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氏名人(十三)

浏览: 次 日期:2016-11-30

清代康氏名人(24人)

   康庆云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庆云,江南怀宁人,清乾隆十三(1748)年 戊辰科 第3甲46名进士。

康坦嵋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坦嵋,陕西城固人,清乾隆 十九(1754)年 甲戌科 第3甲33名进士。

康坦嶽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坦嶽,陕西城固人,清乾隆 三十一(1766)年 丙戌科 第3甲37名进士。

康    (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铎,直隶灵寿人,清乾隆 三十四(1769)年 己丑科 第3甲65名进士。

康以铭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以铭,四川岳池人,清嘉庆 六(1801)年辛酉恩科第2甲20名进士。

康黄中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黄中,山西忻州人,清嘉庆七(1802)年 壬戌科 第3甲42名进士。

康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泞,山西兴县人,清嘉庆 十(1805)年 乙丑科 第3甲66名进士。

康  节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节(1771年—1841年) 字邵亭,祖籍陕西武功,先祖曾为会宁地方官,后迁居会宁。清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解元。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三甲第6名进士。康节小时家中贫寒,叔父康永宁家资富裕,全力供侄儿读书上进。中进士后,历任陕西洵阳(今旬阳)、白水、韩城知县,耀州(今耀县)知州,河南荥阳知县。在诸任中,设义仓,建书院,解困济危,培育士子。在洵阳任中,每发生水旱灾害,都深入民间,检查灾情,施放赈济。在白水任中,一水利干渠与邻县富平连接,但此渠多被富平权势占据,白水黎庶得不到灌溉之利,他查访后,协同上司公平地解决了贫富双方灌田的矛盾。在韩城任中,前往新疆喀什的大军过境,康节事先组织县署人员,各方筹措,料理支供,使百姓免受兵事纷扰。荥阳地瘠民贫,累欠税赋数万。康节上任后,呈报上司,减税薄敛,并劝教民众大办手工作坊,农商并举,勤俭创业。在任8年,因年老体衰,辞官归里,荥阳百姓,立去思碑以志纪念。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病逝。葬于今新添堡回族乡盖家岔庙儿坪。

 康孔昭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孔昭,江西庐陵人,清道光 十三(1833)年 癸巳科 第3甲116名进士。

 康象书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象书,山东章丘人,清道光 十五(1835)年 乙未科 第3甲78名进士。

     康仲方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仲方,直隶满城人,清道光 二十四(1844)年 甲辰科 第2甲73名进士。

 康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缙,陕西岐山人,清咸丰九(1859)年 己未科 第3甲第7名进士。

康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模,四川彭山人,清咸丰九(1859)年 己未科 第3甲14名进士。

康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敉,甘肃安定人,清同治一(1862)年 壬戌科 第2甲46名进士。

康秉彝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秉彝,陕西城固人,清同治元(1862)年 壬戌科 第3甲第6名进士。

康克明  (见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康克明,云南昆明人,清光绪十二(1886)年 丙戌科 第2甲68名进士。

康有为  (见《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三《列传》二百六十)

    康有为,字广厦,号更生,原名祖诒,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少从朱次琦游,博通经史,好公羊家言,言孔子改制,倡以孔子纪年,尊孔保教,先聚徒讲学。入都上万言书,议变法,给事中余联沅劾以惑世诬民,非圣无法,请焚所著书。中日议款,有为集各省公车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格不达。复独上书,由都察院代递,上览而善之,命录存备省览。再请誓群臣以定国是,开制度局以议新制,别设法律等局以行新政,均下总署议。

二十四年,有为立保国会於京师,尚书李端棻,学士徐致靖、张百熙,给事中高燮曾等,先后疏荐有为才,至是始召对。有为极陈:“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变法须统筹全局而行之,遍及用人行政。”上叹曰:“奈掣肘何?”有为曰:“就皇上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扼要以图,亦足救国。唯大臣守旧,当广召小臣,破格擢用;并请下哀痛之诏,收拾人心。”上皆韪之。自辰入,至日昃始退,命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专摺言事。旋召侍读杨锐、中书林旭、主事刘光第、知府谭嗣同参预新政。有为连条议以进,於是诏定科举,新章,罢《四书》文,改试策论,立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兴农学,奖新书新器,改各省书院为学校,许士民上书言事,谕变法。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禄、太仆、鸿胪诸寺,及各省与总督同城之巡抚,河道总督,粮道、盐道,并议开懋勤殿,定制度,改元易服,南巡迁都。未及行,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尽夺礼部尚书、侍郎职。旧臣疑惧,群起指责有为,御史文悌复痛劾之。上先命有为督办官报,复促出京。

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唯新进骤起,机事不密,遂致害成。时传将以兵围颐和园劫太后,人心惶惑。上朱谕锐等筹议调和,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语,语具锐传。於是太后复垂帘,尽罢新政。以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职逮捕。有为先走免,逮其弟广仁及杨锐等下狱,并处斩。复以有为大逆不道,构煽阴谋,颁朱谕宣示,并籍其家,悬赏购捕。有为已星夜出都航海南下,英国兵舰迎至吴淞。时传上已

幽废,且被弑,有为草遗言,誓以身殉,将蹈海。英人告以讹传,有为始脱走,亡命日本,流转南洋,遍游欧、美各国。所至以尊皇保国相号召,设会办报,集赀谋再举,屡遇艰险不少阻。尝结富有会,起事江汉,皆为官兵破获,诛其党。连诏大索,毁所著书,阅其报章者并罪之。初,太后议废帝,称病徵医,久闭瀛台,旦夕不测。有为闻之,首发其谋,清议争阻,外人亦起责言,两江总督刘坤一言“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始罢废立。拳匪起,以灭洋人、杀新党

为号,太后思用以立威,遂肇大乱,凡与有为往还者,辄以康党得奇祸。

宣统三年,鄂变作,始开党禁,戊戌政变获咎者悉原之,於是有为出亡十馀年矣,始谋归国。时民军决行共和,廷议主立宪,而有为创虚君共和之议,以“中国帝制行已数千年,不可骤变,而大清得国最正,历朝德泽沦浃人心,存帝号以统五族,弭乱息争,莫顺於此”。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徇民军请,决改共和,遂下逊位之诏。有为知空言不足挽阻,思结握兵柄者以自重,颇游说当局,数年无所就。丁巳,张勋复辟,以有为为弼德院副院长。勋议行君主立宪,有为仍主虚君共和。事变,有为避美国使馆,旋脱归上海。

甲子,移宫事起,修改优待条件,有为驰电以争,略曰:“优待条件,系大清皇帝与民国临时政府议定,永久有效,由英使保证,并用正式公文通告各国,以昭大信,无异国际条约。今政府擅改条文,强令签认,复敢挟兵搜宫,侵犯皇帝,侮逐后妃,抄没宝器,不顾国信,仓卒要盟,则内而宪法,外而条约,皆可立废,尚能立国乎?皇上天下为公,中外共仰,岂屑与争,实为民国羞也!”明年,移跸天津,有为来觐谒,以进德、修业、亲贤、远佞为言。丁卯,有为年七

十,赐“寿”,手疏泣谢,历叙恩遇及一生艰险状,悲愤动人。时有为怀今感旧,伤痛已甚,哭笑无端。自知将不起,遂草遗书,病卒於青岛。

有为天资瑰异,古今学术无所不通,坚於自信,每有创论,常开风气之先。初言改制,次论大同,谓太平世必可坐致,终悟天人一体之理。述作甚多,其著者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大同书》、《物质救国论》、《电通》,及《康子内外篇》,《长兴学舍》、《万木草堂》、《天游庐讲学记》,各国游记,暨文诗集。

论曰:光、宣两朝,世变迭起,中国可谓多故矣。其事皆分见於纪、传。断代为史,辛亥以后,例不能详。唯丁巳复辟,甲子移官,实为逊位后两大案,而勋与有为又与清室相终始,亦不可遂没其人。

康广仁  (见《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四《列传》二百五十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百家姓书库·康》)

康广仁(1867-1898)  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清末维新派,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幼弟。少从兄学。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弃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遭守旧份子诋毁。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有为上书请改革,广仁谓当先变科举,庶人才可出。其后罢乡会试、制艺,而岁科试未变,广仁激励言官抗疏论之,得旨俞允。於是广仁语有为:‘今科举既废,宜且南归兴学专教育,俟养成多数有用才,数年后乃可云改革也。’有为不忍去。及初闻变,广仁复趣有为归。有为走,广仁被逮。在狱言笑自若,临刑犹言曰:‘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

1898年春,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戊戌政变时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宣称“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不久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事年31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论曰:戊戌变法,德宗发愤图强,用端棻等言,召用新进。百日维新,中外震仰,党争遽起,激成政变。锐、光第、嗣同、旭及深秀、广仁同日被祸,世称“六君子”,皆悲其志。内争不已,牵及外交。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亡。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

康惟畿  (见宣统版《漫斋诗稿》)

康惟畿,字子安,福建长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丙子科邓瀛源榜进士,省谘议局议员,诰封奉政大夫。妣郑氏太宜人,诰封恭人。子咏。 

    (见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

字步崖,号漫斋,长汀城关人,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父康惟畿),清末民初学者,诗人,教育家。他自幼好学,敏悟超人,所学无不通达。19岁考上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赴京拜宝竹坡侍郎为师,学习诗文,每当闲暇,漫游京西北诸山。 后三年,与宝竹坡长子伯茀遨游塞外,所到之处,无不赋诗题壁。次年南返,应聘于广东潮阳东山书院山长,从事讲学。31岁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成进士,后授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与伯茀联名上书,请求投笔从戎,并商定若京都失陷,当以身殉国。不料,当局妥协投降,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他便无意从政,毅然返乡从教,在汀州龙山书院讲学4年。当时,正值废科举兴新学,光绪二十八年,他45岁自费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致力兴办新学。次年,在潮汕创办同文学校;一年后返汀创办汀郡中学堂。不久,被选为长汀县教育会首任会长;宣统二年(1910)创办新俊小学校,选为省咨议局议员,京师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兴办实业,为避免粤商层层盘剥,他倡议汀人集资在潮州办盐业公司,被推为总经理。凡地方兴革,他无不罄力相助,深受汀人推崇。民国5年(1916)农历八月十二日,在潮州病逝,终年55岁。其子康绍麟扶柩返汀,葬于金盆山。其诗词造诣颇深。宣统二年(1910)辑为《漫斋诗稿》,凡468首,分为6卷。时清末,朝政腐败,帝国主义入侵,国无宁日,他壮志难酬,忧国忧民之情发之于诗。其诗意“凄清婉丽,哀而不伤”,独具一格。

 康绍麟   (见《长汀县志》)

福建长汀人。近代诗人、教育家康咏长子。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后得孙中山广州起义密令。因日期不到于汀伴妻分娩,不料起义提前爆发,同志成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绍麟遥望南天,悲愤不已,以未能成为“黄花岗烈士七十三”而饮恨。晚年,筹资、作序、整理,将《漫斋诗稿》以铅印本付梓刊行。近年有台湾、广东曾为之再版。

康永盛 (见《柞水县域文化丛书》)

康永盛,(1785年—1856年)字遐龄,号鹤亭。柞水县凤凰镇人。购田兴市,扩建凤镇街,以商业创家。他有桑宏羊之才,抱陶朱公之能,来凤镇之始綦贫,乃外出行商。数年间而致利数千金,遂竟买上从阴坡碥、下齐飞星沟口一河两岸之土地。又货殖数年,富可万计。经历三年,街坊连基而起,大建各种作坊、开设百货门面,买骡马数十匹,驮运货物,往来关中、白河,于是集市兴而商卖聚。又出租地基于本地和外来商人,建设街坊门面,于是街坊连脊、门面栉比而凤镇街成焉。以后,人集五湖四海,货运五省百州,于是凤镇街有“小上海”之美誉矣。

康应茂  (见《柞水县域文化丛书》)

康应茂,柞水县凤凰镇人,清嘉庆六年至同治三年监生,任编修部编校、编修郎。

康昌錂  (见《柞水县域文化丛书》)

康昌錂(1800年——1886年),柞水县凤凰镇人。贡生、赏戴兰翎、六品承德郎、候选陕西布政司理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