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康克清的故事》选载(十四)

浏览: 次 日期:2015-07-18

第三章  风雨同舟(之七)

二次去仪陇

 

光阴似箭,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朱德于1976年7月逝世,令康克清无限悲痛。每年朱德诞辰、忌日和清明节,康克清都要带领家人在家里,或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凭吊缅怀朱德总司令。康克清对朱德一往情深。1986年12月1日,是朱德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党中央和四川省、南充地区及仪陇县,都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除北京的纪念大会外,要数朱德家乡仪陇的纪念活动最盛。这一切,无不牵挂着朱德的亲密战友、革命伴侣康克清的心。

1986年2月,中共仪陇县委即发出了《关于开展朱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为了把这一活动认真搞好,县委、县政府特委派县委顾问陈光远等同志赴京拜见康克清,汇报仪陇的纪念活动计划。

那时恰逢元宵节,康克清一家正欢聚在一起。听说从仪陇来了人,康克清立即在家里接见了陈光远等人,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很高兴地说:仪陇县委号召全县向朱总学习,这很好,要用这股动力,把生产搞好。朱总生前特别关心家乡和全国的多种经营生产,学习要有行动,怎样结合,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朱总一生很诚朴,学习活动要讲实在的,实事求是,要见行动。”她并对县里的纪念活动提了具体意见,表示她本人如何参加中央和地方的纪念活动,都听从党中央的安排。只要时间来得及,她很愿再回仪陇看看。因此,她建议:鉴于中央的纪念大会定在朱德诞辰日——12月1日召开,她肯定要参加,因此,仪陇的纪念活动最好安排在12月5日左右。康克清还很关心地说:“年前你们县朱德纪念馆来了两个人,说请中央领导人题词,不知现在怎么样了。你们回去问问,哪些人题了词,写信告诉我女儿朱敏,这样便于联系。”并留陈光标等人在家共进午餐。

仪陇县根据康大姐的意见,立即行动起来了。

10月27日,陈光远再次率领汇报组,赴京向中央有关单位汇报筹备情况。经中央决定,赴仪陇参加纪念活动的中央代表团由杨尚昆任团长,将于北京纪念大会后的12月2日,从北京飞成都,12月3日乘直升飞机去仪陇。

为了把这一活动搞好,11月16日上午,康克清在寓所接见了仪陇县赴京汇报组的同志,并向朱德故居纪念馆敬献了《松鹤图》玻璃屏,上面题写着“朱德同志故居留念。康克清及全家。1986年12月1日。”康克清还捐赠了六件朱德生前用过的衣服等文物。

12月3日下午3时37分,杨尚昆、康克清在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的陪同下,乘坐中国民航862直升飞机,在仪陇中学临时赶修起来的停机坪安全着陆。在万众欢腾声中,75岁的康克清走出机舱,第二次回到了仪陇。

4时25分,杨尚昆、康克清率领的中央代表团,在省地县领导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设在仪陇县电影院的纪念大会会场。大会开始,奏国歌,向朱德像鞠躬致敬。数十名少先队队员向杨尚昆、康克清等领导人敬献鲜花。大会开得非常热烈,使康克清深深感受到了仪陇人民对朱德的无限深情,一个个热情洋溢的发言,总让康克清激动不已。大会结束后,康克清应仪陇县领导的邀请,嘱她的秘书叶梅娟代她为仪陇人民题了词:“在朱老总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向父老乡亲致以亲切的问候,希望仪陇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更大成绩。康克清。1986、12、3。”

12月4日上午10时,杨尚昆、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在杨汝岱等省地县负责人陪同下,来到了马鞍场朱德故居。这是康克清第二次迈进婆家门了,虽然时隔多年,但屋内陈列基本未变,对她来说,仍然还是熟悉的。朱德旧居是一幢三合院,房屋不大。朱家人口多,当年朱德的住房在祖父母朱邦俊夫妇住房的楼上,是一件低矮昏暗的小阁楼,伸手可以摸到瓦片。至今上面还陈列着朱德当年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桐油灯盏、麻布蚊帐、砚台等遗物。杨尚昆很有兴趣地登着木梯上了楼。康克清也要上去,杨尚昆忙说:“大姐,莫上来,莫上来。这楼口窄小,您身体冇得我好。”这幢故居里,住着朱德的堂弟朱代彦。康克清高兴地向他询问家乡的情况,握住91岁高龄朱代彦的手说:“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呵。”并与他和侄孙女朱华容等朱德亲属合影留念。

朱德故居纪念馆在朱德故居对面不远的青杠嘴,1981年12月动工兴建,1982年9月1日落成开馆,陈列着四百多件革命文物和照片,真实地再现了朱德革命的一生。康克清来到朱德故居纪念馆第一展厅,她无限深情地向朱德半身塑像敬献了花篮,为之鞠躬。尔后,她凝望着朱德慈祥的尊容,眼睛里噙着泪水,久久不肯离去。近半个世纪的亲密战友呵,到了仪陇,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康克清怎能不动情呢?她在随行人员的扶导下,仔细地看呵看,朱德的一生,朱德的音容笑貌,康克清是太熟悉了。她看到好几副自己与朱德在一起的照片,幸福地笑了。展厅中有一张1962年康克清随朱德去昆明时,在朱德当年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视察的照片,康克清凝视良久,仿佛回到了那时那刻。杨尚昆担心引起她的悲伤,便风趣地说:“大姐,看,那时你多么年轻!”一句话,逗笑了康克清。我听着纪念馆同志的讲述,也对这张照片发生了兴趣,忙取出照相机,想把这张珍贵的相片拍下来。同行的云南省博物馆的马荣芬同志得知我是康克清家乡的人时,深情的说:“不要拍了,我这次带了两张这幅照片来,送给你一张吧。”我连忙道谢。

仪陇的同志继续向我们讲述着。在朱德身穿元帅服的巨幅画像前,康克清与杨尚昆、杨汝岱、万海峰(成都军区政委)等同志高兴地合影留念。朱德晚年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二万元的“结算清单”,这是朱德临终前嘱托康克清把他一生节省下来的二万多元存款,作为党费上交组织的收据。纪念馆工作人员问康克清道:“听说这笔钱中,还有大姐的一千多元?”康克清点点头,说:“一家子嘛,是我的,也一样的可以交嘛。”人们闻言,无不肃然起敬。纪念馆的同志真会做工作,早就准备了签名留言薄,杨尚昆签名后,康克清接过毛笔,也在贵宾签名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走出纪念馆后,还在侧旁的桂花园,与杨尚昆等一道,栽下了两颗桂花树苗作纪念。尔后,又分别接见了马鞍区、镇的干部,朱德故居纪念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纪念活动的朱德亲属,并与他们分别合影留念。康克清在马鞍场度过了难忘的时刻。我们在仪陇开会期间,也驱车马鞍场,瞻仰了朱德故居,参观了朱德故居纪念馆,亲眼看到了康克清的签名。数千里外见到万安老大姐的题签,我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从别人手中接过毛笔,在贵宾簿上写下了“万安人民永远崇敬和怀念朱总司令”,并签了名。

当康克清不辞辛苦返回仪陇县城时,已是午后1时30分了。午饭后,康克清与杨尚昆等一道,在县委招待所亲切接见了南充地区各县(市)委的负责人,成都、重庆代表团,上海、无锡等地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的代表,还接见了仪陇县各套领导班子,离休老红军代表,各区乡(镇)负责人,和金城小学的教师们,以及仪陇县的妇女干部、县委招待所的职工等,分别与他们合影留念。到处都是热情的手,热情的泪,到处都是“康大姐”亲切的声音。康克清不顾年事已高,频频与大家握手,与女青年拥抱,十分高兴。是呵,康克清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她是仪陇的好媳妇。仪陇人民为有朱德、张思德这样的好儿子而自豪,也为有康克清这样德高望重的巾帼女杰好媳妇而自豪。

下午3时50分,康克清他们要启程回北京了。从住地到仪陇中学的沿街两旁,成千上万的群众在夹道欢送中央代表团。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激动地挥舞着双手。汽车缓缓行进。行至文化路口,车停下来了,康克清从车窗伸出手来,亲切地向乡亲们挥手致意,人们立刻涌了过来,争着与康克清热情握手,兴奋的地喊着:“康大姐,再见了!”“康大姐,多保重!”康克清热泪不禁涌了出来。

仪陇中学停机坪前也是人山人海。康克清下车后,不断地向四周热烈鼓掌欢送的群众挥手致意。她登上飞机后,在机舱门口,频频向乡亲们挥手告别。862直升机起飞了,康克清还无限深情地透过窗口,凝望着养育亲密战友朱德的红土地——仪陇。

 

三次去仪陇

1991年,在朱德元帅诞辰105周年来到之际,为了隆重纪念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发扬他的革命精神,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中央军委决定在四川仪陇建造朱德纪念园,院内竖铜像,以供人们永久瞻仰。这一决定传出后,朱德元帅的夫人、亲密战友、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夜不能寐,心里无比激动。她知道中央为此拨出专款,一些大型企业等单位也纷纷捐资赞助,仪陇县委、县政府多次勘察,已选定县城中心地段最好的位置拆屋建园。这都是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朱德元帅的深厚感情,康克清也要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愿。她叫秘书去银行把全部存款都取出来,只有9000多元。秘书说:“你一贯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多年来,你们抚养烈士子女,抚养朱老总亲属的十多个孩子在北京上学,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开支多大呵。朱老总节省下来的二万元,你们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您还捐了1000元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1000元给亚运会,1000元给华东救灾,还经常资助我们这些在您身边工作的同志,您哪还有多少钱呢?”康克清要秘书在家里再找找现金,东凑西凑,凑齐了1万元,要捐给仪陇县,资助修建朱德纪念园,她的子女和孙辈都捐了款,这钱凝聚了康克清及家人的一片深情。当她把这笔钱交到仪陇县领导的手中时,他们怎么也不肯收。但康克清再三坚持非给不可,仪陇县的领导才含泪收了下来。我在仪陇参加全国第二次朱德学术讨论会瞻仰朱德铜像时,在朱德纪念园主楼一侧的那块巨大《捐资榜》上,看见上面清清楚楚刻着:“朱德同志战友、夫人康克清壹万元”;“朱德同志的儿媳赵力平及子女肆仟零壹拾元”......这就是我们的康大姐!

朱德元帅铜像揭幕典礼定在11月22日于仪陇县举行,康克清得知消息后,向中央提出要去参加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亲友们考虑到四川路途遥远,康克清此时身体又不大好,都劝她不要去了,但康克清坚持要去。她认为朱德铜像竖立在家乡,他永远回去了,长久地与家乡人民在一起了!这是人民的意愿,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极大关怀,自己是朱老总的战友、夫人,不去参加铜像揭幕典礼,于情于理说不过去,难以表达对朱德的无限怀念之情,也难以表达与家乡人民的手足之情和对中央的感激之情。

11月18日,正在康克清忙着准备去仪陇的时候,江西吉安军分区的原司令员俞芝康来到北京,专程向康克清汇报她的家乡——万安县罗塘乡女民兵班艰苦创业数载,把昔日荒凉的南坝洲,开发成了蚕桑、花生、水果基地,军事练武也成绩优秀,受到江西省政府、省军区的表彰,被吉安地委、行署、军分区授予“艰苦创业模范班”光荣称号,特请康大姐为家乡女民兵班题词。听完汇报,康克清非常高兴:“南坝洲我知道,我小时候在那儿挖过野菜。那儿土质不好,怕干旱,又时常涨得到水,很难长什么东西,女民兵们把它开发出来了,真是不简单!”但要她题词,她却谦虚地说“字写得不好”,推辞了。俞芝康专程为此事而来,他深知康大姐为家乡女民兵班题词,将会给家乡民兵工作和妇女工作以极大鼓舞和推动,在家乡人民中产生很大激励作用,拿不到题词,岂肯就这样回去?在俞芝康的再三请求下,康克清终于答应了,嘱俞康芝次日上午来取。待俞康芝次日八时匆匆忙忙赶到康大姐住处时,秘书告诉他:“康大姐已经去四川了。”“她不是约我今天上午来吗?她还答应为罗塘女民兵班题词,怎么就......”俞康芝急了。秘书忙说:“给罗塘女民兵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大姐现在写字难呵,握着毛笔就颤抖,题写这几个字,不容易。”俞芝康捧着康克清的题词:“团结奋斗,再接再厉。”心里非常激动,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鞭策和希望呵。

此时的康克清,80岁高龄,拖着病体,坐着轮椅,满怀无限深情,正在飞往朱德家乡的途中。这是她第三次回婆家——仪陇,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次远行。

11月22日,朱德元帅铜像揭幕典礼在四川仪陇县城隆重举行,康克清和杨汝岱、肖克、廖汉生等同志参加了典礼。当大红的绸缎从铜像上徐徐落下,朱德元帅一身戎装,威严屹立的全身铜像呈现在眼前时,康克清深情地凝望着,热泪流了出来。她在女儿朱敏等亲属陪同下,向铜像敬献了花篮。纪念园内外人山人海,许多人争着向康克清欢呼,亲切地握手,热烈地鼓掌致意。康克清在轮椅上频频向人们挥手致谢。这次,康克清自知年高久病,身体不行了,更增添了对仪陇的眷恋。她环望着仪陇县城,改革开放使朱德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人们的笑貌和衣着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仪陇人民牢记着朱德生前教导,开发山区,大搞多种经营,艰苦创业,前景是美好的,康克清满意地笑了。

康克清婉谢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盛情的留意,当天就乘直升飞机回北京去了,她要赶回去参加会议。行前,她特意留下了女儿朱敏和外孙刘敏,委托他们参加即将在仪陇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朱德学术讨论会。这是康克清第三次回仪陇,也是最后一次回仪陇。她的心里时时刻刻记着仪陇,关心着朱德家乡的发展。她对朱德一片深情,对仪陇一片深情。仪陇人民热爱朱德,也热爱康克清,仪陇人民对康克清同样是一片深情。

 

“你是红司令”

一九六六年春节期间,朱老总参加上海会议后辗转到达杭州。康克清大姐和他见面后,发现他常常独自一人叹气,便关心地问:“你有什么事这么难过?”但朱老总却不回答。经过康大姐了解,才知道是这次上海会议批判了罗瑞卿,说罗有篡军反党的野心,撤了他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秘书长、公安部长等职务。

从那以后,康大姐感觉到了老总身上的细微变化。他在主持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三十次扩大会议上,有这样一段讲话,要求大家认真读马、恩、列、斯的书,他说:“我现在没有别的事情时,就天天读书。今书也读,古书也读。今书就是毛主席的著作,古书就是马、恩、列、斯的著作。我感到很有兴趣,也劝大家读一读。”

一九六六年五月,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设立“文化革命小组”,点起了十年动乱的“文革”之火。

在这次会上,林彪作了长篇发言,蛊惑人心地大叫党内有人要搞政变,搞颠覆。他还在会上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等同事,指名批评攻击党中央几位领导人,特别点了朱老总的名,把老总不赞同他所说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说成是反对毛泽东思想。

同时,康生散布“朱老总是空头司令”,“是党外人士”等流言蜚语。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和林彪在军内的亲信,也恶毒地散播“朱德是黑司令”、“野心很大,想当领袖”、“老机会主义者”......这年八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等,公开攻击朱老总。有林彪和中央文革成员戚本禹等的支持和策划,一个打倒朱德、批斗朱德的狂潮在“文革”初期,就已开始兴起。

一九六七年一月,他们在中南海的住所,铺天盖地般贴满了“打倒朱德”、“朱德滚出东南海”等内容的大字报,地上也有用石灰刷的“炮轰朱德”、“朱德是黑司令”等大标语。朱老总看了这些大字报后说:“是我的,我承认;不是我的,谁写的谁负责。”

月底,在戚本禹等人的指使下,中国人民大学的造反派在北京的街头贴出了“打倒朱德”的大标语、大字报。在灯市西口的墙上,辟有“朱德罪行”专栏。群众组织联合成立了“批朱联络站”,他们还准备于二月十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万人会,批斗朱老总,并让康大姐陪斗。只是由于毛主席、周总理的干预,这个大会未能成行。

事情并未因此而了结。林彪及其同伙为实现篡夺最高领导权的野心,甚至公然篡改历史,大肆宣传是毛泽东、林彪在井冈山会师的,妄图打倒朱老总,为他自己树碑立传。在他们的胁迫下,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陈列物说明中,竟把朱老总挑粮的扁担,也说成是林彪的扁担了。

一九六八年十月,党的八届十二中扩大会议上,吴法宪当面诽谤、侮辱罪朱老总,向他提问:你在井冈山是怎样反对毛主席的?更为甚者,还有人一手遮天,制造了一起所谓“中国共产党(马列)案”,来诬陷朱老总是他们虚构的这个组织的“书记”,陈毅是“副书记”兼“国防部长”,还设有常委若干人。据称,一九六七年七月,这个组织曾秘密召开过代表大会,并成立了一个“中共(马列)起义行动委员会”,企图发难,叛乱。林彪一伙下令到处追查,只是由于后来追查不出结果,而且已经露了马脚,这起假案才不了了之。当时朱老总对此淡然处之,不为所动。记得,有一天康大姐回到家里,看见他在看一张传单,传单上写着所谓“中国共产党(马列)”的组成、人选等。朱老总边看边笑,康大姐问他笑什么,他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这是造谣嘛。让他们造去,将来一定会弄清楚的。

年事已高的朱老总那些年处在这种逆境下,他心情抑郁,终日少语。当他看到那些造谣、诬陷几位老帅的大字报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心怀叵测,心怀叵测呀!”陷入更为愤懑的沉默中......

一九六九年的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朱老总依然是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可是他遭到不公正的围攻,被诬陷为“三反分子”。会上,面对这些,他曾严正声明,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和毛主席在一起,说他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是不符合实际的。他一直坚信,只要毛泽东、周恩来在,事情总会搞清楚,坚信历史早晚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直到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朱老总参加了毛主席同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的谈话,回来时他兴奋地告诉康大姐,毛主席对他说:“老总啊!你好吗??你是红司令......”说这话的时候,朱老总心情激动,眼圈都有点红了。

虽然“四人帮”还经常对朱老总进行批判,但他始终有一个信念:“对自己和别人的事,都要实事求是。是我的错,我承认;不是,我不承认。对别人的事,知道的讲;不知道的,不讲。事实被歪曲了的,不管是谁的,只要我了解,我也要如实予以说明。”在此期间,朱老总仍经常到工厂、农村视察工作。让大家扎扎实实抓生产,只有抓好生产,群众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