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我的伯父康德光和父亲康纪忠先后服役当兵,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尽了“匹夫”之责。他们的平凡人生,因“抗战老兵”而闪耀光彩。
伯父康德光,四川省安岳县鸳大镇长寿村人,出生于1920年11月11日。他因15岁时父亲离世,母亲一人带着两弟一妹,全家五人生活,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所以,从小就跟随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农活。父亲去世后,更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者,有时还帮人打零工,没机会入学读书,也从未离家外出过。
1943年他入役当兵,在重庆军政部军理处当传令兵,当年又到叶诗秋处长公馆当传令兵。44年5月当上士班长,承担传令、传递传单、公文和购买生活日用品等事务。44年底到成都陆军军校办事处任少尉办事员,经常到重庆兵工厂领枪支弹药,采购生活日用品。45年2月到成都军营区补充团,任少尉军需,常到重庆领枪支弹药,采购生活日用品和医药等军需物资,确保抗战供给。虽然他一直在大后方,但作为军需官,他深知责任重大,自己经手的每一样军用品都与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息息相关。所以,每次弹药物品的采购、保管、运送、分发,他都做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差错。
日本投降后,他又到川西供应局第22站任少尉军需,负责采购军需物资和日用品。46年初到遂宁师管区补充团第三营十一连当司务长,负责采购军需物资和生活日用品。至1947年9月,解放军部队从重庆前往成都时,他便自动离开部队回家,一直务农至今。从未离开过家乡,也未干别的工作。
我的父亲康纪忠是伯父康德光的二弟,出生于1927年3月8日。因他8岁时父亲就离世,家境又贫寒,所以未能上学读书,早早就在家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1945年1月入伍当兵,在四川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服役(成都北校场),也当传令兵,每天负责送发各种公文到各部门,有时给吕素方处长家购买生活用品和打杂。日本投降后,处长吕素方回老家,他送他们到重庆,回转军需处,又调到遂宁师管区补充团、营管区警卫排,当哨兵站岗。后来,营管区改为补充团,到各地招收新兵时,他任上士班长,招回新兵后在遂宁双江镇集中训练,训练结束后,编为正规军。就在新编部队到重庆领枪走到合川时,他听到消息说解放军已到重庆,便没有去领枪,自己离队回家务农至今,再未外出和干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