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福东,字海如,安徽蚌埠康家桥北庄孜人,民国初年在家乡有很高的知名度。青少年时敏而好学,很受当时康大少爷(康裕华、康锦文—康大人的儿子)的赏识,并由此受到了很多有益的教诲。由于他秉性忠厚,对人和蔼,办事能力强,因而在民国初年由当地士绅们推选,被上级批准任命为怀远县第三区(当时也叫秦集区)区长。在任期间曾因敢于为民请命而受人赞誉。
第三区区政府即今天蚌埠市郊区秦集乡政府所在地,该区所辖范围,北面自上下到许庄孜,南面是今天凤阳县西泉镇所辖的地方,东面是现今秦集乡所属地盘,西面以天河为界同马城区交界。这个区的师爷(相当于现今的秘书)先是万明经先生,他是许庄孜人,此人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清高,健谈,对海如公有较好的影响。后来的师爷是孔干臣,大孔家人,胆小怕事,但笔下能写出一些有力有用的官样文章,对海如公之后的为民请愿越级上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康海如是一位善于调解群众争端的能手,每遇群众发生争执找到他,他既能秉公对待,又苦口婆心说服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化仇视为和睦,使双方心悦诚服。群众称他为“和事佬”, 并还爱称他“康老海”。 直到晚年时,虽早已是一位平民百姓,但方圆数十里内的群众遇到较难解决的争端,还多请他前去进行调解。
在他当区长的任期内,因九里塘的土地问题,为乡亲们立了功。情况是这样,九里塘是用以蓄水灌溉农田的大塘,北自大王家,南到新圩孜,全长九华里,故称九里塘,塘宽约200米,塘下(塘的西南)孙、康、赵、大孔、小孔、徐、王等近20个自然村的数千亩农田均靠此塘蓄水灌溉。当时,怀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此塘改为水田,再出售给农民。这将导致数千亩农田失去灌溉条件,大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为该塘在第三区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康海如坚决反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本着“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的原则,几经周折,越级上告。当时,师爷孔干臣因胆小怕事,极力劝说康海如适可而止,以免得罪上级,引火烧身受到处分。但他不买这个帐,坚持为民请愿,一干到底。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用了半年多时间,数次对簿公堂,终于迫使上级有关部门收回成命。在当时来说,这确实是为当地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由于康海如为人正直,看不惯官场的阿谀逢迎,所以他任区长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就提出辞呈,虽上级一再挽留,他还是坚决辞职,回家务农。他一再教育他的后人,“要知书识礼,忠厚传家”。
这两句话可以看作他的治家格言,肯定会给青年人带来许多启迪的。
(据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康家桥《康氏家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