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保家卫国映忠魂

浏览: 次 日期:2016-01-25

——追忆富平籍老红军康思俭同志 

已故的共和国功臣康思俭宗亲,是陕西富平籍老红军之一。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从17岁起就积极投身革命。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忻口战役,陈庄、齐会战斗、同蒲路以北、平社、赵家园、魏村等战斗,晋西北的收复七县城、百团大战等战役。他在军营十三年,参加大小战斗、战役近百次,多次负伤,特别是震惊中外的“四·八”遇难发生后,他奉晋绥军区首长指令,出色地完成了勘察地形、搜寻遗物、加强警戒的任务,得到了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委、林枫书记的好评。他 1950年荣获“华北人民英雄”勋章,1954年荣获“人民功臣”勋章,1956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奖章”、“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2年5月被授予少校军衔;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一位为国家的抗战、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战斗英雄。

少年饱受磨练,报名参加八路军

1919年12月16日,康思俭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上康堡(今到贤镇小惠管区忠惠村康家组)一普通贫农家庭,1995年6月29日去世,享年76岁。他的幼年时期,正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民国初年。十多岁时,他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去北山,在同官县(今铜川市)陈炉镇一带给地主扛长工。艰难困苦的经历深深烙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上,也使他的成长饱受了生活的磨难和人生的历练。

1936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937年1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的率领下由甘肃会宁进入关中,26日抵达关中腹地的富平县。直至是年8月25日,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庄里镇永安村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〇师,部队誓师东渡黄河,奔赴华东抗日前线。

红军驻富平期间,部队一面休整,一面宣传扩红。富平民众看到红军和多年来驻守关中的其他军阀队伍大不同,判若天地,深受感动。红军队伍始终坚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则,从不打骂欺负百姓,还帮助大家干各种活儿,部队的优良传统深深烙在人们心中。在中央红军的正面宣传下,富平民众积极送孩子参加红军。这一年,18岁的康思俭满怀一颗赤诚之心,在富平参加了红二方面军,当了一名红军战士。当时参军的富平青年有1000多人,并在孟柏谦团长的倡议下成立了“富平师”。富平师成立不久,被编入红二军新兵补充团。

一二○师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由原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

红二军团改编为一二〇师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政治委员李井泉,副旅长姚喆。康思俭所在的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政治委员朱辉照,他是三营十一连的战士。

据康老早年回忆,部队整编誓师时,朱总司令特意从延安来到关中,站在庄里镇永安村南边临时搭起的土台上,向大家宣布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朱总司令说:我们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中,为了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我们部队要进行改编。我们红军的帽子换了,部队番号变了,但红军的性质不变。同志们要记住,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最高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朱总司令还讲到:部队马上要开往抗日前线,既要狠狠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又要百倍提高警惕,防止友军(指国民党军队)反共,既要团结又要斗争。师长贺龙同志在会上也讲了话,会后全军一声号令,向山西挺进。

誓师东渡黄河,热血洒遍晋西北

1937年9月3日,八路军一二〇师从富平县庄里镇整装出发,第六天从韩城芝川镇渡过黄河。他们抵达山西省荣河县,在那里住了两天,第九天从山西省侯马车站乘火车到太原。部队在太原得到了部分衣物、医药和弹药补给,停留几个钟头后,起程向宁武县开进。到达宁武后,部队整休一周时间,尔后沿万里长城向东北走了两天,后接上级命令,又按原路返回宁武。原来,才两天时间,日寇竟占领了宁武县城。

当时,团长王尚荣向全团干部传达了师部的行动部署,日军刚刚攻占宁武,主力沿同蒲铁路南下,约有200余人和指挥部留在宁武城,他们大肆抢劫,屠杀居民,奸淫妇女,无恶不作。面对敌人的残暴行径,我指战员义愤填膺,个个求战杀敌。为了断敌交通,有力打击敌人后方,王尚荣考虑,这是部队来到晋北的第一仗,日寇气焰嚣张,又盘据在四面有城墙的县城内,我们必须精心制定作战计划,攻击城内的敌人。

10月8日,王尚荣在李井泉政委亲自领导下,指挥第二营采取突袭方式攻入城内消灭敌人。王尚荣亲自带二营营长唐金龙(《电视剧《亮剑》李云龙人物原型之一)和参谋樊汉卿等先行出发进行侦察,各连带着准备登城用的梯子随后跟进。8日黄昏,第二营由磁窑沟出发,经过30余里的夜间山地行军,23时到达城郊,随即以第五、六连为突击队,担任登城任务;第七连为二梯队;第八连位于宁武至阳方口公路上截击退敌和打击可能增援之敌。24时,先头分队以秘密动作靠近城墙,扶梯登城墙进入城内,首先消灭守城门之敌,并打开城门引主力进城,接着就向守城之敌展开进攻。城内敌人依托房屋和设置障碍物为支撑点,固守防御。我军突入城内的第五、六连,在重机枪火力支援下,多次发起冲击,最后敌人退到主阵地上负隅顽抗,战至拂晓,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未能全歼固守之敌。因估计到白天敌人可能增援或派飞机轰炸,决定撤出战斗。此战打死打伤敌人50余人。

第一次参加战斗,大家的心里既兴奋又害怕,尤其看着刚才还说说笑笑的战友突然就中弹而亡,战士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更增添了大家对日寇侵略者的仇恨。一二〇师夜袭宁武城,第一次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首战告捷。康思俭经历这次战斗的锻炼,在以后的战斗中,更变得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深得战友和首长的好评和赞誉。11月,他在抗日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担任十一连某班班长。

大青山支队,浴血奋战晋绥冀

1938年5月14日,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总部决定,以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委员李井泉、参谋长姚喆率领第七一五团全部,包括师骑兵营的一个连,以及武新宇为首的大青山特委等,统一组成大青山支队,建立大青游击根据地。李井泉任司令员,领导整个大青山支队工作。为完成这一任务,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召集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政治委员李井泉、参谋长姚喆、大青山特委书记武新宇、以及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政治委员朱辉照等人,举行专门会议,进行了精心研究和严密的布署。最后确定,8月挺进大青山,尔后先以主力进入归(绥)、武(川)、陶(林)、集(宁)之间地区。

6月初,驻绥远的敌人又来进犯,雁北地区告急。贺龙、关向应即令七一六团和警六团尾击平鲁西进之敌,同时,令康思俭所在的七一五团由五寨出发,驰援雁北。七一五团接师电令后,6月3日,王尚荣、朱辉照带领部队连夜向偏关急进。敌进占偏关后,各部队即于城外围困敌人,使敌运输断绝,无法立足,被迫于6月6日从偏关撤退。七一五团即由偏关转向平鲁、左云地区活动。

    6月12日,从平鲁回来的侦察员报告:近几日每天上午,驻平鲁的敌人都有几辆、十几辆汽车载人或装物向左云驶去。平鲁到左云相距近百里,中间没有敌人据点,公路的东西两侧,敌人的据点也较远,如果我军在中段设伏,敌人想从哪头增援都有困难。因为这里地形好,便于我军隐蔽出击。团长王尚荣便同朱辉照、李文清等人商定,利用这一歼敌良机,在台子村打一场伏击战。康思俭所在的第三营在公路以东位于二道梁高地,并派一排兵力占领燕家堡东端村落;第二营在公路以西位于燕家堡与台子村中间,特务连以一排兵力位于台子村内。侦察排位于二层洞向平鲁警戒,并负责截断敌人归路;第一营位于燕家堡、白家堡地域准备机动。团指挥所设在台子村西北高地。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敌人钻进布袋。16日拂晓前,南面的公路上突然腾起一路黄尘,接着传来了轰隆的马达声,敌人的车队越来越近。头一辆车上坐着一个腰挎指挥刀的敌军官,不时地用望远镜向四面了望。王尚荣一见敌军5辆汽车完全进入了我伏击圈,把拳头向下一按,立即发出命令:“打!”步枪、轻重机枪一齐开火,特务连首先向敌先头车冲去,将敌军官打死,击毁汽车,车上的敌人伤的伤,亡的亡。接着,第二、三营各分队同时向敌汽车冲去,车上的敌人慌做一团,乱往下跳,有的还没等跳下来就送了命,跳下来的端着枪企图顽抗,一阵白刃格斗,大部被我军歼灭。有十几个日本兵躲在车底下还在射击,康思俭和战士们一齐冲上去,一连用刺刀捅死了几个,最后,从车底下活捉了4个。这次伏击战仅用了30分钟就将日军一个小队全部消灭,击毙51人,其中包括日寇少佐1人,击毁敌汽车5辆,缴获各种枪30余支。战斗结束后,七一五团迅速撤离战场,按预定计划向西北方向赵家窑、大河堡转移。这一仗,我们出奇制胜,打得轻松,收获颇丰。

    在去赵家窑的路上,战士们欢声笑语,而王尚荣却在想,日本鬼子打了败仗,他们肯定会来报复。他和朱辉照交换意见后决定,应告诉大家都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他们一边行军,一边找各营的干部布置,务必作好防敌报复偷袭的准备,到各宿营地后,晚间休息要人不脱衣、马不卸鞍,加强警戒,干部要夜间轮流值班带哨,一有情况立即报告。王尚荣、朱辉照也在全团营地配置上,作了必要的安排:第一营驻魏家窑、郝家窑;第二营驻赵家窑;团直、第三营分驻大河堡、响水营,形成一个防御集团,既利于指挥战斗,又可互相支援和策应。

     果然,驻平鲁和威远堡的日寇得知运输队在台子村遇伏后,立即派出约700来人分两路前往增援。但援敌进至台子村时战斗已结束,我部队已转移,他们稍事集结即刻乘夜沿我部队转移路线前来偷袭。七一五团第二营遭日寇偷袭。获悉后,团部立即命令第一营迅速由魏家窑向东北出击,当即占领了1949高地,和二营一起共同夹击前来偷袭的敌人。王尚荣和朱辉照亲临一营指挥战斗。二营在一营的支援配合下,奋勇杀敌,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冲击。这次战斗又毙伤敌人50余名。敌人败下阵来,只得拖尸而回。七一五团转移而去。

七一五团此次来到雁北,接连两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也提高了七一五团挺进大青山的信心。不数日,以武新宇为首的大青山特委及晋冀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和第四支队的几百人前来会合。李井泉、姚喆也先后到达。王尚荣、朱辉照忙里忙外,应接不暇,雁北前线,一片忙碌。

    一天,王尚荣、朱辉照陪同李井泉、姚喆去看望大青山特委和独四支队。到独四支队一个连队时,正赶上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在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到敌人后方去》。曲调是那样的高亢激昂,歌词是那样的催人奋进,原来是太原的学生,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投笔从戎,奔赴疆场。同学们的英武形象,深深打动了王尚荣、朱辉照的心。他俩感到,这两支歌子正符合部队挺进大青山任务的需要,也切合部队当前思想实际,七一五团何不以这两支歌曲掀起一个歌咏比赛热潮,去鼓舞部队的士气呢?

康思俭清楚地记得,在团首长的号召下,这两支歌曲很快在七一五团唱开了。王尚荣、朱辉照也作为普通一兵,和战士们一齐高唱。那歌声震憾着雁北原野,发出阵阵的回声。

康思俭老人常说,每次回想起当初的岁月,一切历历在目,自己身为一名小排长,唯一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奋勇杀敌,别的都不愿多想。他如此,别的战友也如此,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1938年8月2日,大青山支队分几路从右玉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到绥南厂汉营一带时,被敌发觉。8月3日敌人以日军一个联队、伪军两个骑兵师,在三架飞机的掩护下,分别从杀虎口、新堂、天成、助马堡、宁鲁堡出动,分五路前来围攻,企图把我军消灭于长城脚下。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避开有备而至的敌军的围攻,同时也为了迷感敌人,李井泉当机立断,决定分路突围,暂时回到偏关东北地区。而敌人在长城内外之厂汉营、大小马营、观音堂地区都连续扑空,并受到游击队的打击。

8月26日,大青山支队第二次向大青山发起了浩浩荡荡的进军。他们神速地经杀虎口越过长城,顺利地到达了天成以南地区。支队决定以康思俭所在的七一五团三营袭击歼灭驻天成的敌军。王尚荣团长特地到三营交待任务,说明袭击天成的目的和意义,具体交待了作战应注意的事项。康思俭和全连战士紧随营长,向敌人发起夜间突袭,把一连伪军约100余人全歼,并炸毁10余辆汽车,缴获长短枪数十支和一批弹药,俘敌3人。

  9月2日,李井泉召集武新宇、王尚荣、朱辉照、李文清紧急商定,以七一五团为主力,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为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创局面。接着,从3日至20日,王尚荣率领七一五团在支队一声号令下, 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阴山七百里,连续取得六战六胜的辉煌战绩。尤其20日蜈蚣坝伏击战,更让康思俭感受到游击战的威力。由于七一五团两战皆捷,而恰在此时,绥远地下党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200余人也前来会合,因而日寇十分惊恐,急忙增调兵力,加强大青山北麓武川、陶林、乌兰花、百灵庙一带的防务。

    大青山支队的接连胜利,大大震动了敌人。9月下旬以来,敌人便抽调兵力准备对绥东发动围攻。李井泉、武新宇、王尚荣、朱辉照、李文清五位领导人,在李井泉主持下,针对敌人这一动向进行磋商。大家取得一致意见,决定以主力一部坚持和发展绥东游击区斗争,李井泉和王尚荣亲率七一五团三营和二营五连、四支队二连及动委会部分工作人员迅即进入绥西。25日,康思俭就又跟部队一起穿越归(绥)武(川)公路,26日袭击敌人合那合哨据点,进到后脑包、官地一带。

    9月26日,日军近千人,分乘三十余辆汽车,从包头,沿固(阳)武(川)公路向东开进,对已进到后脑包的大青山支队发起突然袭击。李井泉、王尚荣指挥部队沉着应战,以二营五连掩护机关人员向九峰山区转移,三营则迅速展开,占领有利地形,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康思俭按照营长的部署,率全排战士马上进入阵地,有效阻击敌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毙敌200余,最后,敌人只得拖尸退回,我军取得了挺进绥西的首战胜利。

    部队在九峰山上休整了几天。一天早饭后,趁着天气晴朗,李井泉、王尚荣一起登上九峰山顶了望。不知什么时候,一群干部战士也跟了上来,康思俭也在其中。他们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天连水,水连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它像一条银带,从天际飘到了大地,飘向了东方。祖国的壮丽河山,引发了大家的满怀豪情。于是,战士们被眼前情景感染,唱起了《黄河大合唱》,尤其唱到“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拿起了土炮洋枪,拿起了大刀长矛,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时候,更是群情激昂。嘹亮的歌声,震撼着山川,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李井泉、王尚荣首长手指烟尘笼罩的包头,大声说:“同志们,加油吧,准备好,下一步我们就要打向那里去!”

    石拐镇是位于包头东北著名的石拐沟煤矿区的一个集镇,居民大多是矿工及其家属。这里驻有伪军一部及一个伪保甲团。王尚荣从九峰山率领康思俭所在的七一五团三营,昼夜兼程,奔袭石拐镇。10月1日,当进到石拐镇附近时,天下起了雨,接着又飘起雪花。这时战士们仍穿着单衣,脚蹬草鞋,但他们忍耐着寒冷,趁着雨雪之夜,摸进敌人驻扎的院子,向敌勇猛突击。敌惊慌失措,乱成一团,仅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俘敌300余人,打死打伤100余人,缴长短枪300余支,电台1部,还缴获了大批弹药、物资和马匹等。当他们返回九峰山时,又是大雪不停,伴随了他们一路。一到宿营地,王尚荣即督促战士们升火烤干了衣服,并介绍了一个取暖方法,各自把一个石头蛋子烤热放在被窝里。这样,大家度过了一个寒冷之夜。

    10月27日,康思俭又参加了袭击陶思浩车站的战斗。陶思浩是个有200多户的集镇,也是绥包铁路段上的一个火车站。这里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连,共约150余人,他们分驻两个大院内,并在火车站上设有岗哨。王尚荣指挥三营急行军从美岱沟下山,直奔陶思浩车站。趁着夜暗,十二连首先机警地摸掉了火车站上的哨兵,切断了敌人的通讯线路,占领了火车站,并警戒援敌;同时,九、十两连也分头突人日伪军驻的院子,机枪、手榴弹一阵猛扫猛轰,日伪军全部被歼在睡梦之中,部分武器被击毁。康思俭曾回忆说,这次战斗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数十支,子弹数万发和大量物资,还活捉了伪镇长。王尚荣向伪镇长讲明了八路军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政策,该镇长连连表示要弃暗投明,改邪归正,将功赎罪。他立即将镇公所现存资财交给我军,计有银元数千,伪钞数万,以及良马数十匹,我军得到了可观的补给。三营在王尚荣率领下于27日夜胜利返回九峰山。

     康思俭生前回忆说,他们七一五团所在的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仅有四个月,在敌占区极为艰苦困难的环境下,与十倍于我之敌周旋,坚决执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历经近百次战斗,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剿灭土匪数十股,取得了抗日斗争的重大胜利。

受伤大曹庄,白求恩大夫精心救治

12月11日,大青山支队接到命令,七一五团主力东调冀中区。22日,王尚荣率七一五团从大青山出发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战歌,踏上了新的征途。

1939年,康思俭已升任715团三营三连排长。2月2日,贺龙指挥一二○师七一六团在河间曹家庄歼灭日本侵略军一部。七一五团在河间县城西大曹村一带和逃窜的残余日本侵略军相遇。已经经过了几十场战斗,康思俭早已看惯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也开始变得毫无顾忌。部队追击堵截,敌兵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当时,他直顾着往前冲打,不料一颗子弹飞来,打在下巴上……这一歼灭战,共击毙日本侵略军15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24支及其它一些军用物资,配合冀中军民打退了日军第三次战役“围攻”。

康思俭由于失血过多,躺在担架上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他醒过来后,战斗已经结束,他是被战友们抬到一二〇师野战医院战地手术室的。说是战地医院,其实就是一座古庙。听其他伤员议论,有位外国医生来到师部医院,要亲自给大家做手术。他后来得知,这个外国医生就是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抗日前线的白求恩大夫。

不一会儿,白求恩风尘仆仆地来到战地手术室。他一进屋子,顾不上休息,连一口水也没喝,就挨个察看伤员的伤口,嘱咐护士为每个伤员量体温、测血压。轮到给康思俭做手术的时候,白求恩看他伤势较重,便亲自为他做术前准备工作。他先给他刮了脸,清洗了伤口,又把一个白布包放在他的鼻子上。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只用少量的麻醉药给他做了面部麻醉。手术开始后康思俭疼得很厉害,但是他坚持着始终没有吭一声。白求恩对他十分赞许,做完手术后,向他竖起大拇指,直说:“Well done! Very good!”虽然听不懂,但白求恩伸出的大拇指使术后的康思俭明白那是什么意思。白求恩大夫还把从他颚骨里取出的子弹拿给他看,使他紧张的心一下子轻松多了。那天,白求恩大夫一直忙到深夜,先后为14名伤员治伤或做手术。 

据康思俭回忆,随后几天,白求恩大夫每天都到伤病员养伤的院子查看伤员伤口,指导护士换药,询问大家的生活情况。一次,白求恩还风趣地拉着他这个大个子比身高,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白求恩大夫每次看到伤病员一个个病愈归队时,总面带笑容,并勉励大家英勇杀敌,彻底消灭法西斯。

呆在医院,康思俭急得要死。尤其听到七一五团参加了齐会歼灭战,共歼日本侵略军700余人,吉田大队长被击毙,生俘日军5名,缴获各类武器装备及其它物资不计其数,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范例。他激动不已,只叹自己没能参加这场战斗,执意要求归队。

在白求恩大夫的精心医治下,康思俭终于伤愈归队。战士们听说白求恩为他做的手术,都来问这问那。他也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白求恩大夫为自己治伤救命的事。战友们都说,作为一个外国人,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抗日前线为我们抢救伤病员,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多杀鬼子多立功!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那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为了抢救八路军伤病员,不幸以身殉职(为一位头部严重感染的伤员实施排脓手术时,先前因手术划破的左手中指被感染,病毒侵入他的血液,形成败血症,不幸于1939年11月12日晨5时20分在河北省唐县黄石村光荣牺牲)。噩耗传来,战友们都很悲痛。尤其康思俭,白求恩大夫曾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悲痛欲绝,终生难忘。

黑茶山开荒,目击“四·八”事件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在最后突围时被敌逮捕,开始囚禁在上饶,后关押在重庆和恩施的监狱中。在我党的严正交涉下,叶挺同志于1946 年3 月获得自由。4 月8 日,因乘坐从重庆回延安的美国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

康思俭是叶挺遇难当日的目击者之一。那年,他在晋绥军区警卫营一连二排当排长。部队驻扎在山西兴县蔡家崖一带。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他们一边打仗,一边进行生产劳动。当时,他们排被派往黑茶山开荒种地。4 月8 日9 时许,训练完毕后,康思俭带领全排战士和往常一样准备上山开荒,突然头顶上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大伙纷纷仰起脖子向上看,由于当日天气灰暗,大雾弥漫,整个田野和山林非常模糊,只能听到飞机响,根本见不到飞机的影子。过了一会儿,远处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异常的响声加上恶劣的天气,使人有些毛骨悚然。“可能出啥事了”, 大家猜测着。但由于是战时,大家只是想想而已,谁也没有再做更多的探究。

次日上午,附近村民上山打柴,意外地发现了飞机残骇和十几具尸体。细心的村民从死难者身上找到了第18 集团军的证件,判断可能是自己的队伍,便迅速下山及时向村公所反映了情况。村公所立即派人骑马奔赴晋绥军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兴县蔡家崖,向部队领导进行汇报。军区首长闻讯,立即会同晋绥公安局的领导及医务等随行人员连夜赶到出事现场,进行现场勘察,搜验尸体,清理遗物,积极做好有关善后工作。同时,命令康思俭带领全排加强警戒,保护现场,未经批准不许任何人员进山。当时,康思俭还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从领导面部表情、周围紧张的气氛和严肃的场面中猜想,遇难的可能是一些重要人物。

由于山势险峻、枝藤交错、雨后泥泞,特别是死难者血肉模糊,烧伤严重,移送尸体工作极为困难。但全排战士全然不顾,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崎岖的山道上巅簸着,默默地把死难者一个一个抬到古庙里。古庙里临时搭设了灵堂,周围挂满了白布、黑纱。医护人员为死难者换上了整洁的八路军军服,把他们安放在一字排开的床板上,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里摆放着松柏树技和花圈,显得既简朴,又庄严、肃穆。直到这时,排长的康思俭才知道遇难的是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叶挺、博古、王若飞等同志。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叶挺同志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我们。

他万分悲痛,满含热泪地执行着保卫任务。当其他战友得知叶挺同志遇难的消息后,大家心里都特别难受,有的竟失声哭了起来。大家一边伤心着,一边悄悄议论着,有的埋怨倒霉的天气,有的咀咒可恶的黑茶山,有的则大骂国民党反动派,认为是他们勾结美国鬼子蓄意搞谋害。康思俭虽然一时还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夺走了叶挺等同志的生命,但对叶挺同志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对国民党刻骨铭心的仇恨愈加强烈。一连几天,就在这座古庙里,中央特派的贺龙、李井泉、林枫等首长轮流为叶挺等同志守灵。

4 月17 日,由部队指战员组成的一支担架队用担架将叶挺等17 名遇难者(含4 名美军机组人员)的遗体由古庙抬往岚县机场。当时解放区的通讯设备落后,运输条件较差,机场也很少,离黑茶山较近的只有岚县机场。一路上,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争先恐后地抬担架,大家都想亲自为叶挺等同志送一程,再送一程。凡路过村庄,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便肃立两旁,个个泪如泉涌,默默地为叶挺等同志送行,人群中不时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哭泣声。贺龙等中央首长始终护卫在担架两旁,他们披戴黑纱,拉扯着几十米长的白布嶂,一直将叶挺等同志的遗体护送到机场。康思俭遵照军区首长命令,带领全排战士在机场担负安全保卫任务。11 时许,他们看到叶挺等同志的遗体被徐徐抬进机舱内。12 时整,飞机由慢到快冲向跑道,向延安方向飞去… … 送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脱帽默哀,直到飞机消失在天际中,仍久久不愿离去… …

简单平实的后半生

康思俭一直在抗日前线参加战斗,解放战争初期,一二〇师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康思俭也在晋绥军区总部警卫营任排长、连长,解放前随一野部队在河西走廊战斗。

全国解放后,康思俭一直在河西走廊兰州地区的公安部队工作。他领导、组织并协助地方公安部门进行剿匪、镇压反革命等工作,为兰州解放初期的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担任甘肃省军区独立师二团领导期间,正值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他不顾个人伤残和多种疾病,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关心官兵,与其他领导一起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为部队的全面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离职后仍坚持学习,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部队和干休所的建设,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他经常深入部队、机关,医院、学校等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达百余次。他克服文化水平较低的困难,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其中《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忆白求恩大夫》等被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资料征集委员会录用。他严格要求子女,保持了良好的革命家风。他身患绝症后,依然非常乐观,与疾病做顽强的斗争,直到生命重危之际,还再三叮咛家属子女,他的后事一定要听从组织安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秀思想品德。

康思俭是共和国的功臣,更是康氏一族的骄傲,在此,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先辈,向康思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