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氏族人的梨园风采(五)

浏览: 次 日期:2017-02-06

康氏族人的梨园风采

——河南省鄢陵县康庄业余豫剧团30年风雨历程(五)

    

    十四、攻坚克难  坚持演出

人人都说唱戏这个行当不错,整天唱着过。其实不然,当演员也很吃苦,但最吃苦的是唱“大净”角色的演员。1952年8月,康庄剧团初成立时,有康法亮、康林重、康顺喜三名演员扮演黑白脸和花脸角色。1953年康法亮被提拔为国家干部,康顺喜的唱腔和身材,只适合唱三花脸角色,因此唱黑脸包公和白脸奸臣的两种不同角色全部落在康林重一人身上。在扮演包公时,他虎腔震耳,步履稳健,目光炯炯有神,充分展示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成为远近闻名的黑头演员。因扮演包公需要体力、气力的极大付出,一板戏唱下来,就出一身汗水,非常费劲。而且在扮演反面人物时还要挨骂。1953年农历6月的中伏天,在田庄唱《八度公篡朝》时,康林重扮演八度公。为了打扮得更象奸雄模样,他把棉大衣穿在蟒袍里面,热得大汗淋漓,如水洗一般。1954年正月二十日,在扶沟县拱合庄第一天上演《张奎拱地》剧目时,老天刮着东北风,康林重为了演活张奎,全身衣服脱光,只剩一个裤头,把他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颤抖。第二天上演《八度公篡朝》,他扮演八度公的奸象逼真,下了舞台就招来一个老太太的骂,她还拾起一块半截砖朝康林重的腿上砸了一下,弄得他瘸着腿回到了住处。在演戏中他是吃苦受累最大的一名演员。1981年康庄豫剧团停演后,他进入了郑州市一家豫剧团演戏,直到1992年返回家乡。

演员外出闯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康国俊与康根荣两家是康庄村最为贫穷的家庭,一般农户家里都有一辆架子车,在参加集体劳动时,可以多挣一个人工分。可是他们两家却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缺吃少穿,更没钱花,无法生活。无奈之下,两家商议外出唱戏,先混饭吃。若能挣几个钱就可买一辆架子车在生产队劳动时多挣工分,买一辆自行车,骑着出去唱戏,这是最大的愿望。于是他们就联络本村剧团的演员于1964年农历四月初先去偃师县闯荡。当时,武秀是背着刚满月的长子康宝玉上路的。在与严庄豫剧团配合演出中,她既要登台唱戏,又要抚养婴儿,吃苦最大。武秀说:“我在前台唱,儿在后台哭,下了装到住处狼吞虎咽地把饭一吃,赶快给孩子洗尿布,洗了尿布赶紧抱着孩子上舞台,忙得不可开交。”同年8月到达南阳县农村,在没找到农村剧团时的两三天,只得挨家挨户的唱门要饭吃。一个女的,还带着孩子,她吃的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乐器伴奏怎么办?康根荣往农户家找一根木棍锯成梆子,康国俊用女人的木梳背包上一块食品包装纸放嘴里吹弦子调门,李爱兰和武秀二人轮流唱。武秀说:“背着孩子正唱时,小孩尿了,顺着下身流到脚脖上,可你还得继续唱,不能去管他。”想一想,这些人要不是满腔真诚热爱戏剧表演,哪能吃得这么多的苦?

1957年8月,赴湖北省大悟县演戏时,副团长刘根负责对外联络台口。他深感责任重大,若联系不到台口,剧团的几十口人吃什么呢?他工作非常卖力。在长达一年的演出过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大悟、红安两县的农村,翻越了大别山区无数个山头和川沟,与农村干部取得联系,签订口头协议,为剧团创造出适宜的演出环境。一次,他从演出地到10多里外的一个大队联系台口,因该大队干部去乡政府开会,直到傍晚才把演出的事情谈妥。回来时翻过了峰峦叠嶂,寻找着被草掩盖的蚰蜒小路,黑夜中迷失了方向,一致趟过了五六个深浅不同的水塘,衣服全部湿透,每遇上下坡时,只得抓住荒草缓慢地伏地爬行,生怕跌入深谷。骆文周团长等至半夜不见刘根回来,立即派两个演员抬着点亮的汽灯在山头上喊叫。刘根看见灯光后赶快调整方向,朝山坡上爬行。等返回剧团住地时,已是凌晨三点。

 

十五、转演现代戏  形象亦逼真

1966年农历七月初,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到农村,“破四旧、立四新”。上边批斗走资派的一声令下,各学校各大队纷纷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但只准演革命样板戏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节目,不准演传统戏。康庄大队党支部要求康庄剧团改称康庄宣传队,演员迅速排练革命现代戏,进行演出。演员们为把戏演好,到处赶场观看鄢陵县豫剧团的演出。那时,笔者因1957年被错划“右派”在家劳动,闲暇时爱看剧团演员放的剧本,学会了音乐曲谱,被宣传队吸纳为音乐导演,专教唱腔。经过三个月的排练,移植了《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三世九》四个大型剧目和13个小节目。上演《红灯记》一戏时,康根荣扮演李玉和,康国俊扮演日军军官鸠山,李爱兰扮演李奶奶,武秀扮演李铁梅,骆树森扮演王巡长;上演《沙家浜》一戏时,康国俊扮演郭建光,康林重扮演胡传魁,骆树森扮演刁德一,武秀扮演阿庆嫂;在上演《三世九》一戏时,康根荣扮演刘老汉,康林重扮演“活削皮”,刘根扮演狗腿子张九,康秀安扮演地主家的三奶奶;在上演《白毛女》一戏时,康根荣扮演杨白劳,武秀扮演喜儿,康国俊扮演大春,康林重扮演黄世仁,刘根扮演穆仁智。在演员紧张的情况下,又从临颖县请来了陈书正和罗梅夫妇与康庄演员交替演出。陈书正扮演《红灯记》中的王巡长,《沙家浜》中的刁德一,罗梅扮演阿庆嫂和喜儿等角色,交替上演可使演员得到适当休息,不至于因演员身体不适影响正常演出。在4场大戏的演出中,每个演员都发挥得很好,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舍身杀敌,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在演出《老三篇》豫剧大合唱时,全体演员更唱得腔调整齐,声音嘹亮,乐队配合也天衣无缝。青年演员康香(女)嗓音高亢而嘹亮,有宣传队的“小喇叭”之称。

由于康庄宣传队戏演得好,除张桥公社每次开三级扩干会必要求前去演出外,全公社30多个大队与毗邻的南坞乡部分大队,以及扶沟县南部村庄也纷纷邀请康庄宣传队前去演出。这期间,共先后演出52个大队,演戏280场。为宣传毛泽东思想,活跃农村文娱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建宣传队之初,因演员不足,为了培养后续人才,特意吸收了一批少年参加。男的有康书喜、刘景顺、康平、康保德,女的有康香、康趁、康金花、康翠荣、康贵枝等9名学员,参加边学边演。她们在大戏里当配角,可在歌曲表演大合唱和《老三篇》大合唱中却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在宣传队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又吸收了康怀明(吹横笛)、康中峰(拉二胡)两名乐队演员。

十六、突破禁忌   临颖演出

1976年粉碎“四人邦”后,人心大快。康庄豫剧团的演员们时刻盼望着中央颁布政策,允许再唱传统戏。因而他们经常收听广播,时刻注视着中央有关宣传工作的动向。1978年春节期间,当李爱兰收听到中央台播放出“有选择地开放传统戏”的消息后,立即向同伴们传播,大家奔走相告,兴高采烈,拍手称快。停了两天,“文革”期间曾在康庄宣传队配合演出的老搭档陈书正,因也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中央的消息,便急忙从临颖县小陈庄老家骑自行车来康庄,同康庄剧团的演员们共商演出大计。大家一致认为,由于各级文艺团体均未开始演唱传统戏,农村干部谁敢冒险带这个头呢?最后陈书正说:“我回家跟俺村大队干部鼓动一下,看他敢不敢。如果谈好了,就来车拉人拉箱,不来就是说不好。”陈书正回家与村干部说了此事后,大队党支部开会商议,决定打第一炮,让康庄剧团前来唱三天传统戏。

1978年元宵节前两天,陈书正和小陈庄村干部乘坐两辆汽车来康庄豫剧团拉人拉箱。这次赴小陈庄参加演出的演员19人,乐队演员9人,共计28人,并有小陈庄的陈书正、罗梅夫妇参加演戏。经过三天10场戏的演出,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众多村民前来观看,约有七八千人,观众好评如潮。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还是老戏有看头。”并说:“丢了十多年都没唱老戏,康庄豫剧团的演员仍然唱得那么好,真中!”

在小陈庄演出的第二天,临颖县王孟公社王孟大队就派人前来订戏两天(7场)。在小陈庄演唱三天结束后,王孟大队来车把戏箱和演员拉走。第二天下午演出时,周围村庄的观众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演出现场,达万人以上。因人多场面大,远处的人看不清、听不见,便向前拥挤,结果发生踩踏事故,一名50多岁的农民不幸被踩死。演出立即停止,待大队干部登上舞台严厉喝令、果断处置,并派民兵疏散人群维持好秩序后,才接着把戏唱完。

当日晚上,在王孟大队演出最后一场戏结束后,临颖县文化站的王站长和另一名干部来到了康庄剧团住处,召开全体演员会议。王站长讲到;传统戏已经禁演12年了,你们没有县级证明到我们这里演戏是非法的。现在我宣布,没收你们的戏箱道具,人员回乡。演员们听后,一时不知所措,还非常担心无法向大队党支部交待。王站长走后,王孟大队几名干部随即来到演员住地。一位大队干部说:“这两天你们很辛苦,戏唱得很好,康庄剧团是我们请来的,用汽车拉来的,我们大队一定对你们负责到底。他王站长宣布没收你们的戏箱,他们搬不走,不过是暂时在这里放两天。如果真的没收了你们的洋布戏装,就赔你们缎子装。明天派两辆车先把你们送回家,等几天这把火焰消了,再把戏箱给你们送回去。俺王孟是七千口人的大队,支部书记是女的,还是临颖县县委委员哩,在县里是出了名的,说句话比他王站长算数。请大家放心。”演员们听了这名大队干部讲话后,才放心入睡。次日坐该大队派的汽车,回到了家。七天后,王孟大队又派车把戏箱、道具送到了康庄。

在小陈庄与王孟两个大队共演5天17场戏,演员们虽然长达12年没有演过传统戏,但凭着扎实的功底,大家仅利用上下场的间隙把唱词的对口处各自重温一下,熟悉一下场次,便可顺利投入演出之中。李爱兰在《三上轿》里扮演崔氏女,在《大祭桩》中扮演黄桂英,这是她的拿手好戏,唱苦戏的功底好,声情并茂,泪流满面,把观众唱得哽咽不止,有的甚至大放悲声。武秀除在《劈山救母》中扮演刘彦昌,《破洪州》中扮演杨宗保等“反串”角色外,在《雷音寺》中扮演婆旦,和《罗章跪楼》中扮演焦金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演技能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因而在临颖县北部农村流行着一句话;“要看还是康庄戏,大胖(李爱兰)、二胖(武秀)了不的。”

1979年农历十月初六,临颖县三家店公社康庄大队的两名干部前来康庄豫剧团订戏。他们说:“俺那里的群众,指名要看‘大胖’、‘二胖’的戏,时间是十月十五日前来拉箱,时间三天,当晚有戏。”双方谈妥后,急坏了团长刘根。他一面派人去只乐乡通知在该乡豫剧团配合演出的李爱兰,一面找康根荣讨要在西安市与咸阳豫剧团配合演戏的武秀的通信地址,当日下午就给武秀发去了“加急”电报,要求武秀按时返乡赶赴演戏现场,并回电。武秀接电报后,当晚就向咸阳豫剧团请了假,并给刘根回电报,以免挂念。

农历十月十五日上午,临颖县三家店公社康庄大队派两辆汽车来鄢陵县康庄豫剧团拉箱拉人。这时“大胖”、“二胖”在外地尚未回到家中,团长刘根十分焦急。随安排村中人,待她俩回来后立即步行赶场。当康庄剧团的演员在该大队部安排好住处后,大队支部书记问及“大胖”、“二胖”怎么还没有来到时,团长刘根赶忙解释:“她俩正从外地往这赶。今天若是来不到,明天一定赶来。今晚就先唱个头场戏吧。”想不到那位支部书记生气地说:“今晚她二人来不到,今晚不开戏,明天来不到明天不开戏,反正我们这里有饭吃。”说罢板着面孔拂袖而去。闻听此言,团长刘根坐不住了,立即派乐队康重申徒步40里回家叫人。事情很凑巧,三人在半路相遇,一路奔跑,总算没耽误唱当晚的第一场戏。

在三家店公社康庄大队演戏三天结束后,又在七里店、固乡、大范、坟台四个大队各唱庙会三天。

1980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又应临颖县康庄大队邀请,康庄豫剧团二次前来演戏三天,接着在五里头、崔庄、闫庄、膳云腾、大范、庙台、王岗等7个大队庙会上各唱三天。直到农历年底才返乡。

1978年至1980年,在临颍县北部农村共演出15个台口,达150场。连续的演出既提高了演员的艺术水平,又满足了当地观众对传统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康庄豫剧团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