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氏名人(十)

浏览: 次 日期:2015-08-16

明代康氏名人(40人)

 

康  炅(据《惠安县志》、《康朗诗文集》) 

《惠安县志》卷二十七,二十二:康炅,字致明。少孤,祖母髦病,事之至孝,寝食几废。与人无竟,乡里有事争者,平心解之。及子贵受封,当事式庐,毫无私干。有武弁陷大辟,行金求解,力辞之。布衣藿食。贻子书,惟以忠君爱国为拳。子为司寇,治郧贵狱,祸且叵测。佥宪两浙,复忤权贵意。闻之喜曰:“是吾志也”,殁,邑令哭之以文曰:“治家以礼,处乡以和,相见以公。”有万石、彦方之遗焉!子郎、朔、瑚。

明敕封承德郎刑部主事松山康公暨配封安人周氏合葬墓志铭:公讳炅,字致明,世居惠南乡松洋山下,别号松山。其先盖李姓也,元初有九世祖承母康氏业,遂因其姓。世业耕读,间游邑痒,未有显者。然自始祖贵南以至曾大父献皆以忠厚质行,称于闾里。

公生八龄,而父悫轩公、母蔡氏继殁,旁亲皆尽,茕茕孑立,鞠于大母(祖母)唐氏。少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比长,贯穿百家,涉猎史传,下至阴阳星术,靡不通晓,虽博洽之士,弗及也。性明达敦笃,自少至老,与世无竞。乡邻慕其德。有不平者,相与质焉,退皆心服。尝有其父死而污邻以故殴,坐重辟者,公恶其悖也,率众白之郡,事竟释,而口不言德。其平心卒物类如此。好义乐施,常以赢馀周戚里之贫者,不责其偿。悫轩公殁,有负百金之贷者,遗券尚存而不问。都献君既登第,历官所至,辄移书以三事为戒:家居,谢绝请托,希至城府。故自布衣至封君,先业之外,罕所开拓。唐大母既髦,病失明,卧床席者累年。公养生丧死,情礼芜尽。有祖姑适海滨公,老而孤,乃迎养,终其身,孝敬不衰。莆有林生者,教读于里。公时未举子,乃延而馆谷之。乃归,赍送其备,林生感激,以昌后为祝。迨诸子生,稍知习誦,则亲督教之,常至夜分,尤隆延师之礼。性乐披览传记,山中有暇,未尝释手。遇知己,杯酒为欢,肺腑俱罄。间谈古今典故,舋舋忘倦。于世俗玩好无所羡,独爱菊,手植颇多,间以水墨写之。尝谓慕渊明、摩诘之为人,雅尚朴素,不事华饰。

既以子贵。受褒封,年几六十矣,衣服举止,不异韦布。非甚远出,不假舆马,遇之者不知为封君也。常以葛布草履,课耕阡陌,逢田夫钓叟,即班荆谈笑,无复町畦。岁时乡饮,邑令辄虚席迎之,多不赴。嘉靖辛亥(三十年,1551年)正月,都宪君自广西以庆万寿归省,邑令复固请。公曰:“今强为令一出,后不复出矣。”生平寡嗜欲,体常清健。至是七月四日,忽遘疾,犹起居如常。十二日夜半,起坐中堂,既反箦,遂不起。距生成化辛丑(十七年,1481年)四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一岁。讣闻,闾里悲涕,搢绅嗟悼,县官以文哭之曰:“公居家以礼,有万石之遗;处乡以和,有王烈之遗;相见以公,有灭明之遗。”乡党以为确论。

前娶周氏,早卒,无子。继安人周氏,其妹也,为二十七都耆民周森之女,温慈惠和,勤俭孝谨。始归之时,家始衰落,舅姑俱逝,独与公苦心立业,以起其家。事唐大母病,摩搔瀚洁,曲尽其诚,汤药必亲。待亲戚,抚僮仆,各有恩意,终日无疾言忿色。虽封安人,而布素如初,纺织之勤,至老不废。中外翁然称为贤母云。生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嘉靖戌午(三十七年,155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七十三。子三:长朗、朔、瑚。孙六:士晋、士靖、士迪、士集、士素、士升;女孙六。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致仕奉诏进阶一级,前南京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右春坊,太子谕德芜侍讲,国史编修,同修《大明会典》,莆田康大和撰文。

康  朗(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惠安县志》;《康朗诗文集》)

康朗(1508—1574年) 字用晦,号磐峰,明惠安县前康铺坑柄(今螺阳乡五音村)人,幼“有异质,端方凝重”,读书过目不忘,咸夸“神童”。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嘉靖十四年登进士第,初授刑部主事,彊直著声。曾复审武定侯郭勋一案。郭勋系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袭武定侯,封翊国公,善于迎合上意,嘉靖皇帝“大爱幸之”。由于他“怙宠,颇骄恣”,“作威植党”,“罔利虐民”,遭到言官的弹劾,而被下“锦衣狱”,镇抚司判其死刑。嘉靖帝不得不令三法司复勘,交由康朗审理。当时郭的亲眷尚有官居显位者,特别是嘉靖皇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旨”。前后办理郭案的官员大多受到排挤和陷害。康朗忠于职守,“檄置武定于庭,责以大义”,按照明朝颁布的法律拟奏,“论勋罪加等,斩;妻子给付功臣家为奴,追夺勋封爵”。由此直声震朝右。旋升郎中,再擢为浙江佥事。时浙江有富豪王金箔,为非作歹,“犯大辟”(判死刑)。恰逢宰辅夏言路经浙江,王乘机买通,求夏替其宽解。夏言凭借权势欲为王解脱,但康朗铁面无私,依法判王金箔死刑。夏恼羞成怒,要礼部尚书徐阶上书弹劾康朗。徐阶早闻康朗声名,才免遭害。于是,浙江百姓皆誉他为“铁汉康夫子”。后来朗升广西参议,分守柳庆,巡抚属邑。因督饷有功,受到旨令嘉奖并赐白金和文绮(丝织品)。由于他勤政爱民,颇得百姓拥戴。南宁民众把掘地得到的一口东汉马伏波时期铸造的“金洪钟”呈献给他,康朗虽知这是无价珍宝,却没有接受。嘉靖二十九年,康朗晋京入贺,适逢蒙古俺答汗叛乱,攻右北口,掠通州,进逼京师。嘉靖旨令有才望的藩臣防守都门,康朗应诏固守西城。太宰李古冲荐康朗才可大用。但此时朗因丁外忧,守制归家。服除后,起补山西参议,并擢升为山东副使。极好严嵩的义子赵文华,以工部侍郎奉命往山东“视师”,所到之处官吏们都要奉承送礼,康朗鄙视其人,仅以“空函迎之”。赵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但他深知康朗的厉害,不敢惹他,只是无可奈何地“怒目叱去”;康朗嗤之以鼻,不予理睬。不久,朗转江西左参政,擢升为欲按察使。管理财政的官吏进献盈余库金2000两,朗不受分毫,仍存入府库。

  其间,严嵩占家乡江西分宜的大片田地营建私宅。江西按抚慑严权势一味顺从,身任参政的康朗“独力持不可”,终使严嵩野心无法得逞。老百姓夸他为“康夫子,石圣人”。后康朗调河南,晋升佥都御史,巡抚郧阳(湖北辖)、汉中(陕西辖)。时回民和汉族居民发生争执,官府欲逮捕回民,回民逃入山谷,啸聚数千人。陕西制、派军兵备进行围剿,要康朗会兵。康朗复信力陈宜抚不宜剿,没被采纳,结果剿而无效。朝廷只得派朗前去安抚。康朗主张“只要归顺,不咎既往”。回民见朗,罗拜加额曰:“勋阳都院耶,是仁信有声,必不我欺。”遂解散去。陕西制军恨朗不进军协剿,嫉其招抚成功,有意排挤康朗。最后,康朗升任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贵州,兼督抚湖北、川东等地。“恨朗者谓朗久官宜去”。康朗没去赴任,请求解绶归里。后来盛御史荐朗“严正如包孝肃(包拯),忠诚如司马君实(司马光)”,福建按抚也六次上举荐之书,都未被重新起用。万历二年(1574年),康朗奉诏进京。是年十一月,途中于福州病逝。墓葬仙游县枫亭南岭下锦屏山。子士晋,举人;士靖,生员。

所著有《中丞诗集》10卷、《中丞文集》10卷、《海内诗文抄》12卷、《温陵文献》16卷、《止戈成略》8卷等。三山(福州)林应钟赞誉他“文思瑰奇雄伟,不亚于遵严(王慎中);其五七言诗,有王、孟(王维、孟浩然)之致”。康朗(磐峰)与张岳(净峰)、戴一俊(卓峰)并称明代“惠安三峰”。 

康  朔(据《泉州府志》卷五十九,《明笃行》之十一;《康朗诗文集》) 

字用复,惠安人。郎弟。励志好学,督学田汝成试其形势策,奇之曰:“此子足迹殆遍天下乎?”尝自铭座右曰:“中庸五弗措之训,可以为学;曾子三自省之旨,可以立身;孟氏三自反之沦,可以居乡。”嘉靖癸卯领乡举。时兄郎佥浙宪,邑子奉弊请关说。朔署其屏曰:“断手不操官府之笔,去舌不诘奸诡之谭。”己,兄开府郧阳,借途入楚,所属吏馈遗,概不受。居家,布衣藿食,绝意仕进。以例遥授都察院都事,致仕。朔居丧,水浆三日不入口,哀毁骨立,三年不入内舍。遇祖父母、父母讳辰,斋素三日,哭泣哀慕。婚冠一衣一冠,必依家礼。屡延乡宾,不就。邑令匾其庐曰:“圣世逸民”。年七十七卒。病笃时闻冢妇殁,曰:“岂可以不任废服?”加衣冠身首乃绝。子士迪、士集、士素俱生员。

康士迪(据《泉州府志》卷四十二 明列传八十五;《康朗诗文集》) 

字彦哲,惠安人。都事朔长子。驯事励学,选贡。铨丞无锡,而理捕最剧。俗劲斗,士迪惩其尤者,稍敛戢。又水陆关常十薮盗,尽侦得其奸状主名,盗贼屏迹。谳狱得情,民无冤者。嗣丁外艰。补任合浦,治如无锡。调王府审理。归,囊橐萧然。乡邦三致宾席。卒年七十六。

康大和(据 《明史》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号砺峰,官至明朝工部尚书。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少时笃志好学,聪明伶俐,被称为“神童”,颇受老师器重。因家道清贫,先后到水头朱子宫和赤岐狮子岩等地拜师苦读,辍学后挑盐卖鱼为生。他虽然麻脸,其貌不扬,但饱学多才,名扬四方。 明嘉靖十三年(1534),廿六昭华的大和,前往九鲤湖祈梦问卜前程。是夜宿住九仙祠,他在仙翁神像前虔诚焚香,祈求仙人赐其衣锦返乡,耀宗荣祖。须臾间,他仿佛步入一座辉煌寺院里,望见经座内一位老和尚在聚精会神地挥毫书写,他正欲上前向仙翁请教梦示,忽而不见所在。对于这一梦喻,大和不解其意,回家之后,仍勤奋苦读。  

   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闱,康大和入京应试,果中二甲进士第九名。选庶吉士,授翰院编修。嘉靖十七年,丁内艰。三年服阕,于嘉靖二十年,补任同考会试及预修会典。嘉靖廿八年,主试顺天府。与宦官赞同事,录文多出于大和之手,遂迁任右春坊谕德。嘉靖三十二年(1553)主持会考武举,是年迁升侍讲学士。   

当时,严嵩揽权,结党营私,大和秉性纯朴耿直,绝迹权门。出仕后将近20年,未获升迁。嘉靖卅三年(1554),大和探亲重游九鲤湖。留下诗云:“二十年前此地游,湖光山色两悠悠。此日重来湖上望,松风吹雨浪花浮。蓬莱胜景无今古,药炉丹灶翻龙虎。游人已许探玄机,名利纷纷何足数。我今到此意何如,欲行俗虑渐消除。玉堂金马竟何益?欲行不行空踌躇。君若不见钱若人,学士勋名高太史。又嗟不见陈希夷,终南高卧老明时。又夫出处非无意,火灭字画岂相疑!急流勇退真同调,试向仙翁一问之。”他回忆当年乞梦的情景,历历在目。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1555)。帝念大和视篆勤谨,诏晋南京礼部侍郎。适逢河洛寇发,都御史李某请城凤阳建城及移高墙,土民聚集在泗州上阻拦。朝廷派遣康大和同南京工部侍郎林庭机前往核实此事,众人都说:“中都乃帝业所基,陵寝所在,建城之事重大,不敢轻议”。于是,仅迁移高墙,城池仍为旧址。士民当作抚臣,不便阻拦上奏,此事就逐渐平息下来。   

康大和职守南京礼部八年,没有上调,感到自己这一生大概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郁闷之余,作《拙官赋》以自嘲和明志。到嘉靖四十年(1561),康大和又被晋升南京工部尚书。当时任南京工部侍郎的林庭机是大和的同年进士,故二人十分投契。一日,大和偶对林庭机谈起青年时到九鲤湖祈梦之事,林听毕顿有所悟地对大和说:“你名大和,梦见和尚在书写,连起来不就是‘和尚书’了吗?看来你官至尚书,九仙早已预示”。 大和听了林的圆梦之论,自然心悦诚服。   

康大和升任南京工部尚书不久,风闻严嵩党羽欲构陷于他,便自引咎骸归乡,但皇上未允。一年后,他再次上疏,自陈休咎,圣上看难以挽留,只得诏准其致仕回家。适逢兴化郡城正沦陷于倭寇,大和只好侨寓嘉兴朋友家,三年后始归故里,住在莆田城里花巷(今花门巷)安度晚年。十年之后,他与冠林云同及辈诸儒共倡诗社、咏诗对答赋词。专邀里中耆宿入社,人称“尚书社”。那时,兴化郡守吕一静,邀请康大和同城中几个有才学的人,续修郡志。书稿完成之后,大和认为初稿出于众人之手,其中有失实之事,必须重新加以修改删定,众赞同其意见,遂以修改。   

康大和出身于贫困农民,为官敦厚朴实,不事表举。年轻时被林贞、肃俊所器重。在学馆时他曾书写“学林”二字于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机。他还常说:“庭机吾所不及也”。可见他为官为人很谦虚的,一生著作《砺峰集》二十四卷。万历三年(1575)康大和主持纂修《兴化府志》36卷。因年老力衰,积劳成疾,于万历五年(1577)鹤驾西归,享年70岁。万历六年,赐葬于华亭云峰村,墓前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

康四维(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山西绛县人,崇祯七年(1643年)武进士,授阳和县守备,后擢升山西都司佥事、广西掌印都司,与其妻同被农民义军杀。清朝建立,赐其谥号烈愍。

康正宗(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宾峰,邵阳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曾知广昌县。归后受聘与宁梦龙纂修《宝庆府志》。著有《游涉集》、《广骚集》、《兰闺总谱》、《崔莺莺辨》等。

康从理(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从理(1524-1581) 字欲卿,号二雁山人,浙江永嘉人。为人豪侠仗义,喜军事。时倭寇频扰我东南沿海,他与刘子高率众奋起抗倭。著有《二雁山人集》。

康济民(据《中华人名大辞典》) 

 明章丘人,笃行善仕,尝有少妇被盗,凭高垣呼救,济民念即急不可废礼,命童子梯下之。官刑省掾。

康  女(明代-百度搜索 康姓-百度百科) 

 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康丕扬(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山东陵县族谱》)  

字士遇,号骧汉,明朝后期山东陵县人。明洪武年间由北平府玉田县移民陵县的康氏家族七世孙。明神宗万历壬辰(1592)进士,先后任宝坻县知县、密云县知县、山西道监察御史监管河东盐政、辽阳巡按兼学政,后署理两淮盐课。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告老还乡,崇祯五年(1642)秋卒,享年81岁。著有《北台疏草》2卷、《按辽疏草》6卷、《按晋疏草》6卷、《三关图说》、《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德录》1卷、《千秋镜源》60卷、《广古传信方》5卷、《集闽方》4卷、《宫传方》3卷、《东坡先生外集》86卷、《韩魏公集》30卷、《白氏长庆集》4卷、《评》4卷、《公移尺牍四六诗文》84卷、《栖凤馆遗文》1卷、《东方先生文集》。其中,《三关图说》(该书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本,今台湾和上海图书馆有藏。)、《东坡先生外集》(该书现藏于重庆图书馆,2010年11月,被重庆市公布为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东方先生文集》(该书虽然流传不广,但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均有收藏。)三书仍存于世。

康绍文(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兴安州(今陕西安康)人,诸生,流贼破城,缚其父,欲加害,绍文告贼愿代父死。父得释,绍文遂被害。

康新民(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朝末期四川合州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第3甲进士。崇祯年间,官至大理寺卿,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

康承爵(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德徵,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浙抚中军、神机营游击、广西左参。崇祯初年,擢升副总兵。后出守广东,击败惠州山寇。明朝灭亡,回归故里。

康正谏(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徽州府祁门(今安徽祁门)人。举人,明朝末年曾任和州学正。崇祯八年(1635年),农军攻陷和州,他携妻汪氏、儿媳章氏投水而死。明彰其忠义,追赠为国子监丞。

康   缙(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第3甲28名进士。授舟阳知县,镇江府同知。皇帝制曰:“忠良之史,亲民上德,特授康缙为文林郎”。明洪武十年。

康   寜(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直隶井陉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第3甲129名进士。

康   頮(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第2甲48名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右评事,任石阡府知府。

康  琰(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第2甲1名进士,知夔州、南雄二府,代行广东参政。

康汝芳(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直隶祁门人,明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第3甲35名进士。

康   珪(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第2甲19名进士。任刑部员外郎、桂阳州同知。

康   蚧(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第3甲102名进士。授礼部主客司主进员外郎,擢思府知府。

康   文(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西石州人,明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第3甲14名进士。

康绍宗(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东武州永清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第2甲29名进士。

康  纪(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康氏族谱》)

 江西泰和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 第3甲3名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敕曰:“康纪经术专门,甲科高策,操持清慎,克笃奉公,特进文林郎,登崇钦哉。”弘治十八年。

康世臣(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陕西神木人,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 第3甲30名进士。

康天爵(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西临汾人,明嘉靖二年(1523) 癸未科 第3甲175名进士。

康世隆(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西咸宁人,明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 第2甲45名进士。任湖广靳水知县。

康迪吉(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东章丘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 第2甲93名进士。

康迪吉(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东章丘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 第3甲70名进士。

康世耀(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直隶完县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 第3甲187名进士。

康梦相(祖)(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 第2甲66名进士。中宪大夫、布政司。

康元积(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湖广衡山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 第3甲第2名进士。授大常寺博士,敕曰:“元积博学雄文,朕甚嘉之,授文林郎,以赞朕神人之治。”万历三十年三月。

康应乾(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直隶鸡泽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 第2甲10名进士。

康四海(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西安邑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 第3甲79名进士。

康尔韫(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福建厦门《康氏族谱》)

康尔韫(1591-1629),尔字辈,別名我待、计部,字叔玉,号彦英,明末福建同安豪山人。厦门市同安区豪山康氏第十三世祖;明万历三十七年举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 第2甲16名进士。

其父康若山,又名止轩,字甫、称太封祖;先父殁世之后,时万历四十四年探花、东阁大学士林钎曾为之撰写墓志铭《累赠中宪大夫止轩康公太恭人洪氏誌铭》。是殁三年,而计部始成进士。后乡饮宾封其父为“中宪大夫”;母洪氏,弟曰彦赞。公娶吕氏恭人,生女玉环,嫁霞岐进士柯凤翔第三子柯升自为妻。子莫考。

公九岁始读,曾在豪山圣果院就读,继之在安仁里南风院就读,万历中后期间,与叔辈等招群结茅于慈云山石书房,潜心攻读举子大业,经冬不辍。万历三十七年(1609)岁次己酉,果中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时泉州知府姜志礼曾为之题书“文魁”匾额;万历四十七年(1619),韫二十九岁年,荣登己未科进士,时之钦差提督军务兼抚巡福建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士昌,曾为之题书“进士”匾额。康尔韫的荣显,给同安豪山康氏家族带来了莫大荣光。时万历三十七年,尔韫考中“文魁”,豪山因此兴造“魁星石塔、并筑礤塘”;万历四十七年,韫荣登进士第,时“皇赐跑马插青”而尽得豪岭一带山脉和今之凤南“康山”;康山自明万历起因此而得名至今,它是豪山康氏的明清祖业。

为官期间,韫历任户部主事、云南清吏司郎中、浙江清吏司郎中、督河西税课,管通州厅。公勤于政务,以身作则,时通州运河水浅、舟行艰难、粮饷不前,公亲履河干,立风雪中督之,而得挽运如期。他清正廉明,不谋私利、不谒权贵,朝廷彰其不染毫厘,严纪守法,诰赠“中宪大夫”,居官四品。明天启末,由于朝纲无力、一片混乱,宦党操权,兖州一带的贪官污吏,势力庞大,又相互勾结,朝廷无奈,民不聊生;崇祯元年,朝廷特敕令其出任兖州知府,铲除腐败。公深知此任艰难,但他还是历艰再任;由于时之兖州,腐败成风,时康增矩(前山五房祖、邑庠生、韫之五叔)特随之抵达兖州,当其师爷,助其理案。公忠于朝廷,铁面无私,汰狱革耗,对兖州一带的官僚腐败严加法办,并平了诸多冤假错案,使当地呈现国泰民安的新局面。公因此而得罪了当地黑势力,崇祯二年岁次己巳,暗被谋害。兖州的黑势力就虚造假明堂,上报朝廷,称康尔韫系“因积劳成疾而告归”。终年三十九岁。

康尔韫辞世后,皇赐国葬,墓择葬在今坂头水库后的苧溪内官寨狮头崙纱帽山上,其亲属及属下一行随之迁居苧溪内官寨守护,康氏在官寨一带购买大片山业,故官寨一带的山业,也属豪山康氏家族的明清产业(1998年12月,康尔韫墓被定为厦门市级文保单位)。

康承祖(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江西泰和千秋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 第3甲108名进士。广东佥事。

康元穗(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江西泰和《康氏族谱》)

 江西安福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 第3甲229名进士。浙江温州府瑞安县知县,授文林郎。敕曰:“元穗通才练识,雅韵清标,播礼乐玄歌舞于四境,特授文林郎,以励成绩,永为家学之光。”天启三年三月,父母并妻室俱叨敕封号,统谱祥焉。

康姬鼎(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陕西郃阳人,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 第3甲90名进士。

康运泰(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山西清涧人,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 第3甲163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