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革命信念坚定不移的康燧三兄弟

浏览: 次 日期:2015-04-28

康燧一家,居住在四川省安岳县通贤场三佛洞,家中有父母及兄弟三人。解放前,全家以农业为主,家境贫穷。父亲帮长工、打短工,穷挣苦扎;母亲缝破补烂,省吃俭用,精心筹谋家人的生计,常为温饱操心,更无力送孩子上学读书。但是,他们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为了冲破黑暗、迎接曙光而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与敌人英勇斗争。

(一)

康燧,生于1899年,排行老大,童年就帮人放牛,三弟炳成不满10岁就跟师学裁缝。在艰难的时世、贫穷的生活中,父母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把他们兄弟三人拉扯长大。
 

康燧长大成人时,正值军阀各霸一方的防区制时代,新旧军阀混战不休;加之自然灾害也连年不断;地主老财又加租加押,巧取豪夺;官府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驻川北的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和维持他穷奢极欲的生活,把一年一征的田赋,加重为一年四征五征。地主豪绅又把税款转嫁到农民身上,逼得不少人拖儿带女外出逃荒。青壮年们在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下,生活无着,不得不应募当兵,以求活命。康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何光烈部队的一名普通士兵。他因自身的悲惨遭遇,对军阀含有刻骨的仇恨,加之军营里的军官经常以士兵为奴仆,康燧对此极为不满,当了两三年兵后,趁部队调防的机会逃回家中。

1930年底,参加广汉兵变的中共党员张育才,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通贤。康燧认识张育才后,与其情投意合,经张育才培养、考察,1931年,康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康燧入党后,积极为党工作。他首先在通贤附近秘密活动,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起了党的组织。

康燧白天忙家里农活,晚上做党的工作,经常是黄昏出门,拂晓归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父母和两个弟弟平常都喜欢听康燧讲革命道理,懂得了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 也热心向党,主动承担做一些联络工作,争着多做一些家务和农活,让康燧有更多的时间为革命奔忙。在康燧的教育影响下,不久,二弟康炳轩、三弟康炳成相继加入了党团组织。

这时,康燧年近三旬,便与一外地流落而来的杨氏女子结婚。婚后,杨氏手脚勤快,轻重活路都能做,性情又好,邻里无不夸奖。一年后,生下一女儿,取名兰香。不久,二弟康炳轩也与邓玉成亲。一家老少,融融洽洽,在24亩田土上精耕细作,苦心经营,勤俭持家,慢慢地置备了耕牛、农具,渐渐不愁吃穿。但地主、恶霸、保甲长们眼红了,都想方设法来敲诈勒索他家。丢骨头,塞狗洞,日复一日的耗费,结果还是丰年不免饥寒。

 


 

1932年秋,中共遂安特支在八里乡玉皇庙成立,康燧家作为特支联络地点。康燧分工负责农会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职,深入农村组织发动农民,掌握地方武装,拟开展土地革命。

1933年夏,遂安特支改为遂安特区,康燧担任通贤农村党支部书记。同年秋,省委派余若萍、廖伯华等人来康燧家中,领导遂安县委的工作,康燧任县委组织委员,二弟康炳轩任通贤区委书记。

10月下旬,省委派特派员邹风平来到安岳的通贤,组织领导以通贤为中心的农民暴动。这期间,康燧担负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具体。一方面他要深入全县各地,了解组织建设和群众的发动情况,随时传达上级指示;另一方面他要去省委汇报工作,运回一些枪支弹药。12月,他还亲自带领部分党团员,里应外合地抢了地主张少洲家的枪支弹药,准备暴动之用。正当暴动准备即将就绪时,由于叛徒告密,安岳县国民党政府于12月20日派出保安大队和来凤乡团练大队100多人,包围了来凤乡中心县委住地,逮捕一些共产党员,来凤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面对风云突变的恶劣形势,县委于21日在康燧家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原定25日举行的暴动,提前到22日进行,并分头联络,进行战前动员。不幸这一机密被通贤一豪绅探听到,报告了通贤的团总。团总得知情况,一面派人守住各要道,一面亲自带人包围康燧家。康炳轩和母亲得知敌人要搜捕时,急忙将埋在牛圈地下坛子里的文件、党旗、党证等重要材料烧毁。然后,康炳轩将住在他家的邹风平、廖伯华护送到遂宁的东禅。待敌人围屋抄家、挖地拆墙搜查时,竟一无所获。

(三)

1933年12月23日,也就是康燧家被搜查那天,康燧正在外面做联络工作,在路上遇到康炳轩送邹风平等地下党员到东禅后回来,才知道家中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他便立即安排康炳轩设法通知未被逮捕的党团员迅速转移,并顺便通知在吴保三家做衣服的三弟康炳成协同完成这一任务,然后在康家湾康元山家会合,再设法逃走。兄弟三人分头行动,待完成任务安排妥当之后,在遂宁太平乡邓治平家稍住了一下,就去成都向省委汇报通贤暴动失败的情况。省委指示他们迅速将工作转移到两板桥、白塔寺一带。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见到处张贴着官府悬赏缉拿康燧的告示,又听说龙台区委书记邓雍被枪杀,各地都在清共、捕共,风声紧迫。康燧只身再去成都,结果与组织未联系上。回来时,由于党团员都已隐蔽,也未与组织联系上。康燧无法,即与兄弟商定:三弟康炳成年轻,回长河二姨妈家做裁缝手艺,探听一下家中消息;康燧和康炳轩抬滑竿去荣昌。在荣昌峰高铺,他们凑了点钱,给康炳轩做杂货小生意,康燧独自一人去贵州找红军。

康炳成在长河二姨妈家,得知家中猪牛、粮食均被军团抢光,田土荒芜,生活无着,老小哭天无路,心中万分焦急,便托人四处说情,并由族人保他回家种庄稼。

1935年2月,康炳成回到家中。不久,就被抓进安岳县大牢,被严刑拷打,要他交出康燧,后判刑9年,直到1938年1月,才被提出服兵役,到湖北汉口、九江一带抗日,后在长沙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分配在汉寿邮电局工作,1954年才回到老家。

康炳轩与康燧分手后,曾几次卖杂货去重庆找党组织,未能接上头,在荣昌住了五年多,他以为国共合作抗日没有多大危险了,便一心想回乡与家人团聚。

1940年春,康炳轩返回安岳。不久,通贤场出现了“先杀保长后杀官,蒋委员长死在八月间”的标语,国民党抓捕了康炳轩,并当场将其手臂打断。在狱中刑讯之惨,目不忍睹,但他仍咬紧牙关,不乞怜,不叫苦,一身正气,多次被押往遂宁、成都寻捕康燧。1943年5月康炳轩死在牢中。

康燧之妻杨氏在康燧走后,被安岳县国民政府扣押,逼其交出丈夫,受尽各种酷刑,终因无法交出,才准保释放。回家之后,想到来日方长,折磨甚多,为了逃避官府迫害,硬起心肠,抛弃女儿和家人,逃往他乡,从此杳无消息。

杨氏出走后,小兰香依随爷爷奶奶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一天,爷爷手拿一根棍、一个碗和一个破提篮,哽哽咽咽地对小兰香说:“香儿啊,现在世道艰难,爷爷给你这些东西,去讨口逃生吧!”小兰香伤心地跪在爷爷面前,声泪俱下,一定要同爷爷奶奶生死在一起。就这样,小兰香讨口要饭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直到1940年,因康炳轩被捕,康父康母和不满10岁的小兰香受牵连入狱。释放不久,家遭大火,衣物化为灰烬,全家人只好在一间毛草棚内栖身。小兰香一次外出讨口未归,至今音讯全无。康父年老多病,因家里贫寒,无钱求医吃药,不久含恨而逝。

康炳轩遗孀邓玉在康父死后,披麻带孝,哀告亲友,化棺埋葬,上侍老母,下养儿女,在黑暗的贫寒中挣扎。后终于盼到了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日子,解放后,同老母一起享受到了烈士家属的待遇。

(四)

1935年,康燧与康炳轩在荣昌分手后,他改名为黄万顺,准备到贵州找红军。在永川、泸州两次被国民党军队拉去当力夫,给军官抬轿子,任人脚踏腿跨,挨骂受气,好不容易在宜宾才得以逃脱。

康燧几经周折来到贵阳,经打听,红军早巳长征北上,万般无奈只得帮人卖力,日积月累,凑得点小钱,便背起背篼当货郎,走村串户卖杂货。

1943年的一天,康燧来到镇远县草坪街上,投宿在一家私人开的客栈里。那里地处铜仁大道,杂货好销,因此,他决定在这里长期住下来。后来,他了解到老板娘母子是被娶了小老婆的丈夫遗弃的,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艰难度日,同情心油然而生。他便早晚帮助担水扫地、跑堂待客,偶尔也大帮小补地资助点钱,并积极支持其儿子杨林上学读书。不久,他们便成为一家人,康燧也就定居下来。

解放初,康燧从剿匪到土改,积极为解放军当向导、搞情报、抓坏人、做宣传、斗地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尽力工作,受到当地领导好评。他还将小客栈交与公私合营,分了土地,勤劳务农。杨林当了志愿军,1955年退伍回家,后升任乡党委书记。1963年,老板娘病逝,康燧与杨林仍然父子相称,相处甚好。

“文化大革命”中,杨林因家中收养了来路不明的康燧,屡遭批斗。康燧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而忧心如焚,每天端着一根小板凳,坐在草坪的公路边上看南来北往的行人。一天,他终于见到了一群打着“安岳通贤中学红卫兵长征队”旗帜的学生来到草坪,顿时高兴万分,即上前攀话,打听家乡的变化和两个兄弟的情况,诉说自己解放前后的革命历程。学生们深受感动,但解答不了康燧提出的问题。其中一名学生梁舒怀回家后,向其父亲梁安智讲述了康燧的情况。梁安智及时到三佛洞找到了康炳成,同时也给公社谈了康燧的情况,后又给康燧写了信。

1969年春,安岳县派出专人前往草坪访问康燧。草坪街的机关干部和群众,只要一提到康燧,都高度赞扬他为人正直,拥护革命。至此,康燧的历史问题澄清了,身份也肯定了,当地对杨林的批斗也就停了下来。康燧衷心感谢党对他的关怀,表示武斗停止后,一定回家乡看看。

同年9月,安岳县向镇远县去函,要求康燧回安岳,协助查清安岳地下党组织情况。1970年7月,镇远县征得康燧同意后,派专人将康燧送回安岳。从此,康燧回到了阔别36年的家乡。那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971年3月,当时的安岳县革委认为,康燧是土地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入党后秘密战斗多年,为组织遂安县委作出了贡献。通贤暴动失败后,为躲避国民党军阀的残酷迫害,隐姓埋名,逃匿在外30多年,且无叛党行为,应予从优照顾,使其安度晚年。将其办理了“农转非”,按月发给生活费。

1978年12月16日,康燧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9岁,其遗体火化,根据他生前愿望,将骨灰安葬在当年地下党经常活动的马桑坡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典型长存在人间”。安岳人民怀念革命先烈,更怀念为革命作出极大贡献的康燧一家三兄弟。

〔据中共安岳县委党研室  提供史料〕

 

(安岳•乐至康氏文化研究联谊会秘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