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氏名人(八)

浏览: 次 日期:2015-08-07

              

明朝康氏名人(18人)

康茂才(《明史》  卷一百三十  列传第十八、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康氏族谱)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明朝开国大将。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1370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推忠翊运宣力怀远功臣,光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右柱国”,蕲国公,谥武康(有说:武義)。葬于金陵应天府上元县钟山乡之幕府山,上亲临祭奠,而百官继之。祭帏相望联络原野,时人以为荣。

明太祖曾在鸡笼山为开国功臣设立“功臣庙”,康茂才也位列其中。

其曾祖:康文广,追赠中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护军、京兆郡公

其祖父:康德懋,追赠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京兆郡公。

其父亲:康寿,追赠荣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柱国、蕲国公。

康茂林(据《宋学士全集》卷十七)、百度百科、康氏族谱) 明朝开国大将。与康茂才兄弟二人为朱元章手下大将,明朝建国后,封康茂林在山东青州府为衡王,建衡王府。

康  鉴(据《宋学士全集》卷十七)、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康铎传,康氏族谱) 迁琼始祖康鉴,湖北蕲州人。父茂才,与兄弟铎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太祖亲书“康二子,谨承先业,爱尔勤功”赐鉴及铎,以示宠待。茂才卒,鉴袭父任指挥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携全家老少到海南卫安置,落籍琼山官隆(今云龙、谭文)。

康  铎(据《明史》康茂才传,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  字伯声,明茂才子。洪武三年,以父功封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颁“世券”。十岁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明太祖赏赐他金牌,刻“蕲春武毅公”五字,置于其帽。又亲书“康二子,谨承先业,爱尔勤功”赐康铎和他的庶兄康鉴,以示宠待。八年,督民垦田凤阳。十六年,率兵征辰州(今湖南沅陵)蛮,平施、叠诸州,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又从征南将军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破华楚山诸寨。卒于军,年仅二十三,追封蕲国公,谥忠愍。

康  渊(据《明史》康茂才传、《宋学士全集》卷十七)、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康铎传) 康铎子。铎卒,渊幼未袭,授散骑舍人,已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俟十六岁袭爵,值龙驭升遐停实授。公禄二千五百石。弘治末,录茂才后为(康永,为康铎的玄孙),荫袭千户。

康  铣(据《明史》康茂才传、康氏族谱)  明茂才元孙,正德年间,兵科给事中戴铣奏封元孙康铣为南京锦衣卫正千总。

康孔高(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初祁阳教谕。永乐初年,入京朝觐,顺路探母,母疾,侍母九月,无赴任。刑部预罪之,明成祖曰:母子数载不见,难分离,且母疾,可谅。诏恢复其职。

康  祥(据 《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朝前期大明府南乐(今河南南乐)人,侍父母颇孝。明宣宗宣德年间,礼部褒赞之。

康  寿(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前期将领。明成祖永乐年间,任河州卫指挥使。二十二年,与都指挥使李英征西域之乱,斩获颇多,得擢升。

康  泰(《元史》卷四十五 本纪第四十五 顺帝八;《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  胡美;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朝将领。元降将。元末陈友谅部将。元顺帝至正十八年五月,陈友谅遣康泰、赵琮、邓克明等以兵寇邵武路。泰,陈友谅之江西行省丞相胡美甥。胡美遣使郑仁杰诣九江请降,且请无散部曲。太祖悟,赐书美。美得书,乃遣康泰至九江来降。太祖遂如龙兴,至樵舍。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粮储之数来献,迎谒于新城门。太祖慰劳之,俾仍旧官。美之降也,同佥康泰、平章祝宗不欲从,美微言于太祖。太祖命将其兵,从徐达征武昌。二人果叛,攻陷洪都。达等还兵击定之。祝宗走死,执康泰归于建康。太祖以泰为美甥,赦勿诛。

康  荣(1395-1442)(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孟嘉,江西泰和人。年少时勤学,家虽贫而有志,明宣宗宣德年间举贤良,任广西按察司知事,后擢升御史。卒于官。

康彦民(《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江西泰和人。明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先知青田,调仪真,后历巴陵、天台,并著名绩。永乐初罢归。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台。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御史以闻,宣宗叹曰:“彦民去天台二十余年,民犹思之,其有善政可知。”乃用为江宁县丞。

康  庆(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湖北襄阳人。初以太学生的身份署理监御史,后任知县,擢升知州,因事免官。起复任御史。明宣宗宣德年间任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宣德七年十二月年致仕。

康  麟(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广东顺德人,字文瑞,景泰05(1454)年甲戌科第2甲第6名进士,授御史,擢升监察御史,天顺年间(1457-1464)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发奸如神,以刚直见忤去。工诗,尝以韵类集唐诗为《雅音汇编》十二卷。

康   骥(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德良,江西泰和澄江镇文汲人, 明景泰05(1454)年 甲戌科 第3甲第100名进士福建转运使、监察御史,天顺初石亨.曹吉祥窳弄威权,骥与十三道御史抗疏论其奸,下诏狱,拷掠备至,不少挫,既得释,巡按山东,风纪肃然,历福建按察使。

 

 

 

康海族系名人

康  政(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文政,由祖籍河南固始县徙居陕西武功县长宁镇,是为武功康氏。《康对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四《先公墓碑》:“上世河南固始人。始祖讳政,始徙来居武功长宁。生子讳廷瑞。”《康氏族谱》:“文政公生宋之末。时遭天下大乱,乃与固始人西来关中,而文政公居武功长宁,子孙至今世家武功云。”“文政公富财善货殖。始由固始来,但千金即尽散。千金募壮男子垦膏沃土,作善饮食食垦者。诸垦者说得善饮食,皆争诣求垦。明年渐获至五千石,即散五千石食亡食者。来年诸亡食者人人倍息偿文政公,文政公乃不肯受倍息,受其半息。”

康廷瑞(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子安,康政之子。《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元,康氏讳廷瑞,字子安。读书长宁西门原上,有弟子数百人宗师子安,明性理之学,于是称之曰‘西原先生’。后辟为兴化训导。”配高氏,继樊氏。生子六:长子康世孝,字仁叔;二子康世友,字成叔,为元县尉;三子康世睦,字敬叔;四子康世婣,字和叔;五子康世任,字允叔;六子康世恤,字赈叔。

康 珙(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君礼,世睦第二子。生三子:康汝诚、汝楫、汝明。

康汝楫(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乾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字济川,号东里。康珙次子,康世睦孙。《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以儒术起家,洪武初举明经为武功县学训导,初任燕王府长史司录事,为燕王朱棣部下久矣。后任四川安乐县知县,颇有政绩。明成祖即为后,念其旧,擢其为北京行部左侍郎,赐玺书留北京辅皇太子。凡城守置治事皆听便宜行之。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卒,明成祖追念其旧功,任其长子康爵为上林苑左监正,季子康禋为左监副,次子康年贾在外,赐千金、镪数十千贯,敕所在毋税,关津吏毋得诘察。洪熙元年赠为资善大夫工部尚书。

康  爵(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以德,号竹轩府君,汝楫长子,以父荫授上林苑监正,官至中议大夫赞治尹、南京太常寺少卿。《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讳爵字以德,在上林即条陈山西苑户久役之苦。上皆从之。累迁南京太常寺卿” 

康  禋(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以敬,汝楫三子,以父荫授上林苑监副,《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有文名。官至右通政。”

康  举(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德安府仓大使。

康  健(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健(1405-1480)字自强,号冻松府君,康爵之子。荫授通政司知事,以禄奉祠祖父—尚书汝楫。《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讳健,字自强。天顺初有诏起尚书孙应祀者,受通政司知事。”《康对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四《先公墓碑》:康健生时,康汝楫方在行部。一日太宗召汝楫曰:“闻先生有孙,此可慰老景矣。已命左右记,待长时录用报先生,今宜与先生贺。”乃赐宴及马匹、钞币若干,又赐国师轮子曰:“善保护,善保护!”康健生五年,汝楫卒。及壮,随父康爵居南京。康爵卒,英宗复大宝,召录汝楫子孙。康健至吏部不礼,尚书大夫怒,竟欲不与官职,部尚书不肯,乃请授康健以通政司知事,俾以禄奉祠尚书汝楫。健受知事归二十年,病痿不履,痿三年而卒。夫人袁氏,浙江按察司佥事袁溥之女。生五子。

康  佐(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武功县浒西庄人,康禋之子,康海的叔祖父。精于医,特长脉法。以脉象能预决患者隔年生死,历千百人不爽,誉满城里。明成化年间,被推荐任县医学训科。著有《医问三卷》、《杂治略五卷》、《脉法一卷》。

康  镛(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镛(1430-1492)字振远,自号已庵。康健之子,兄弟五人中最长,人称“长公”。成化八年贡入太学,曾为平阳府知事。时为“关内三才”之一,著有《已庵集》。子二:阜、海。《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镛,字振远,世称康长公。以文章名世,目曰关西夫子。仕为平阳府知事。······以次子海赠翰林院修撰。”

康  锡(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锡(1439-1507)字振禄。康健第三子。成化贡生。藁城县丞。《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锡,字振禄。成化贡生。藁城县丞,士民称廉直。”《藁城县志》卷四“县丞”:康锡,武功人。子二:长康淮字德疏;次康漯。

康  銮(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銮(1446-1507)字振声。康健第四子。善贾,曾助金于边,为义官。《武功县志·选举志第七》:“康銮,长公弟,浩父,赠户部主事。”《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銮,字振声。负幹济才。弘治末,西虏入寇,岀金助饷。子浤、浩、洋、河。浩、河成进士,以浩官封户部主事、河官赠知府。”

康  锦(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锦(1450-)字华伯。弘治十二年贡生,仕为长州县丞、常州府知事。《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锦,字华伯,有文行。弘治贡生。长州县丞、常州府知事。”子五:长康泽字德宣,县医学训科;次子康润字德温;三子康翰字德绥;四子康淳字德一,嘉靖贡生;五子康濂字德周,《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康锦“子濂,字德周。嘉靖贡生,裕州学正”。 

康  阜(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阜(1458-1476)字德瞻,康镛长子。有《康德瞻集》。《康对山先生全集》卷三三《兄德瞻先生遗集序》:“康氏讳阜,字德瞻。关中武功人也。父曰平阳府君,生二子,曰阜曰海。阜生十有九岁死,死之日海才生一岁,···又廿有一载,海始读先君之遗书,乃知兄善文辞也。”

康  海(据 明史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海(1475-1540)  名德涵,号对山,别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武功镇浒西庄人。康镛次子。海自幼机敏,童年事邑人冯寅为蒙师,习小学,“凡洒扫应对之属”,冯出仕后,又入关中理学名家习毛诗。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镛从平阳知府任上归田,尝为之讲授古今贤圣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戏如忘,父怒欲捶楚,问所授,海从容复述无可责。孝宗弘治七年(1494)入县学,时提学副使杨一清督学陕西,见海文,盛赞其才,言必中状元。24岁与三原马理同举于乡,次年赴京会试落榜。弘治十五年(1502),海28岁复参与会试,顺利通过殿试对策称旨。明孝宗弘治十五年三月庚寅(赐康海等进士及第),遂登进士第一,大魁天下。康海在殿试对策中,仗义执言,力陈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兴利除弊,任为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曾参与修宪宗、孝宗两朝实录。武宗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擅国政,刘瑾是兴平县人,以其与康海为同乡,又风闻康海的才名,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党,康海一直不肯去见刘瑾。康海在官场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康海和李梦阳、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刘谨。武宗正德三年(1508),李梦阳因为代尚书韩文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后,刘瑾加给李梦阳其他罪名,将其逮捕人狱,准备处死。李梦阳从狱中给康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四字。为救文友,海往见刘瑾,不日梦阳获释。八月,海奔母丧,途经顺德遇盗。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事发,被脔割3357刀,凌迟处死。海以同乡受其株连,被削职为民。梦阳不曾进一言以救。康海回家之后,遂以文为身累,倦于修辞。乃曰:“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泉石间矣!”曾有人劝他向朝廷申辩其冤,以图起复,海断然拒绝。从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广蓄优伶,制乐府、谐声容,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与户县王九思共创“康王腔”,扶植周至张于朋、王兰卿组建张家班。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极赛活动。自己动手创作的《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剧,被之管弦,自此俳优。在康家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康海放歌泉林30余年,初衷不改。殁时,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检其遗资“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康海罢官归里居家三十年从事著述。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散曲集《沜东乐府》二卷,存小令250余首,套数30余篇;诗文集《对山集》19(10)卷;杂剧《中山狼》和《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中山狼》杂剧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四折,写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作品流露了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

康海的诗文集《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先归江春,阮元购得后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康王腔”,壮秦腔之基。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有时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康海之著作,尤以所纂修之《武功县志》最为有名。评者认为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体例严谨,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为楷模。 

《武功县志》刊行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全书共三卷,分为七篇,一地理,二建置,三祠祀,四田赋,五官师,六人物,七选举。有称此志“简而有体,质而弥文,辞直而事核”。

   《武功县志》中关于当时当地民情风俗的记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可供后世参考的史料。“风俗与时推移,系诸习尚,自于所闻见,今已数变矣,其可以定论哉?成化时人重使气,不肯顺理,豪杰者至于把持治吏,乡人皆相推畏高之,或至武断于乡,今既有冕者,不敢正目下吏矣。……弘治时,习俗善飨,无丰俭之节,日日击鼓聚会,靡有厌饫。少年得分银尺布,则弗计蔬撰,攀酒弹弦,不避长老,时节游街,男女率冶容妖服,沾沾自见。……送死奢靡,拟诸王侯,婿奠妇翁,至于倾产,……今或不能供赋役,葺田庐矣。”这段文字,不仅生动具体地记述了明弘治年间武功县的社会风尚,而且从“日日击鼓聚会”、“男女率冶容妖服”的盛况到连赋役都不能正常交纳的情况来看,这一地区从弘治到正德年间,社会经济已经在逐步衰败,其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武功县志》秉承志书考证谬误、秉笔直书的原则,不但在记述中考证了前志和前人的谬误,而且记载人物褒贬并用,称道后世。志书《地理志》一目对郑渔仲记述之文字“漆水县东门外水,今谬为武水者也”加以考证,认为“安有歧津之水越泾而动,再至富平始入渭也”。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历来方志记载人物皆“有美无刺,隐恶扬善”, “恶者不录”,而康氏之《武功县志》在《官师志》一目中,一改“隐恶扬善”的旧例,臧否人物,“褒贬并施,尚为直道不泯,稍出于流俗耳”。康海之《武功县志》之《田赋志》以不及千言之文字,力陈当时的社会弊病和民间疾苦,记有具体时间、具体数据,记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寓是非爱恨于文字之中,真正达到了秉笔直书、以鉴后人的目的。明、清时皆推第一。子四,康栗、康梣外,“余殇”。

康  浩(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德充,号南川。康銮次子。正德六年进士,由户部主事迁郎中,正德末出守嘉定府,有政声。著有《旻斋集》,亦有散曲作品。《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浩,字德充。正德进士。户部主事迁郎中,以憨直出守嘉定府,礼士爱民,有政声。先是从兄海与御史陈察不相能,察时按蜀,嫉浩,罢去。著有《旻斋集》。”《四川通志》卷一零二“职官”载,正德时嘉定府知州,最后一人为康浩。

康  洋(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德征。康銮第三子,继父业为贾,为义官。《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洋,光禄寺署丞。”

康  河(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河(1490-1544) 字德清,号湋川居士。陕西武功人,康銮第四子,康海从弟。嘉靖二年进士,四年冬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八年春转山西司署员外郎,后升郎中,十一年擢山东兖州知府,十四年改江西赣州知府。因病归里,卒于嘉靖二十三年。著有《湋川集》。《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河,字德清。嘉靖进士,户部主事。明世宗廉其才,命征泾王禄米,不数日报绩。使厘马房弊,岁省金钱数万。知兖州、赣州知府,发摘若神。有势宦仇讼,互诬人命,前守积不决,河廉其皆诬,讼遂解。于是讼难白者造河求决焉。”子三:长康楹县学生;次康桷;三子枞。)

康  演(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演(1436-1479)字文敷。祖康举,父康清。国子监生。《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演,字文敷。成化贡生。少负经济,濒仕,卒。”

康  栗(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栗(1508-1529) 初名昭胤,字子宽。康海长子。县学生。著有《子宽集》。妻王九思女,名玉英;继杨维康女,名升容,殉夫死。无子。《渼陂集》卷一五《康生子宽墓志铭石》:初名昭胤,后名栗,年十六而冠,字子宽。入为武功县学生,受“毛诗”。十七娶王九思女,女亡;继娶灵宝杨氏。生于正德三年十月十日,嘉靖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卒于伤寒,年仅二十二岁。《渼陂集》卷一三《康氏女墓志铭》:女玉英,字温。父王九思,母张氏。生于正德三年六月十九日,年十七嫁康栗。嘉靖五年九月初八产一男,不活。女悲恨涕泣而病,于当月十七日去世,年才十九岁。《渼陂集》卷一五《康烈妇杨氏墓志铭》:杨氏,名升容。父为布政使杨维康,母为吏部尚书许进之女。生于正德七年正月二十二日,年十七归康栗。次年栗病故,杨氏坚志以死殉。家人日夜防范劝慰,未能动摇其志。终于在十一月七日吞砒霜以殉,年十八。

康  梣(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梣(1534-)字子秀,号小山,又字春元。康海次子。《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康海次子“梣,字子秀,号小山。喜任侠,诗文有父风。万历四年举人,闻喜、灵寿知县,有政声。著有《小山集》。”《续武功县志》卷三《选举志第六》:隆庆贡生,万历四年举人,任河北灵寿知县。《平阳府志》卷一九“职官”:举人,万历十一年任山西闻喜知县。子四。

康  枞(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河之子。《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康河“子枞。万历贡生,肃王府教授。躬行礼让,被容接者,雍然有儒雅风。”

康永嘉(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永嘉(1465-1529)字可久。康演之子。《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康演“子永嘉,字可久。族叔海尝以进士器之,后由正德贡生除伊阳县丞。性孤介,耻与世浮沉。致仕归。”《康对山先生全集》卷三九《迪公郎伊阳县丞康可久墓志铭》:康可久名永嘉,海族兄国子生文敷之子。可久长海十岁。海父奇其才,但竟不第。正德五年贡入国子祭酒,嘉靖元年拜伊阳县丞。五年,力求致仕,归。是年海归里十有九年,“可久虽族子,义若友生。予凡有所言,唯得可久始语之。可久性孤特,耻与下流游,居官居家清谨之操,时辈无可同日语者,故予每以可久为韦弦。······乃己丑(嘉靖八年)二月十八日甲申疾作卒矣。享年六十有五。” 

康禹民(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字水衡,康海之孙,康梣之子。《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梣“子禹民,字水衡。监生。工诗文书法” 

康万民(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中华人名大辞典》)  字公孙,又字无沴。康海孙,康梣之子。 明崇祯07(1634)年 甲戌科 第3甲进士。明代学者,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苏蕙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康万民的《“璇玑图”读法》,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目前统计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梣自“万民,字公孙,一字无沴,亦监生。博学能文,与兄禹民齐名。有《增读苏蕙回文法》。禹民更得十万首。”

康尧民(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海孙,康梣之子。《续武功县志·选举志第六》“武职”:“梣子,左卫指挥” 

康今民(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康海孙,康梣之子。《续武功县志·选举志第六》“武职”:“梣子,榆林操守。”

康 焮(据金宁芬《康海研究》崇文书局出版) 号后溪。康洋之孙。《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康洋“孙焮,号后溪。庠生。博学工文,卒不第,以安贫讲学老。著有《后溪集》。”

康永韶(明史  卷一百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 )

康永韶,字用和,祁门人。明朝中期大臣。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成化初,巡按畿辅,劾尚书马昂抑市民地。四年偕同官胡深、郑己等争慈懿太后山陵事。彗星见,复偕同官上言八事,大旨与元前疏相类。两京大臣考察庶寮,去留多不当。永韶等复劾大臣行私,且摘刑部主事余志等十二人罪,为志所讦,俱下诏狱。永韶谪顺昌知县,再调福清、惠安。久之,有荐其知天文者,中旨召还,授钦天监正,进太常少卿,掌监事。永韶为御史有直声,及是乃更迎合取宠,占候多隐讳,甚者以灾为祥。陕西大饥,永韶言:“今春星变当有大咎,赖秦民饥死,足当之,诚国家无疆福。”帝甚悦,中旨擢礼部右侍郎,仍掌监事。坐历多讹字,落职归。

康  和 举子,长厚有礼,于物无所忤。常自言曰:“人唾吾拭,人打吾避,人骂吾谢,吾何较乎!”人至今称其言。(据 明.康海纂修《武功縣志》)

 

康  云(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世宗时将领。嘉靖年间任都指挥,守辽东,战亡。

康  雄(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世宗时将领,任指挥。嘉靖元年(1522年),金山矿盗作乱,康雄率兵平之,并堵塞其矿井。

康  厚(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厚(1455-1510) 字本淳,河南祥符人。成化十四(1478)年进士,授丹阳县知县。后任南京广东道监察御史,以清廉著称。后任温州知府,为政宽简,革除弊政十余。改任顺德府知府,颇有政绩得赞誉。

康  炅(据《惠安县志》、《康朗诗文集》) 《惠安县志》卷二十七,二十二:康炅,字致明。少孤,祖母髦病,事之至孝,寝食几废。与人无竟,乡里有事争者,平心解之。及子贵受封,当事式庐,毫无私干。有武弁陷大辟,行金求解,力辞之。布衣藿食。贻子书,惟以忠君爱国为拳。子为司寇,治郧贵狱,祸且叵测。佥宪两浙,复忤权贵意。闻之喜曰:“是吾志也”,殁,邑令哭之以文曰:“治家以礼,处乡以和,相见以公。”有万石、彦方之遗焉!子郎、朔、瑚。

【明敕封承德郎刑部主事松山康公暨配封安人周氏合葬墓志铭:公讳炅,字致明,世居惠南乡松洋山下,别号松山。其先盖李姓也,元初有九世祖承母康氏业,遂因其姓。世业耕读,间游邑痒,未有显者。然自始祖贵南以至曾大父献皆以忠厚质行,称于闾里。

公生八龄,而父悫轩公、母蔡氏继殁,旁亲【】尽,茕茕孑立,鞠于大母(祖母)唐氏。少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比长,贯穿百家,涉猎史传,下至阴阳星术,靡不通晓,虽博洽之士,弗及也。性明达敦笃,自少至老,与世无竞。乡邻慕其德。有不平者,相与质焉,退皆心服。尝有其父死而污邻以故殴,坐重辟者,公恶其悖也,率众白之郡,事竟释,而口不言德。其平心卒物类如此。好义乐施,常以赢馀周戚里之贫者,不责其偿。悫轩公殁,有负百金之贷者,遗券尚存而不问。都献君既登第,历官所至,辄移书以三事为戒:家居,谢绝请托,希至城府。故自布衣至封君,先业之外,罕所开拓。唐大母既髦,病失明,卧床席者累年。公养生丧死,情礼芜尽。有祖姑适海滨公,老而孤,乃迎养,终其身,孝敬不衰。莆有林生者,教读于里,久之,里人意心【】。公时未举子,乃延而馆谷之。乃归,赍送其备,林生感激,以昌后为祝。迨诸子生,稍知习誦,则亲督教之,常至夜分,尤隆延师之礼。性乐披览传记,山中有暇,未尝释手。遇知己,杯酒为欢,肺腑俱磬。间谈古今典故,舋舋忘倦。于世俗玩好无所羡,独爱菊,手植颇多,间以水墨写之。尝谓慕渊明,摩诘之为人,雅尚朴素,不事华饰。

既以子贵。受褒封,年几六十矣,衣服举止,不异韦布。非甚远出,不假舆马,遇之者不知为封君也。常以葛布草履,课耕阡陌,逢田夫钓叟,即班荆谈笑,无复町畦。岁时乡饮,邑令辄虚席迎之,多不赴。嘉靖辛亥(三十年,1551年)正月,都宪君自广西以庆万寿归省,邑令复固请。公曰:“今强为令一出后不复出矣。”生平寡嗜欲,体常清健。至是七月四日,忽遘疾,犹起居如常。十二日夜半,起坐中堂,既反箦,遂不起。距生成化辛丑(十七年,1481年)四月二十七日,享年七十一岁。讣闻,闾里悲涕,搢绅嗟悼,县官以文哭之曰:“公居家以礼,有万石之遗;处乡以和,有王烈之遗;相见以公,有灭明之遗。”乡党以为确论。

前娶周氏,早卒,无子。继安人周氏,其妹也,为二十七都耆民周森之女,温慈惠和,勤俭孝谨。始归之时,家始衰落,舅姑俱逝,独与公苦心立业,以起其家。事唐大母病,摩搔瀚洁,曲尽其诚,汤药必亲。待亲戚,抚僮仆,各有恩意,终日无疾言忿色。虽封安人,而布素如初,纺织之勤,至老不废。中外翁然称为贤母云。生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嘉靖戌午(三十七年,155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七十三。子三:长朗、朔、瑚。孙六:士晋、士靖、士迪、士集、士素、士升;女孙六。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致仕奉诏进阶一级,前南京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右春坊,太子谕德芜侍讲,国史编修,同修《大明会典》,莆田康大和撰文。

康  朗(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惠安县志》;《康朗诗文集》)

康朗(1508—1574年) 字用晦,号磐峰,明惠安县前康铺坑柄(今螺阳乡五音村)人,幼“有异质,端方凝重”,读书过目不忘,咸夸“神童”。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嘉靖十四年登进士第,初授刑部主事,彊直著声。曾复审武定侯郭勋一案。郭勋系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袭武定侯,封翊国公,善于迎合上意,嘉靖皇帝“大爱幸之”。由于他“怙宠,颇骄恣”,“作威植党”,“罔利虐民”,遭到言官的弹劾,而被下“锦衣狱”,镇抚司判其死刑。嘉靖帝不得不令三法司复勘,交由康朗审理。当时郭的亲眷尚有官居显位者,特别是嘉靖皇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旨”。前后办理郭案的官员大多受到排挤和陷害。康朗忠于职守,“檄置武定于庭,责以大义”,按照明朝颁布的法律拟奏,“论勋罪加等,斩;妻子给付功臣家为奴,追夺勋封爵”。由此直声震朝右。旋升郎中,再擢为浙江佥事。时浙江有富豪王金箔,为非作歹,“犯大辟”(判死刑)。恰逢宰辅夏言路经浙江,王乘机买通,求夏替其宽解。夏言凭借权势欲为王解脱,但康朗铁面无私,依法判王金箔死刑。夏恼羞成怒,要礼部尚书徐阶上书弹劾康朗。徐阶早闻康朗声名,才免遭害。于是,浙江百姓皆誉他为“铁汉康夫子”。后来朗升广西参议,分守柳庆,巡抚属邑。因督饷有功,受到旨令嘉奖并赐白金和文绮(丝织品)。由于他勤政爱民,颇得百姓拥戴。南宁民众把掘地得到的一口东汉马伏波时期铸造的“金洪钟”呈献给他,康朗虽知这是无价珍宝,却没有接受。嘉靖二十九年,康朗晋京入贺,适逢蒙古俺答汗叛乱,攻右北口,掠通州,进逼京师。嘉靖旨令有才望的藩臣防守都门,康朗应诏固守西城。太宰李古冲荐康朗才可大用。但此时朗因丁外忧,守制归家。服除后,起补山西参议,并擢升为山东副使。极好严嵩的义子赵文华,以工部侍郎奉命往山东“视师”,所到之处官吏们都要奉承送礼,康朗鄙视其人,仅以“空函迎之”。赵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但他深知康朗的厉害,不敢惹他,只是无可奈何地“怒目叱去”;康朗嗤之以鼻,不予理睬。不久,朗转江西左参政,擢升为欲按察使。管理财政的官吏进献盈余库金2000两,朗不受分毫,仍存入府库。

  其间,严嵩占家乡江西分宜的大片田地营建私宅。江西按抚慑严权势一味顺从,身任参政的康朗“独力持不可”,终使严嵩野心无法得逞。老百姓夸他为“康夫子,石圣人”。后康朗调河南,晋升佥都御史,巡抚郧阳(湖北辖)、汉中(陕西辖)。时回民和汉族居民发生争执,官府欲逮捕回民,回民逃入山谷,啸聚数千人。陕西制、派军兵备进行围剿,要康朗会兵。康朗复信力陈宜抚不宜剿,没被采纳,结果剿而无效。朝廷只得派朗前去安抚。康朗主张“只要归顺,不咎既往”。回民见朗,罗拜加额曰:“勋阳都院耶,是仁信有声,必不我欺。”遂解散去。陕西制军恨朗不进军协剿,嫉其招抚成功,有意排挤康朗。最后,康朗升任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贵州,兼督抚湖北、川东等地。“恨朗者谓朗久官宜去”。康朗没去赴任,请求解绶归里。后来盛御史荐朗“严正如包孝肃(包拯),忠诚如司马君实(司马光)”,福建按抚也六次上举荐之书,都未被重新起用。万历二年(1574年),康朗奉诏进京。是年十一月,途中于福州病逝。墓葬仙游县枫亭南岭下锦屏山。子士晋,举人;士靖,生员。

所著有《中丞诗集》10卷、《中丞文集》10卷、《海内诗文抄》12卷、《温陵文献》16卷、《止戈成略》8卷等。三山(福州)林应钟赞誉他“文思瑰奇雄伟,不亚于遵严(王慎中);其五七言诗,有王、孟(王维、孟浩然)之致”。康朗(磐峰)与张岳(净峰)、戴一俊(卓峰)并称明代“惠安三峰”。 

康  朔(据《泉州府志》卷五十九,《明笃行》之十一;《康朗诗文集》) 字用复,惠安人。郎弟。励志好学,督学田汝成试其形势策,奇之曰:“此子足迹殆遍天下乎?”尝自铭座右曰:“中庸五弗措之训,可以为学;曾子三自省之旨,可以立身;孟氏三自反之沦,可以居乡。”嘉靖癸卯领乡举。时兄郎佥浙宪,邑子奉弊请关说。朔署其屏曰:“断手不操官府之笔,去舌不诘奸诡之谭。”己,兄开府郧阳,借途入楚,所属吏馈遗,概不受。居家,布衣藿食,绝意仕进。以例遥授都察院都事,致仕。朔居丧,水浆三日不入口,哀毁骨立,三年不入内舍。遇祖父母、父母讳辰,斋素三日,哭泣哀慕。婚冠一衣一冠,必依家礼。屡延乡宾,不就。邑令匾其庐曰:“圣世逸民”。年七十七卒。病笃时闻冢妇殁,曰:“岂可以不任废服?”加衣冠身首乃绝。子士迪、士集、士素俱生员。

康士迪(据《泉州府志》卷四十二 明列传八十五;《康朗诗文集》) 字彦哲,惠安人。都事朔长子。驯事励学,选贡。铨丞无锡,而理捕最剧。俗劲斗,士迪惩其尤者,稍敛戢。又水陆关常十薮盗,尽侦得其奸状主名,盗贼屏迹。谳狱得情,民无冤者。嗣丁外艰。补任合浦,治如无锡。调王府审理。归,囊橐萧然。乡邦三致宾席。卒年七十六。

明朝工部尚书康大和(据 明史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号砺峰。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少时笃志好学,聪明伶俐,被称为“神童”,颇受老师器重。因家道清贫,先后到水头朱子宫和赤岐狮子岩等地拜师苦读,辍学后挑盐卖鱼为生。他虽然麻脸,其貌不扬,但饱学多才,名扬四方。 明嘉靖十三年(1534),廿六昭华的大和,前往九鲤湖祈梦问卜前程。是夜宿住九仙祠,他在仙翁神像前虔诚焚香,祈求仙人赐其衣锦返乡,耀宗荣祖。须臾间,他仿佛步入一座辉煌寺院里,望见经座内一位老和尚在聚精会神地挥毫书写,他正欲上前向仙翁请教梦示,忽而不见所在。对于这一梦喻,大和不解其意,回家之后,仍勤奋苦读。  

   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闱,康大和入京应试,果中二甲进士第九名。选庶吉士,授翰院编修。嘉靖十七年,内兄病故,回家料理丧事。三年服阕,于嘉靖二十年,补任同考会试及预修会典。嘉靖廿八年,主试顺天府。与宦官赞同事,录文多出于大和之手,遂迁任右春坊谕德。嘉靖三十二年(1553)主持会考武举,是年迁升侍讲学士。   

当时,严嵩揽权,结党营私,大和秉性纯朴耿直,绝迹权门。出仕后将近20年,未获升迁。嘉靖卅三年(1554),大和探亲重游九鲤湖。留下诗云:“二十年前此地游,湖光山色两悠悠。此日重来湖上望,松风吹雨浪花浮。蓬莱胜景无今古,药炉丹灶翻龙虎。游人已许探玄机,名利纷纷何足数。我今到此意何如,欲行俗虑渐消除。玉堂金马竟何益?欲行不行空踌躇。君若不见钱若人,学士勋名高太史。又嗟不见陈希夷,终南高卧老明时。又夫出处非无意,火灭字画岂相疑!急流勇退真同调,试向仙翁一问之。”他回忆当年乞梦的情景,历历在目。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1555)。帝念大和视篆勤谨,诏晋南京礼部侍郎。适逢河洛寇发,都御史李某请城凤阳建城及移高墙,土民聚集在泗州上阻拦。朝廷派遣康大和同南京工部侍郎林庭机前往核实此事,众人都说:“中都乃帝业所基,陵寝所在,建城之事重大,不敢轻议”。于是,仅迁移高墙,城池仍为旧址。士民当作抚臣,不便阻拦上奏,此事就逐渐平息下来。   

康大和职守南京礼部八年,没有上调,感到自己这一生大概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郁闷之余,作《拙官赋》以自嘲和明志。到嘉靖四十年(1561),康大和又被晋升南京工部尚书。当时任南京工部侍郎的林庭机是大和的同年进士,故二人十分投契。一日,大和偶对林庭机谈起青年时到九鲤湖祈梦之事,林听毕顿有所悟地对大和说:“你名大和,梦见和尚在书写,连起来不就是‘和尚书’了吗?看来你官至尚书,九仙早已预示”。 大和听了林的圆梦之论,自然心悦诚服。   

康大和升任南京工部尚书不久,风闻严嵩党羽欲构陷于他,便自引咎骸归乡,但皇上未允。一年后,他再次上疏,自陈休咎,圣上看难以挽留,只得诏准其致仕回家。适逢兴化郡城正沦陷于倭寇,大和只好侨寓嘉兴朋友家,三年后始归故里,住在莆田城里花巷(今花门巷)安度晚年。十年之后,他与冠林云同及辈诸儒共倡诗社、咏诗对答赋词。专邀里中耆宿入社,人称“尚书社”。那时,兴化郡守吕一静,邀请康大和同城中几个有才学的人,续修郡志。书稿完成之后,大和认为初稿出于众人之手,其中有失实之事,必须重新加以修改删定,众赞同其意见,遂以修改。   

康大和出身于贫困农民,为官敦厚朴实,不事表举。年轻时被林贞、肃俊所器重。在学馆时他曾书写“学林”二字于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机。他还常说:“庭机吾所不及也”。可见他为官为人很谦虚的,一生著作《砺峰集》二十四卷。万历三年(1575)康大和主持纂修《兴化府志》36卷。因年老力衰,积劳成疾,于万历五年(1577)鹤驾西归,享年70岁。万历六年,赐葬于华亭云峰村,墓前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

康四维(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山西绛县人,崇祯七年(1643年)武进士,授阳和县守备,后擢升山西都司佥事、广西掌印都司,与其妻同被农民义军杀。清朝建立,赐其谥号烈愍。

康正宗(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宾峰,邵阳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曾知广昌县。归后受聘与宁梦龙纂修《宝庆府志》。著有《游涉集》、《广骚集》、《兰闺总谱》、《崔莺莺辨》等。

康从理(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康从理(1524-1581) 字欲卿,号二雁山人,浙江永嘉人。为人豪侠仗义,喜军事。时倭寇频扰我东南沿海,他与刘子高率众奋起抗倭。著有《二雁山人集》。

康济民(据《中华人名大辞典》)  明章丘人,笃行善仕,尝有少妇被盗,凭高垣呼救,济民念即急不可废礼,命童子梯下之。官刑省掾。

康  女(明代-百度搜索 康姓-百度百科)  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康丕扬(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山东陵县族谱)  字士遇,号骧汉,明朝后期山东陵县人。明洪武年间由北平府玉田县移民陵县的康氏家族七世孙。明神宗万历壬辰(1592)进士,先后任宝坻县知县、密云县知县、山西道监察御史监管河东盐政、辽阳巡按兼学政,后署理两淮盐课。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告老还乡,崇祯五年(1642)秋卒,享年81岁。著有《北台疏草》2卷、《按辽疏草》6卷、《按晋疏草》6卷、《三关图说》、《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德录》1卷、《千秋镜源》60卷、《广古传信方》5卷、《集闽方》4卷、《宫传方》3卷、《东坡先生外集》86卷、《韩魏公集》30卷、《白氏长庆集》4卷、《评》4卷、《公移尺牍四六诗文》84卷、《栖凤馆遗文》1卷、《东方先生文集》。其中,《三关图说》(该书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本,今台湾和上海图书馆有藏。)、《东坡先生外集》(该书现藏于重庆图书馆,2010年11月,被重庆市公布为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东方先生文集》(该书虽然流传不广,但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均有收藏。)三书仍存于世。

康绍文(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兴安州(今陕西安康)人,诸生,流贼破城,缚其父,欲加害,绍文告贼愿代父死。父得释,绍文遂被害。

康新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明朝末期四川合州人,万历35(1607)年丁未科第3甲进士崇祯年间,官至大理寺卿,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皇帝制曰:朕怀外郡、浙江首潘带海,有十一城之众,必有不测之臣和奸人,为纲为纪,教育庸人,严惩庸人,必派有德之人善治。擢命康新民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遂其祖父母及父母妻继室,叨敕命(康氏统谱祥载),天启六年。

康承爵(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字德徵,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浙抚中军、神机营游击、广西左参。崇祯初年,擢升副总兵。后出守广东,击败惠州山寇。明朝灭亡,回归故里。

康正谏(据艾叶主编的《百家姓书库<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徽州府祁门(今安徽祁门)人。举人,明朝末年曾任和州学正。崇祯八年(1635年),农军攻陷和州,他携妻汪氏、儿媳章氏投水而死。明彰其忠义,追赠为国子监丞。

康   缙(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江西泰和人,明洪武04(1371)年辛亥科第3甲28名进士。授舟阳知县,镇江府同知。皇帝制曰:“忠良之史,亲民上德,特授康缙为文林郎”。明洪武十年。

康   寜(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直隶井陉人,明永乐16(1418)年戊戌科第3甲129名进士。

康   頮(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江西泰和人,明永乐19(1421)年辛丑科第2甲48名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右评事,任石阡府知府。

康  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江西泰和人,明永乐22(1424)年甲辰科第2甲1名进士,知夔州、南雄二府,代行广东参政。

康汝芳(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直隶祁门人,明正统01(1436)年丙辰科第3甲35名进士。

康   珪(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江西泰和人,明正统13(1448)年戊辰科第2甲19名进士。任刑部员外郎、桂阳州同知。

康   蚧(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江西泰和人,明天顺08(1464)年甲申科第3甲102名进士。授礼部主客司主进员外郎,擢思府知府。

康   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西石州人,明成化02(1466)年丙戌科第3甲14名进士。

康绍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东武州永清人,明成化17(1481)年辛丑科第2甲29名进士。

康  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康氏族谱) 江西泰和人,明弘治15(1502)年 壬戌科 第3甲3名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敕曰:“康纪经术专门,甲科高策,操持清慎,克笃奉公,特进文林郎,登崇钦哉。”弘治十八年。

康世臣(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陕西神木人,明正德06(1511)年 辛未科 第3甲30名进士。

康天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西临汾人,明嘉靖02(1523)年 癸未科 第3甲175名进士。

康世隆(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西咸宁人,明嘉靖05(1526)年 丙戌科 第2甲45名进士。任湖广靳水知县。

康迪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东章丘人,明嘉靖23(1544)年 甲辰科 第2甲93名进士。

康迪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东章丘人,明嘉靖23(1544)年 甲辰科 第3甲70名进士。

康世耀(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直隶完县人,明嘉靖29(1550)年 庚戌科 第3甲187名进士。

康梦相(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江西泰和人,明万历14(1586)年  丙戌科 第2甲66名进士。中宪大夫、布政司。

康元积(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湖广衡山人,明万历29(1601)年 辛丑科 第3甲第2名进士。授大常寺博士,敕曰:“元积博学雄文,朕甚嘉之,授文林郎,以赞朕神人之治。”万历三十年三月。

康应乾(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直隶鸡泽人,明万历32(1604)年 甲辰科 第2甲10名进士。

康四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西安邑人,明万历41(1613)年 癸丑科 第3甲79名进士。

康尔韫(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福建厦门康氏族谱)康尔韫(1591年-1629年),尔字辈,別名我待,计部,字叔玉,号彦英,明末福建同安豪山人。厦门市同安区豪山康氏第十三世祖;明万历三十七年举人;明万历47(1619)年 己未科 第2甲16名进士。

其父康若山,又名止轩,字甫、称太封祖;先父殁世之后,时万历四十四年探花、东阁大学士林钎曾为之撰写墓志铭《累赠中宪大夫止轩康公太恭人洪氏誌铭》。是殁三年,而计部始成进士。后乡饮宾封其父为“中宪大夫”;母洪氏,弟曰彦赞。公娶吕氏恭人,生女玉环,嫁霞岐进士柯凤翔第三子柯升自为妻。子莫考。

公九岁始读,曾在豪山圣果院就读,继之在安仁里南风院就读,万历中后期间,与叔辈等招群结茅于慈云山石书房,潜心攻读举子大业,经冬不辍。万历三十七年岁次己酉<1609年>、果中乡试第六十九名举人,时泉州知府姜志礼曾为之题书“文魁”匾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韫二十九岁年,荣登己未科进士,时之钦差提督军务兼抚巡福建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士昌、曾为之题书“进士”匾额。康尔韫的荣显,给同安豪山康氏家族带来了莫大荣光。时万历三十七年,尔韫考中“文魁”,豪山因此兴造“魁星石塔、并筑礤塘”;万历四十七年,韫荣登进士第,时“皇赐跑马插青”而尽得豪岭一带山脉和今之凤南“康山”;康山自明万历起因此而得名至今,它是豪山康氏的明清祖业。

为官期间,韫历任户部主事、云南清吏司郎中、浙江清吏司郎中、督河西税课,管通州厅。公勤于政务,以身作则,时通州运河水浅、舟行艰难、粮饷不前,公亲履河干,立风雪中督之,而得挽运如期。他清正廉明,不谋私利、不谒权贵,朝廷彰其不染毫厘,严纪守法,诰赠“中宪大夫”,居官四品。明天启末,由于朝纲无力、一片混乱,宦党操权,兖州一带的贪官污吏,势力庞大,又相互勾结,朝廷无奈,民不聊生;崇祯元年,朝廷特敕令其出任兖州知府,铲除腐败。公深知此任艰难,但他还是历艰再任;由于时之兖州,腐败成风,时康增矩<前山五房祖、邑庠生、韫之五叔>特随之抵达兖州、当其师爷,助其理案。公忠于朝廷,铁面无私,汰狱革耗,对兖州一带的官僚腐败严加法办,并平了诸多的冤假错案,使当地呈现国泰民安的新局面。公因此而得罪了当地黑势力,崇祯二年岁次己巳,暗被谋害。兖州的黑势力就虚造假明堂,上报朝廷,称康尔韫系“因积劳成疾而告归”。终年三十九岁。

康尔韫辞世后,皇赐国葬,墓择葬在今坂头水库后的苧溪内官寨狮头崙纱帽山上,其亲属及属下一行随之迁居苧溪内官寨守护,康氏在官寨一带购买大片山业,故官寨一带的山业,也属豪山康氏家族的明清产业(1998年12月,康尔韫墓被定为厦门市级文保单位)。)

康承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江西泰和千秋人,明万历47(1619)年 己未科 第3甲108名进士。广东佥事。

康元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江西泰和康氏族谱) 江西安福人,明万历47(1619)年 己未科 第3甲229名进士。浙江温州府瑞安县知县,授文林郎。敕曰:“元穗通才练识,雅韵清标,播礼乐玄歌舞于四境,特授文林郎,以励成绩,永为家学之光。”天启三年三月(父母并妻室俱叨敕封号,统谱祥焉。)。

康姬鼎(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陕西郃阳人,明天启02(1622)年 壬戌科 第3甲90名进士。

康运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朱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山西清涧人,明天启05(1625)年 乙丑科 第3甲163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