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抗日“村长”康博银

浏览: 次 日期:2016-02-27

    河北省藁城县北马村康老耀(1882—1952年)夫妇育有五儿三女。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勤奋灵巧的双手,靠着做芝麻糖、花生粘、糖葫芦和红薯粉条等小生意,加上耕种几亩薄地,一家人也算是衣食无忧。“卢沟桥事变”以前,全家三代20多口人,在一个灶里做饭,谁也不提分家单过的事。女儿出嫁后,仍带着孩子在娘家常住。妯娌互敬,姑嫂互爱,兄弟同心,侄孙孝顺,是一个团结和睦、令人羡慕的大家庭。

    长子康博银(1907—1959年)五官端正、仪表堂堂,生性聪明、头脑灵活、言语缜密、记忆力好。成年后便支撑起家里家外的事务。街坊邻居、四邻八舍谁家有个家长里短,大小事情,都愿意与他商量商量,出出主意帮帮忙。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占领了华北,侵略者为补给军需,横征暴敛、强取豪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北马村距离藁城县城不足二公里,是遭受驻扎在县城的日伪军抢夺财物的重灾村。当时的村长胆小怕事,明哲保身,装病不干了。村里处于“群龙无首”的现状,村里的能人贤达一起商量,为了乡亲们免遭更大的损失和迫害,得有个人出面当这个村长,以应付鬼子汉奸隔三差五进村祸害。经过协商,推荐康博银担当起了这个差事。日伪统治以后,又任命了王德胜为他们村的保长。这个王德胜与康博银是发小,两家又是世交,两人相处很好。王德胜明里是日伪的保长,暗里为乡亲们办事(注:此人解放后口碑不错)。每次鬼子汉奸进村抢夺财物,征收钱粮时,康王二人便一同出面应酬,斗智斗勇,尽量减少乡亲们的损失。时间久了,鬼子汉奸总是在这里收获甚微,有时甚至一无所获,开始起了疑心,对康王二人进行调查。因康博银不是他们任命的“村长”,便怀疑他从中作梗,并扬言“把炮楼修在康博银家院子里”。为避免日伪军狗急跳墙,祸害全家,康家大家庭解体了,结婚成家的都单过。康博银也离开家趁机参加了藁城县区小队。在区小队相当一段时间里,康博银通过在铁路上给日伪军当差的本家一个弟弟康银水的关系,经常获取日伪军出兵扫荡村庄,围剿抗日武装等情报,并及时报告给抗日政府和县大队,使得敌人每次出动都扑空,一无所获,反而遭到地方武装的伏击。

    日本投降后,组织上动员康博银回村继续担任“村长”,为解放石家庄筹粮筹物,扩征兵员。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康博银被人民民主政府选举为北马村第一任共产党的村长,直到1959年病逝。出殡那天,当年县大队区小队的抗日战友数人,挎着盒子枪来吊唁并为其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