,我骑兵歼敌200余人。1942年7月至11月,大青山骑兵支队成功地粉碎日军第26师团主力及骑兵集团一部共1.3万人的“扫荡”,歼敌一部。1945年具有红军传统的大青山支队成为绥蒙军区骑兵旅,康健民任旅长。1945年春,康健民率部进入绥东、绥中地区,兼任绥中军分区司令员,先后参加察素齐、集宁、黑脑包、包头等多次战斗,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对绥中地区的进攻,歼灭了吴士儿、鄂友三等伪军一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康健民按照上级指示,率骑兵旅急奔晋北,参加了大同集宁战役,与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大显神威。1949年2月,骑兵旅改称第1野战军骑兵第1师,他任师长。同年9月,国民党绥远部队起义,他奉命参加对起义部队的改编工作,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第36军政治委员。
1951年,他与代军长王建业一起,率36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入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学习。毕业后任63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职务,并兼任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调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以后,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1977年1月18日在银川病逝。
正如《甘肃省志——军事志》主编郝成铭在总结康健民将军的一生时所说,他是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战骁勇,指挥果断,敢打硬仗,是人民军队中最早的高级骑兵指挥员之一,为骑兵的组织建设和战术指挥,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