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卫国中兴时期的卫文公

浏览: 次 日期:2017-01-14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兵临城下,将士嘲笑卫懿公养鹤都不愿出征,无奈卫懿公只好御驾亲征,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都城朝歌失陷。卫遗民730人渡过黄河后,及共、滕之民5000人“庐于曹”。卫国人立昭伯之子申为君,是为戴公,由于戴公身体多病,即位不久便去世了。卫人欲立戴公弟燬为君。这时燬仍逃亡齐国,卫国就派大臣宁速到齐国迎公子燬即位。齐桓公(齐襄公的弟弟,也是卫宣姜的弟弟,卫戴公和卫公子燬的舅舅)对公子燬说:“公子回去即位,如器用不具,皆寡人之过也。”遂赠良马祭服五乘,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又赠其夫人鱼轩和美锦三十匹及大量门材。并命公子无亏率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护送去漕邑。

公元前659年冬十二月,卫公子燬即位,是为卫文公,为卫国十四世,第二十位国君。卫文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连年的攻伐征战和狄人入侵,使卫国的经济全面崩溃,当时的卫国哀鸿遍地,民不聊生,惨痛情景不堪入目,幸而得到了宋、齐两国的鼎力相助。卫文公一面为懿公和戴公发丧,一面草创房舍,安顿臣民,文公初立时,仅有车徒三十乘,寄宿在民间,时光非常凄凉。即位后,卫文公和百姓一样,布衣帛冠,粗食菜羹,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勤于政务,务材训农,通商惠工,轻赋平罪,早起晚歇,抚恤百姓,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处理完朝事,便亲自下田劳作,与人民同甘共苦,时人称道其贤。文公励精图治,不数年卫国就兵强马壮,战车由30乘发展到300乘,农工商贸,教育文化全面复兴,桑蚕业尤其兴盛,成为河北巨邦,历史上把文公执政的这一时期称为“文公中兴”。后来孔子周游卫国,看到卫国如此富庶时,也发出“庶哉,再造之功不可泯也”的赞叹。随着经济的好转与其他事业的全面复兴,卫国君臣居住安然,百姓安居乐业。

公子无亏帮助卫君草创了房舍,见卫国上下初安,就留下齐国的三千士卒,协助卫国戍守漕邑,以防狄人再次入侵,自己则辞别了卫文公返回齐国。公子无亏回国后,见过父亲齐桓公,向他汇报了卫国复国的情况,齐桓公听罢,感慨道:“卫国不会灭亡啊!”他本打算继续援助卫国,而相国管仲则建议说:“留戍劳民,不如择地筑城,方为一劳永逸之策。”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他派人去通知卫文公,让他选择都城新址,然后集诸侯之力帮助卫国修筑城池。可就在这时候,忽然接到了邢国遣人告急的报告:“邢国遭敌兵侵伐,势不能支,伏望救援!”无奈,齐桓公就暂时放下卫国的事情,纠合宋、曹两国的兵马会同齐国的军队前往救援邢国,桓公率三国兵马帮邢国赶走了狄军,又帮助邢国修筑了城池。

三国兵马帮邢国筑城既毕,宋、曹两国人马就想辞别齐桓公撤军回国。桓公没有同意,又命令三国人马移兵向卫,凡畚箕锸锄之属,尽皆随身携带,前往卫国帮助修筑城邑。卫文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远远出城迎接,他布衣帛冠,不改丧服。齐桓公看到卫文公如此穿戴,唏嘘不已,感叹良久,就令三国之兵,俱往楚丘,帮助卫国构筑新城。随后,桓公又派人从齐国运来大批建筑材料,为卫国重立朝庙,史官将此事谓之“封卫”。城池构筑完毕,卫文公就下令把国都由漕邑迁到了楚丘(即今河南滑县八里营乡冢上村北2公里,即卫王殿遗址,俗称王城)。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58年。卫文公被齐国的再造之恩深深感动,就感慨赋诗《木瓜》,表达了对齐桓公的感激之情。诗中说道: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中强调和赞颂君子之交重在德,充满了对齐国等救援国的报恩及感激之情。

《诗经·国风·鄘风》中另一首《定之方中》就是卫文公对建设楚丘,中兴卫国的颂扬。诗曰: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的首章写了卫国在楚丘营造宫室,建造宅邸,测量日星定方位的过程;第二章又追叙了修筑楚丘的全过程;第三章写自己躬劝农桑,崇尚实际,不做表面文章,才使得卫国由弱变强。由此可见,卫文公当时踌躇满志的远大抱负和洋洋自得的喜悦心情。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相互攻伐战乱频仍的年代,到处弥漫着征尘和血腥,卫国的好景不长,太平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场战事接踵而来。自公元前657年到公元前649年,齐桓公联合宋、鲁、卫、郑、陈、曹、许等国,不断征战。公元前648年,齐桓公再次邀合诸侯聚集卫国,帮助卫国修筑楚丘城池,防御狄人对卫国的不断侵袭。公元前647年,齐、鲁、宋、卫、陈、郑、许、曹八国诸侯会盟于卫国城池。公元前646年8月5日,卫国的沙鹿崩塌,卫文公命人占卜,卜曰晋国将有变。公元前645年3月,齐、鲁、宋、卫 、陈、郑、许、曹八国会盟于齐地牡丘,谋求救援徐国。当时楚人攻伐徐国,诸侯畏惧楚兵的攻势凌厉,不敢与之正面交锋,就率师移驻卫国匡地以待楚兵。公元前644年,晋国公子重耳逃难路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为日后晋国讨伐卫国埋下祸根。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骊姬,生子奚齐,两人俱有宠于献公,晋献公遂生废立之意,先逼杀了太子申,又驱逐了诸公子。公子重耳出奔到蒲地,听说父亲献公派人追杀自己,又急忙与从人奔往狄国避难。居狄国十二年,到了晋怀公时,晋怀公为了消除后患,派人到狄国追杀重耳,重耳在他的亲信狐偃、狐毛、赵衰、臼季、魏犨、颠颉、介子推等人的陪同下,从狄国匆忙逃往齐国。重耳奔齐途中进了卫国境内,一行人饥肠辘辘,来到了卫都楚丘,就打算入城混口饭吃,关吏问其来历,赵衰说:“这是吾主晋公子重耳,今避难在外,欲往齐国,借道于上国耳。”关吏让他们稍等,随即飞报卫侯,大夫卫速建议迎接重耳一行入城,并以礼相待。卫文公不听宁速劝告,他对宁速说道:“寡人立国楚丘,晋国并不曾助半臂之力。卫、晋两国虽为同姓,但未通盟好,况且重耳是逃亡之人,无关轻重。若迎入城、宴饮馈赠,徒费钱物,不如逐之。”于是命令门吏不许放重耳入城,将他们赶走。重耳只好从城外绕行,魏犨、颠颉进言:“卫燬无礼,公子应当临城责之。”赵衰说:“蛟龙失势,比之蚯蚓。公子忍耐为重,没必要责礼于他人。”犨、颉说:“彼既不尽主人之礼,吾等应到附近村落抢些东西,以便朝夕糊口,他也难怪于我。”重耳说:“抢掠者谓之盗。吾宁忍饿,岂可行盗窃之事?”就这样,他们君臣多人连早饭也没吃上,忍饥挨饿继续向前走去。看看日已过午,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阳县南)见几个农民正在田间吃饭,重耳令狐偃求食,一农民问:“客从何来?”偃道:“吾乃晋客,车上是我主。今远行无粮,愿求一餐!”农民笑道:“堂堂男子,不能自资,而向我求食,吾等乃村民,吃饱肚子才能干活,哪有余粮顾及他人?”偃道:“纵不得食,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碗?”农民投来土块戏弄道:“此土可为碗也!”魏犨大骂:“村夫焉敢辱吾!”夺过村民的碗,啪一声摔碎在地。重耳也大怒,拿起鞭子就要打那个村民。狐偃急忙制止道:“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天假于野人,以土地授公子,此乃得国之兆,又何怒焉?公子可降拜受之。”重耳依其言,下车拜受。那个农民不解其意,大笑道:“这个人是个痴人!”众人离开五鹿,继续忍饥东行,又走了十多里,重耳饥渴难耐,疲惫至极,实在走不动了,就困坐在一棵大树下。从人介子推割股以啖重耳,这就是割股啖君故事的来源。后来重耳君臣终于逃到了齐国,在那里居住了七年。最后从秦国返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诸侯霸主。但这件事为晋文公日后讨伐卫国埋下了祸根。

公元前642年冬,邢人为报卫国随宋国攻打齐国之仇,联合狄人讨伐卫国,大军包围了卫邑菟圃并猛烈攻打。卫文公召集叔父兄弟及诸位大臣商议,他对大家说:“谁能击退邢狄,平息骚乱,保卫国家安全,寡人将以国让之。”众人都说自己没那份能力,纷纷劝说文公亲自率兵御敌,抗击邢狄的侵略,同时表示愿意听从君侯号令,跟随他前往御敌,誓死保卫国家的安全。于是卫文公就大选车徒,誓师訾娄,率师北伐。卫国将士奋勇争先,誓报亡国之仇。邢狄军队抵挡不住卫人的激烈反攻,狼狈逃窜,奔回国内。

公元前641秋,卫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大夫宁速向文公建议道:“昔周武王时,周室大饥,克纣而年丰,今邢君无道,诸侯无伯,或许是天命卫国讨伐邢人。”卫文公听从了宁速的意见,就决定兴师讨伐邢国,以报邢人的菟圃之围。卫师开赴邢国,一番烧杀掳掠,而后返回国内,凑巧天降大雨,卫国遂解除了旱情。公元前636年冬,卫国经历了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卫文公想再次攻打邢国,大夫礼至向卫文公建议说:“攻城而不得守,邢国不可得也。臣请与昆弟前往邢国,以作内应。”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礼至和他的弟弟一同到了邢国,邢国国君拜礼至为大夫。第二年春天,卫文公再次兴师讨伐邢国,有二礼作内应,卫国军队攻入邢国都城夷仪,灭掉了同姓邢国,把夷仪纳入了卫国版图。

公元前635年四月,卫文公病死,享国25年。

卫文公受命于危难之时,即位以后能认真汲取上几代君主的沉痛教训,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在十数年间,使濒临灭亡的卫国逐渐强盛,可由于春秋时代,诸侯混战,征战频繁,加上卫文公心胸不够开阔,得罪了晋公子重耳,为卫国埋下祸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卫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称得上卫国的中兴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