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氏名人(21人)
康调元(据《清史稿 》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四十五)
康调元,字鼎臣,本庆阳卫人,入籍泾阳, 约生于1637年。康熙十六年任凉州镇标中军游击,康熙十八年,克复阶州、文县,官参将;任都督佥事管提标中军陕西凉州参将,正三品。《甘肃新通志》职官志载: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任永昌协副将。《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八月“升甘肃永昌副将康调元、为浙江温州总兵官” 正二品。康熙二十四年十月任福建福宁总兵官,正二品。康熙二十七年八月任河南河北总兵官,正二品,治所在怀庆府,今河南省泌阳县。康熙二十八年以署都督同知镇守河北。康熙三十一年九月任山西大同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加贰级,从一品,任职五年,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参加过平定“三藩之乱” 与平定噶尔丹叛乱战争。康熙三十五年,大同总兵康调元与山西巡抚倭伦、布政使甘度等一同受到康熙帝的接见。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三十六年正月“山西大同总兵官康调元,以老病乞休,允之”。赠世袭拖沙喇哈番。
“致仕归后,客游泾阳,因寄居焉。” 说明其于康熙三十六年致仕后迁居陕西泾阳。陵墓志载:“温州总兵康调元墓在宝峰寺东。”约在1703年卒后葬在陕西泾阳县北宝峰寺东。
康映潔(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基田高祖,公讳心月,邑庠生。
康虞風(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基田曾祖,公讳太雍,邑庠生,妣亢夫人。
康衆之(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基田祖,公讳万方,邑庠生,妣郭夫人。
康還齐(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藏珍本之《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基田父,公讳惇,字子厚,邑庠生,妣王夫人。衆之公生四子,其三即 先考還齐公,幼开敏,为文章操笔立就,年十七補博士弟子员。家贫无担石储,然喜购经史,教子弟读书,悉口授无所遗。甞曰“吾不能治生产,然生产有时而尽,吾以墳籍贻子孙,其为田宅也多矣。”甞增筑宅舍数十间,及成,尽让诸兄弟。居性刚严,尚节义,重然诺。邑人张成负人债千金,数被窘辱,致病困,公悯之,漫以好言慰之曰:“若无忧,吾当代偿耳。”实不能代偿也。未几,张死,公闻之喟然曰:“前虽出一时慰藉词,然生许之而死背之,非丈夫也。”立诣债家,易张券为己券,久竟毕偿无遗。事载墓志及家传中。生三子,长基命,字靖轩,候选按察司照磨。次基田,又次基渊,字静溪,乾隆壬申进士原任江西广信府知府,皆 先妣王夫人出。
康 忱(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藏珍本之《茂園公自撰年谱》)
字子丹,基田从伯父,康熙戊戌进士,由词垣改部曹,出守黄州。以清介忤上官,劾归。著有《友霞诗钞》。
康基田(据《清史稿》三百六十卷 列传一百四十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公自撰年谱卷 上》)
基田姓康氏,字仲耕,号茂园,霞蔭,堂名也,山西太原府兴县人。先世本居陕西清源,相传为明武功康对山先生海分支,溯自前明。始祖讳登有公,始由清源迁于今山西太原府之兴县著籍焉,县旧名合河。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江苏新阳知县,调昭文。为令几十年,迁广东潮州通判。以获盗功,晋秩同知。累迁河南河北道,调江南淮徐道,治河有声。五十二年擢江苏按察使。命每年大汛赴淮、徐襄河务。六月,河南雎州河溢,基田奉檄驰往堵筑。次年,迁江宁布政使,兼河务如故。五十四年,署江南河道总督,寻回任。六月,基田防汛睢南,值周家楼河溢,上游魏家庄大埽翻陷,基田压焉,援救得生。诏嘉其奋勉,特加恩赉。五十五年,护理安徽巡抚。以高邮粮胥伪造印串,巡抚闵鹗元被严谴,褫基田顶戴。复以陈奏不实,革职逮问,遣戍伊犁。寻许赎罪,以南河同知用。五十六年,仍授淮徐道。五十九年,力守丰汛曲家庄堤,特诏褒奖。擢江苏按察使,调山东,仍兼黄、运两河事。
嘉庆元年,南河丰汛河溢,基田赴工襄治,迁布政使。命回山东,疏消漫水,抚恤灾民,基田遂往来其间。次年春,丰竣工,赐花翎。擢江苏巡抚。河溢砀山杨家坝,命驰视。山东曹县河亦溢,复命往襄同堵筑。授河东河道总督,寻调南河。三年曹工合而复蛰,部议革职,诏宽免。疏言:“口门深逾十丈,拟就二坝前河势湾处开引河,别筑一坝,即以旧西坝改作挑水坝,俟秋后兴工。”诏责其延玩,褫翎顶。寻命专任下游挑河事。九月,河南睢州河复溢,水入涡、濉诸河,正河断流。大工旋合。次年春,睢工亦竣,河归故道,引河通畅,复翎顶。时有条奏治海口及复旧制混江龙者,基田疏言:“治河之法,首在束水攻沙。自曹工漫溢,溜或旁趋,遂致正河淤垫。因上决而下淤,非先淤而后决。今睢工、曹工即竣,连年黄水漫衍,所在停沙,比至清江会淮,已成清水。海口刷涤宽三百数十丈,毋庸疏浚。混江龙助水之力甚微,不若束水攻沙、以水治水之力大而功倍。”仁宗嘉纳之。
秋,河溢邵家坝。十二月,堵合未旬日,坝复垫,渗水,责基田赔帑。五年正月,坝工失火,积料尽焚,革职,留工效力。基田驭下素严,督率将卒守堤,动以军法从事,稽延者杖枷不贷,人多怨之。又官吏积弊惧揭,阴纵火以掩其迹。帝亦知基田性刚守洁,惟责其苛细,仍命随办要工,欲复用之。及邵家坝竣工,以知州用,补江苏太仓直隶州。逾年,擢广东布政使,调江西,又调江宁。十一年,因贵州铅船迟滞,降调,授户部郎中。
十三年,从协办大学士长麟、戴衢亨察视河南,基田请修复天然闸迤东十八里屯二石闸,靳辅所建也,足以减黄济运,且山石夹峙,无夺溜冲决之患,据以入告。帝嘉其留心河务,加道台衔,赐花翎。寻予太仆寺少卿职衔,稽核南河要工钱粮。十六年,以年逾八旬,乞休,允之,命来京就养,以示优恤。后议改建山盱五坝,特命与议。基田疏陈:“旧制尽善,不宜轻改。今仁、义、礼三坝石底损坏,跌成深塘,不得已为变通之计。请将仁、义二坝先改其一,俟大汛果见顺利,再议添所建。拟礼坝先筑草坝,非湖水大涨,不可轻放。”奏入,报闻。十八年,乡举重逢,赐三品卿衔,与鹿鸣宴。寻卒。
在潮州任上,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乾隆四十年(1775),重刊周硕勋修纂的《潮州府志》,他把《抄存潮州府旧志》一卷37面附于书后。并写一篇《小序》,云:“盟密、夏五,《春秋》慎书。事阅数百年,非见闻甚确,别有援据,未许轻议裁削。新志辑于乾隆壬午(二十七年,1726),自明洪(武)永(乐)以来,节行著述,臆删甚夥,士大夫尚藏旧刻。深惧年远,佚失无以征信来兹,录存一册,使后有考。乾隆四十年(1775)闰十月,太原康基田记。”道出他录存旧志的初衷在于保存文献,发扬潜德幽光。
第二件事,在北阁建韩江楼。“北阁在全山东,有石跨城,特峙河干。阁旧悬佛灯。江船往来,掩映如画,为郡城八景之一。韩江楼其下为长寿庵,旁有石级回环,幽深如洞。上通杰阁,游客多登临焉。”
离开潮州之后,康基田从此踏上治理河道的为官生涯。康基田为官清廉,抑强扶弱,深得民心,久管河务,精于治水。所著有:《河防筹略》、《河渠纪闻》、《合河纪闻》、《合河方彦》等。
在山东廉州他也留下了重要政绩。为繁荣廉州集市贸易,城乡物资得到交流,康知府恢复古卫民圩(在今东圩),在该集市“筑廑二百余”,方便各地商贾往来贸易。于是,廉郡“商旅辐辏”,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康知府还在全县推广蚕桑,鼓励农民种桑养蚕,抽丝织布。还捐俸建东坡亭、文昌塔等。去任之日,吏民攀辕百余里相送。在廉郡康基田热心教育事业,培养群众民士,扩建海门书院,裁减自己薪俸“以裨膏火”,规定在书院学习者,岁有试,丹有课,还亲自到书院监督,不容书院有违聿舞弊之事,由是廉郡学风日盛。
康基田还著有《茂园自撰年谱》、《霞荫堂文集》、《霞荫堂诗集》。晚年还编写了《晋乘蒐略》,共32卷,是一部大型编年体山西通史长编,上起唐尧,下迄明亡,记载了4000年的山西历史。在山西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深受后人景仰。
康基渊(据《清史稿》 四百七十七卷 列传二百六十四, 一百四十六卷 志一百二十一 艺文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基渊,字静溪,山西兴县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二十八年(1763)归班铨授河南嵩县知县。旧傍伊水有渠十一,久湮绝。基渊按行旧址,劝民修复。山涧诸流可引溉者,皆为开渠。渠身高下不一者,分段设闸以蓄泄之。田高渠下者,则教为水车引溉。凡开新、旧渠十八,灌田六万二千馀亩。巡抚上其事,优诏议叙,寻以忧去。服阕,授甘肃镇原,调皋兰,擢肃州直隶州知州。洪水渠岸峻易崩,基渊度势於南石冈引凿渠口,以避冲陷之害。野猪沟有荒田,无水久废。基渊询访耆旧,加宽柳树闸龙口,别开子渠。界荒田为七区,招民佃种,区取租十二石,给各社学,名曰新文渠。州东南九家窑,凿山后渠开屯田,旧驻州判主之,久之田益薄瘠,民租入不足支官役;基渊请汰州判,改屯升科,为筹岁修费,民於是有恒产。
基渊治官事如家事,博求利病。在嵩县,植桑教蚕,出丝甲於他邑。以无业之地,建社学三十二所。在肃州,开郊外废滩,种杨十馀万株。遍谕乡堡种树,薪樵取给,建社学二十一所。又於金佛、清水两乡建仓,以免徵粮借囤民房之累。革番、民采买需索,皆有实惠。为念其功,乾隆三十四年(1769)离任时,嵩民在老城二道街建“康公祠”以示怀念。后历任甘肃镇原、兰皋知县及肃州知州。任职期间,仍率民兴修水利,改屯归田,种树造林,建置社学等,善政尤多。乾隆四十四年(1779)擢升江西省广信府知府,肃州人拦道哭留。为纪念其功绩,建立“德政坊”1座,刻其善政16条于石。江西广信府土俗重男轻女,生女者多溺死不养。基渊发觉后,一面剀切教育,一面严令禁止,并为筹款救济。明令规定生女者要求报告官府,注册登记,以便稽察保护。一年间,全活女婴数千。上司推广其法于其他各县。不久卒於官。乾隆五十年(1785)其兄茂园将其移葬于黄河北济源王屋山下之任家窑。
著有《嵩民种田说》、《南圃文钞》、《家塾蒙求》、《女学纂要》及《嵩县志》31卷、《广信府志》26卷诸书。合刻霞蔭堂时文数十首。其事迹收入《清代七百名人传》。
康基命(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基命,字靖轩,山西兴县人,康基渊、基田之兄。父离世早,家贫,为使两弟读书,他留家耕种侍母。待两个弟弟有成,方到晋阳书院读书。为弟舍己,受时人赞誉。乾隆四十年卒。
康亮钧(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亮钧,山西兴县人,康基田之子。嘉庆元年以父荫历任工部郎中,直隶顺德府知府。嘉庆十八年(1813年),平河南滑县天理教教徒李文成之乱有功,加道台衔。后,以父年老请求归乡。
康绍镛(据《清史稿》三百八十一卷 列传一百六十八;又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绍镛,字兰皋,又字镈南。山西省太原府兴县(今属吕梁市)人,基渊子,清朝政治人物。嘉庆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擢鸿胪寺少卿。十八年,滑县教匪起,绍镛随扈,以畿辅、山东、河南地形险易,将帅贤否,各镇兵籍,列册进御,授仁宗知。会有大名民人司敬武等十余人佣工热河、锦州,闻畿南寇起,驰归,过山海关,官吏执之,诬其欲闻逆谋,命绍镛偕内阁学士文孚往鞫,白其诬,释之。劾副都统以下,论如律。历通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
十九年,出为安徽布政使。值大水,被灾者四十余州县,仓谷缺乏,库储不给,劝绅商输赀各恤其乡,与官赈并举,灾民赖之。二十三年,就擢巡抚。宿州、灵璧以睢河堤堰崩圮,比年患水,绍镛亲往相视,奏请修复;又筑无为州黄丝滩临江堤千二百余丈。先后捕获凤、颖等府土匪五十余人,置诸法。二十四年,调广东巡抚。
道光元年,诏各直省清查陋规杂税,绍镛疏陈,略曰:“广东州县所资办公,专在兵米折价。因产谷少,民间皆愿折纳,相沿已久。在训谨良民,向依旧规完纳,而刁生劣监,不能无抗欠。有于正数之内丝毫无余者,更有于正赋之内收不足数者,州县往往以赢补绌,自行补偿。今若定为折收额数,则所浮之价,悉为应输之额,其挂欠代偿,恐较前益甚。况贪官污吏,视所加者为分内应得之数,以所未加者为设法巧取之数。雍正时将地丁火耗酌给养廉,议者谓正赋之外又加正赋,将来恐耗羡之外又加耗羡。八九十年以来,钱粮火耗,视昔有加,不出前人所虑。兵米折价,与之事实相近。即能明察暗访,坚持于数年之间,断难远虑周防,遥制于数十年之后。至杂税及舟车、行户、盐当、规礼等款,名目不一,或此有而彼无,或此多而彼寡,愿者减其数以求悦,黠者浮其数以取赢。究其浮者即浮,数已定而难改;减者非减,事甫过而仍加。此时毫发未尽之遗,即将来积重难返之渐。其中更有强狡之徒,向不完纳平余,致馈规礼。今以案经奏定,在有司视为当然,在小民视为非旧,两相胁制,互为告讦。既不能指为官吏分外婪索,予以纠弹;又不能因民间不缴陋规,惩以官法:宽严两穷。是杂税诸项之难于清厘,较兵米折价尤甚。且各项所入,既名陋规,逐款胪列,上渎圣听,于国家体制,亦殊未协。事有窒碍,不敢不据实密陈。”疏入,与两江总督孙玉庭所议同,其事遂寝。
二年,召署礼部侍郎。丁母忧归,服阙,授广西巡抚。禁土司科派扰累,惩土民刁讼者,缉治逸匪,边境稍安。五年,调湖南,编查洞庭湖渔船,以军法部伍之,盗无所容。澧州诸湖,上承涔水,下泄洞庭,两岸悉垸田,地低下,泄水不畅,檄道府率属履勘疏浚,得可耕田万四千余亩,奏蠲淤田赋万一千余亩,从之。九年,入觐,面陈苗疆设立苗弁额数过多,依势虐使苗人,易激事端,请酌其可并省者,缺出不补,总督意不合,格不行。十年,召授光禄寺卿。寻值京察,以在湖南任内废弛,将四品顶戴,休致。十四年,卒。
清代合河(今山西兴县)康氏在乾嘉时期以科第起家于寒微,成为“一门四进士”的显赫家族,并形成了重学兴教的族统。其中康绍镛一支于刻书最有成就,其家塾曾于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二年之间聘请名儒李兆洛为师,并借他之力相继在广州和扬州刊成《古文辞类纂》、《七十家赋钞》、《骈体文钞》等文学选本。这些选本既为名家所编,又为名家所校,加之皆系初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文辞类纂》被誉为是“文章正宗”、“阅此便知为文之门径”,广受各文学大家所重视,并推荐为“人人必读之书”。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
康仪钧(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仪钧,基渊子,绍镛兄弟,乾隆三十三年举人、内阁中书。著有《学山堂书目》。
康纶钧(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纶钧,基渊子,绍镛兄弟,乾隆五十二年进士、陕西学政、内阁中书。
康文铎(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文铎,字声山,山西兴县人。基渊子,绍镛兄弟。嘉庆五年(1800年),由当地官府举荐为校官。精于占卜之术,曾被嘉庆帝召入宫中占卜,受到赏赐。
康维锦(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维锦,基渊子,绍镛兄弟,嘉庆十五年举人,署信阳州场大使。
康綜鈺(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藏珍本之《茂園自传年谱》)
康综钰,山西興縣人。由廩貢生遵川楚例捐鹽知事,嗣遵衡工例加捐運庫大使,分發兩淮,於嘉庆十一年十月初二日到淮,十五年題署廣盈庫大使,接奉部覆於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到任,扣至十六年三月十五日試署一年期滿,例應詳請實授,覆覈該大使勤慎供職,才堪造就,任內並無參罰案件,相應詳請會題實授等情到臣,據此該臣查得該庫大使康綜鈺年富力強,人尚明白,係屬稱職之員,與實授之例相符。相應仰懇聖恩,准其實授,臣謹會同兩江總督臣勒保江蘇巡撫臣章煦,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謹題請旨。
康兆奎(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茂園自撰年谱卷 上》)
康兆奎,绍镛子,正二品恩荫,刑部郎中。
康奉璜(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谱丛刊》藏珍本之《茂園自传年谱》)
公姓康,讳奉璜,字渭青,其先晋之兴县人,自高伯祖茂園河帅讳基田守怀庆时,爱城北偏之缑山村枕月山而挈丹源,筑屋为庄,官馀憇跡,至公始著籍焉。高祖讳基渊,先茂園成进士,官至广信太守。曾祖讳绍镛,清乾隆己末进士,官至两广总督。祖讳兆奎,福建延建邵道。父讳舆龄,江苏按经歷。公少失怙,兵燹之后家产荡然。母氏,吴姑苏望族也,设有典舖,令公肄业,其间如是三年,舅父吴子實先生督学广东,诏公曰:“汝薦绅裔,须弗替簪缨。”舅父偕其至粤,任委察试场。粤中枪替,衍为风俗。有求公关节,啗以重金,公坚辞勿为动。舅氏闻之喜曰:“真吾甥也。”任满回京复命,为公报捐巡检,留粤试用。初補三江分司后调江浦巡检。所之革蠧役,除陋规,多立善堂,以恤鳏寡,开便宜所,以惠行旅。种种善政,未易更僕。数曾以明察不贪,见称於康长素先生,通谱赠书恨相见之晚。光绪乙丑秋,三江雨甚决堤,公往复梭巡,上下游四十五里,日夜三四遍。又出赀,令民就堤造饭,抢护险工转危为安,活人无算。既而邻境又决口五十余丈,公不分畛域,勇往直前,卒庆安澜,邻民感德嗣。以所辖堤,每至秋汛,溃裂堪虞。祥宪准拨公帑银八千两,督绅修葺。工竣,邻绅援三江例,禀求撫台札饬公监督堤工,因以越俎之嫌,坚辞不许。比工程完固,邻方大悦,即名其堤为康公堤。已亥冬,公在江浦任,得亡弟耗,心大衋伤,且念老母无依,亟欲上禀告终养。或以缺美可惜,劝阻之,公泫然曰:“弟死母必甚思予,而犹贪恋一官,何以为人子矣,”遂弗听,解组归,太夫人已逝世。入门恸哭,几於滅性。自此居乡学稼,无复宦情,养竹观书,兼权家政。居恒好治生产,有棄业者,则高其值而償之,当地逺年,回赎勿靳也。其待人宽厚如此,晚慕同善社拈准,备闻性道之原,久钦领天恩,虔心向道,逢人诱勸,普渡懷方,洎乎德满功圆,溘然西去,善哉。原配张宜人蚤卒,继配郭宜人生志仁先公,卒。又娶俞宜人生志信,法政专科毕业,荐任职署理孟津县知事,女四,长适同邑卜昌王惟孝,次未字殇,三适菱湖王韻儒,四待字。孙二良知、良能,俱幼志仁出,孙女二,长适同邑太史杜友梅公之子济民,志仁出。次未字,志信出。公生於清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卯时,殁於民国十五年夏历七月初七日未时,享寿七十四岁。越明年丁卯春暮之吉,志信将奉公櫬暨俞宜人之柩,啟同张、郭两宜人合葬於济源芒山之麓,知予舆公交莫逆,能道其平生倩誌其墓而铭之,铭曰:
月山之靈,丹水之精,磅礡欎積,笃生善人。委乘资養,清白娱親。珠江珂里,隐见興仁,比闻大道,明善诚身,纪高尼父,悟性归真,衍阳待诏,兜率栖神。历年六萬,吉石永贞。
——清授奉政大夫康公渭青暨德配张宜人继配郭宜人俞宜人合葬墓志铭
康若琏(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若琏,山西兴县人,尚未成年,父兄离世。他艰辛劳作,竭力抚养幼侄寡嫂,偿还兄长欠债。直到个人病重,将家产均分儿子与数侄,并把儿子所得让与有残侄子。此行为受到时人称赞。
康廷杰(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廷杰,字俊卿,山西兴县人。乾隆年间,任浙江仙居县令,灾荒之年未按标准征税,考核下等,降职妙山司巡检。
康弟度(据《清史稿》 四百八十二卷 列传二百六十九)
康弟度,字子琴。道光十五年举人,以大挑知县分发广西,署池州知州。广西贼起,度伐木为栅,因山势联络,坚固可守。贼退,以病告归,至家遂卒,年五十七。度洽熟经传,尤长《礼》学,时称“二侯”(与侯康)。嘉兴钱仪吉尝称其研核传注,剖析异同,如辨懿伯、惠伯之为父子,三老、五更之为一人。证明郑义,皆有据依。所著书为夷寇所焚,其说经文,刻《学海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