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东营村康氏族人和全国人民一样,饱受了日本侵略军的摧残和蹂躏。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大地上与日本鬼子展开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和感人事迹。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村的康姓,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下,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当时在一个不足三百人口的家族里,虽然男丁不是很多,但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独立,康家儿女毅然踊跃报名参军,走上了抗日前线。仅1945年2月,报名参加八路军的就有8人。名字是:康守中、康守恭、康守芳、康中清、康中庸、康居恒、康建城、康乐松。他们同在一个部队,即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郑大林、政委孙政),共同参加过多次战役——寿光田柳庄战役、滨蒲战役、博兴战役等。他们英勇奋战,屡立战功。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英雄业绩。
没有参加部队的东营村康氏,从事地下工作,支持革命,支持八路军,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青年积极参加八路军,保家卫国,抵抗侵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组织民众起来抗日,支援抗日前线。他们的名字是:倾家荡产助抗日的“傻财主”康元贞、康守德、康茂桂、康锡照等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英雄壮举也将永放光芒。
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为阻挡日军进攻炸开了花园口,黄河改道淮河入海。据《滨州市地名志》载:“1939年1月23日,日寇入侵蒲台县盘踞7年之久”。蒲城虽暂缓了被水淹没的危险,当地和周围百姓却饱受了日伪军烧杀抢掠的摧残和蹂躏。使东营村康氏一代热血青年对当时的社会和日本鬼子产生了深仇大恨,决心立志报国,参加八路军,打倒日本侵略军。
1945年4月、5月间,渤海军区直属团主力部队按照山东省军区“以开辟胶济路东段广大地区为主要目标,扩大和巩固我中心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主动出击,盘踞在蒲台、滨县的日寇如惊弓之鸟,被迫由猖獗一时的全面进攻,转变为垂死挣扎的重点进攻。
为粉碎日伪军的抢粮企图,保卫麦收。渤海区党委、军区、军区主力直属团、特务营、四分区独立团、滨县独立营、利津独立营、六分区直属队以及蒲台和博兴县的民兵武装共4000余兵力,在杨国夫司令员、景晓村政委,孙政、郑大林等首长的指挥下,于1945年6月上旬,对蒲台、滨县一带的日伪军实行反攻,发动了滨蒲战役。
6月10日,渤海军区直属团康氏七勇士所在的部队,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毙日军中队长松本以及40余名日本鬼子,歼灭滨县援敌一个中队,歼灭蒲台敌伪1400多人。
6月11月夜,渤海军区直属团围攻蒲台县城,总攻开始。当时,乌云密布,小雨下个不停,我军攻城的枪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直属团即从南门发起攻击,霎时,城上守敌乱作一团,城内敌军惊恐万状。驻守西城门的日军,始以机枪疯狂扫射,继则分两股弃城门而出,夺路逃命,但其三次突围均被我军击退,只好龟缩回城里。
黄昏时分,我直属团三营突破了南门,在全城混乱,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敌军又分路向外窜逃,其中百余名日伪军从西北侧的城墙豁口刚刚涌出,即被七勇士等人发现。连长随即命令一排追击,二、三排乘势占领城门。一阵冲锋号响起,康氏七勇士等战士从四米多高的房顶上飞身跃下,组成许多弧形三人战斗小组,迅猛地向着溃不成军的逃敌追击,在我军伏兵的截击配合下,经过数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七勇士所在的连队,俘虏了六七十名日伪军,缴获轻机枪5挺,长短枪400多支,子弹8000余发,电台1部,小炮1门。
整个滨蒲战役,自6月10日攻打蒲台县城起,历时22天,解放了蒲台、滨县大小村镇600余个,我军攻克与逼撤日伪军据点24个,毙伤、俘虏及反正的敌伪军29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机枪23挺,大炮22门,汽车11辆,战马40匹,粮食32万斤,伪币100万元。使得我四分区、五分区、六分区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全部肃清渤海区之敌伪残余势力,全面解放渤海平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45年7月,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根据山东军区关于发动夏季攻势作战的部署,决心集中所属兵力(直属团、教导团、警卫营及二分区、五分区和各县大队、独立营等计万余兵力),在胶东军区部队一部的配合下,发动了著名的田柳庄战役。
田柳庄是山东日伪军第3方面军第6军(军长张景月)长期经营的中心据点,设防坚固,守军为1个旅。
7月30日,渤海军区7000余人冒雨开进战地,在数千名民兵、民工的配合下,发起攻打田柳庄的攻势,向日伪军展开猛烈进攻。霎时,田柳庄如同点着的炸药库,枪炮轰鸣,火光冲天,激战数日,打退了日伪军数次反扑,占领了外墙全部工事。敌伪张景月急调4000余人向田柳庄增援,接着又派1个团的兵力,从庄南门增援。经过数小时激战,到后来,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战斗更加激烈残酷。
康氏七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向敌群。挥动战刀,与日伪肉搏,越杀越猛,越战越勇,杀声震天,战士们的喊杀声,敌人的嚎叫声、枪声、刀枪的撞击声、击打声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七勇士和战友们英勇拼杀,杀敌无数。经过一场血战,此次战役共歼日伪军4500余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康中清及许多战友身负重伤,康守恭、康乐松等无数抗日英雄英勇牺牲,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渤海平原,染红了寿光大地。他们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田柳庄......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独立,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年康守恭年仅22岁,康乐松2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
附:康氏七勇士简介
康守恭(1923-1945),192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就接受进步思想的教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下,1945年2月,参加了八路军,成为渤海军区直属团的一名抗日战士。曾参加过攻打蒲台、博兴日伪军的战斗,1945年7月,在攻打寿光县田柳庄日伪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康守芳(1922-1995),1922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渤海军区直属团某连任文书,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攻打博兴、蒲台、寿光田柳庄日伪军的战斗,在上述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调入华东野战军十纵队任某营管理员后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1948年9月参加解放济南战役,年底又参加解放青岛的战役。后调入青岛市军管会工作,之后转业到青岛市商业局,曾任商业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享受正处级待遇。1998年2月去世,终年73岁。
康中清(1924-2014)192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战士。曾参加过攻打博兴、蒲台。寿光田柳庄日伪军的战斗,在攻打田柳庄战斗中身负重伤,1946年转入山东省利津县商会工作,1957年调入广饶县运输公司工作,1964年回乡,被评为二级伤残军人,2014年11月逝世,享年90岁。
康中庸(1919-1959),1919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抗日战士。曾参加过攻打寿光、蒲台、博兴等日伪军的战斗。在解放战争中还参加过辽沈战役、攻打解放四平的战斗。后调入海军部队工作,多次立功受奖。1952年复员回乡,在本村任文书。1959年12月去世,时年40岁。
康乐松(1918-1945),1918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参加攻打寿光田柳庄日伪军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康居桓(1928-1997),1928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渤海军区直属团任卫生员,曾参加过攻打博兴、蒲台、寿光田柳庄日伪军的战斗。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入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七师当卫生员。解放战争时期,在辽沈、锦州等战役中多次立功,解放后,转业到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工作,曾任局长。1990年离休,享受处级待遇。1997年5月病故,终年69岁。
康建城(1927-1985),1927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卫生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攻打蒲台、博兴、寿光田柳庄日伪军的战斗。1945年10月调入东北抗日民主联军,解放战争时期,还参加过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1955年9月授大尉军衔,任炮兵某部营教导员。1957年转业到福建省莆田县卫生局工作。1959年调湖北新洲县五金公司任党委书记。1984年离休,85年3月逝世,终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