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惠兰:一种穿越岁月的怀念

浏览: 次 日期:2016-08-09

    深冬了,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山城蜷缩在茫茫的雪野深处,苍穹阴郁,山野田地里铺满了厚厚的白雪,和远处淡灰的天空连在一起,透出一种彻骨的冰凉和无声的寂寞。时至今日,我推开那扇带着铜环黑漆的小门,伫立在院中,望着几间弓形的破旧的窑洞,往事如烟,眼前恍惚飘过那位曾在此停留过的聪颖而又倔强的女孩的身影。她的名字,以及她留下的文字,无数次打动着我,像一枚松树的种子落进灵魂深处,迅速生长,亦引领着我走进了这位才华横溢,卓尔不鲜的精致女子的内心世界。然而,她的一生很像这肃杀的天气,浸透着无边的苦,而其一生中的欢愉则像天空中仅有的一丝银亮,实在少得可怜。我不明白,200多年前,她像彗星一样,在群星闪烁的夜空仓促滑过一道耀眼光芒的女孩的命运,何以不停地冲撞着我,让我久久地为她叹息、伤感、落泪、难以释怀。
    她是康惠兰,祖籍山西兴县。是清代清官能吏康基田的女儿。乾隆年间,康基田擢升江苏按察使。1771年8月,蕙兰出生了,出生于江南这个封建士大夫之家。得知妻生女,他颇为惊喜,取名“惠兰”。其名典出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惠兰出生时亦正是原野庭院兰花缤纷吐艳的季节,蕙兰真如一株灿烂透彻的兰花,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开出灿烂如霞的诗意人生。
    蕙兰天生端丽秀气,是康家诸女兄弟之冠。她性聪慧善,尤为家人钟爱。生于书香门第,蕙兰不会在意人间的冷暖箪食,聪慧的女子注定自幼便得家学滋养,耳儒目染。父亲为她发蒙,授之以“唐朝诗经”。同时还为她讲解诗的含意,鼓励她学习。父亲是惠兰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也是在惠兰幼小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的园丁。蕙兰诗书陪伴左右,夜深人静携一卷在床前诵读,常常通宵达旦。受父亲诗文创作影响,蕙兰就从小就喜欢上了文字的斤两,造就了深厚的文学功底。13岁那年,惠兰心中就产生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又化为创作的冲动,她拿起笔,伏案疾书,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作诗。她心灵纯真,酷爱大自然,诗作以咏物怀古寄情见长。其为数不多的怀古诗,寄寓了诗人非常独特的个性与人生思考。“淡妆斜映碧云天,玉蕊开成皓月圆。对影却冷何所似,亦含香雾亦含烟。”“小立东方映素赏,傲他时样况红妆。一天清韵凝神远,赢得新诗贮诗囊。”诗歌含蓄隽永,借物寓已,寄托着深沉的历史感概。境界不凡,具有诗家大手笔。

    此后,蕙兰的父亲在南方多次奉调任职,家人随之屡屡迁居。然而, 温柔善良的惠兰却并未获得命运的眷顾。美丽的江南给她生命的哺育,却没给她人生幸福的日子。17岁那年,父母主婚,将其嫁于孙嘉淦世孙孙豹章。虽然孙豹章才学颇佳,成教于乡,但家在黄土高原的山西兴县,习惯江南秀美风景的她很不情愿地回到兴县老家,婚后并不幸福。在爱情的孤岛上,她不想做一个如草芥一样的平凡女人,总想活出一种境界。她每日读书写诗,去寻求人生的光彩与绚烂,渴望着精神上的高标与傲岸。然而她挣扎不出女人的柔弱、男人的白眼,只能尝尽绝世孤独。家庭的冷遇,淹没了她孤独无助中期望的心,不久就染了疾病。她得不到爱情的滋润与关爱,不免感到悲催与凄凉。“西指关山客路长,香消粉褪不成妆。萧条旅馆留人迹,昏月孤灯照药囊。远笛惊残千里梦,邻鸡啼端九回肠。可怜身似飘风絮,又逐征车上太行。”一个个字眼,一句句诗行,竟是那么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明明已经悄悄地滋润着那块寒凉了一冬的土壤,却不依不饶地沉睡在冬的冰窑里,冷冷地唏嘘,悲凉地看着这夜的逝去。

    也许是远离亲人的因素,蕙兰是孤独的,无助的,痛心的。思念使她病情愈来愈差。自古以来,多情总被无情恼。躺在病榻上的蕙兰心里总挂念着最关切她的亲人,常于深夜独自儿絮语涟涟,入眠即梦呓声声。醒来后,忽闻头顶孤雁嘹唳中天,好不黯然神伤!于是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文字终是泪恨满眼:“千山千里赴齐城,女伴相崚太瘦生。多少离愁多少恨,无言并作泪珠倾。乍依膝下似重生,陡觉恹恹病欲轻,小阁挑灯同聚首,相看加梦不胜情。”读着这些诗句,尽使人肠断心碎泪成冰,凉透了心。后来父亲70大寿,兄弟姐妹齐至济南为父庆贺,唯独蕙兰逾期未至,家人为她担忧起来,暗自垂泪。此时的蕙兰已病得如摇曳的窗纸,软弱无力。适值兄康亮钧有事回晋阳,便道探妹。见妹蕙兰病体,骨立形销,落魄失意,兄妹俩泫然泪下,泣不成声。兄亮钧心如刀割,故返乡将妹蕙兰带到济南父亲身旁养病。二个月后,亦就是1796年,惠兰病殁于济南父亲藩署,年仅26岁。

    惠兰,命运给她过多的杰出才华,更给她过多的人世苦难。在短暂的26年里,她饱尝了一个女人所有的心酸、寂寞、哀伤的痛苦,在她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同时,还用隽永的语言写下了独具分量的诗篇。她的作品是她一生经历中的思想精髓,是她通过自己的命运洞察人生的独特心得,表达了她内心深处亘古的忧愁,和对生命原始的悲哀,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贪婪、残酷,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的腐朽社会现象,以及那些自然的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里窥沉人性的本意。她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穿透了漫长的人生,她生命中华彩乐章,正如黄河长江永不停歇的向前奔流······

    蕙兰是最美的女人,她的美力透纸背,她的美包含了女人内在美的所有含义。

    有人说过,女子不要太有才华,才华会让她过早地凋落。这也许不无道理吧。短短的26年,大好的年华,带着她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和对那些受苦受难人民的无限眷恋,她香消玉殒了。她像昙花一样,尚未绽放就悄悄隐退了。她只留下一枚枚饱满丰硕的果实,让捧读她作品的人,感受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品读她作品的人对她无限的忆念与赞赏,还有深深的悲怆、凄凉和心痛。如果她可以活到年长,如果上天不嫉妒英才,她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也许成为文苑中一朵最美最艳丽的玫瑰花。

    已近中午,天渐渐开始晴朗起来,阳光照着青色的墙壁,围墙上的覆雪竟然闪出淡淡光晕。我久久地徘徊在院子里,踩着她曾经无数次游走、踯躅过的泥土,搜寻着她瘦弱的影子。眼前蓦然浮现出蕙兰穿一身清代素色的服装,梳着齐眉的刘海儿仰面向我走来,她安安静静地望着我,不像是隔了两个多世纪。不知道她能否听见来自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仿佛是姐弟之间的喃喃私语:蕙兰,天下的诗书那么多,我选择了你的诗篇,我觉得不能不读你,读你的书就像读自己的人生,不知是谁说过,幸与不幸,常常在天不在人;觉得幸与不幸,则在自己,读你我不知读懂了多少,但你的几行诗,我总算是记住了。蕙兰,“羞将膏沐污容光,玉质依人沁骨凉” ······“临风映月宜清冷,不作人间富贵花”。蕙兰还让我庆幸的是,你离开人世的日子正是2月22日,在这么多“2”的好日子里脱离人生的苦海,你不应该再悲伤了吧!

    (作者系山西省兴县公安局政工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