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蕲春迁陕创业的康茂才后人康永盛

浏览: 次 日期:2014-10-31

    康永盛系湖北蕲春外迁传人,生于1785年6月23日,逝于1856年11月17日。早年贡生,字遐龄,号鹤亭。皖江梅城优贡生何仕全撰《鹤亭大人行谊赞》这样评价:公之赋质德性倍醇,公之豪爽风雅绝伦,挥流太乙,迹肇蕲春,用增光于前,绪善贻谋于后人,稥满一堂,庆兰芳而挂馥;诰頒弈叶,当缙笏以垂绅,公生善商贾,聚族人修建凤镇街,开凤镇商贸之始,富称康百万。又立家塾,建学堂于祠内,延布课子至读,开我族文化教育之基,时称公人杰矣。

    康永盛祖上自湖北蕲春外迁后,几经辗转于嘉庆戊辰年,(1808)举家奠居于陕西省镇安县凤凰嘴。自此,这位康茂才后人在这里创业兴家。而康永盛就是这支奠居者的创业领班人。

    康永盛早年贡生,自幼聪慧,善谋断有经商头脑。幼时随父往返于湖北陕西之间,学得不少经商之道,组织骡马队,搞长途贩运,翻山涉水,艰辛备至,并在长安至凤凰嘴两地设有货站、客栈、钱庄。潜心经营,赚得不少银两,之后,先是买地,后又于1820年开始营建凤镇商贸街,逐渐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成为营建凤镇街的创始人,也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商会首领。

    初来凤凰嘴,少年善谋的康永盛便请道人看风水,相得凤凰山下现三房大院宅基(约建于1810年)后经逐年扩建成横排四天井五十余间大小不等房屋的大院。越十年,兄长老大老二又择庄西的郑家沟口营建宅庄(又称康家花门楼)。嘉庆庚申年(1820)年前后,永盛公召集应茂、昌錂、昌达等祖孙三代商议:我们靠种地发不了大财,靠小商、行商挣不来大钱,咱们何不合伙把对门老街重新恢复建设起来,一来我们可自营一部分,二来出租一部分收稞钱,三还可以出卖地基,让客友们建,搞成经商一条街,南来北往的客商不就多了,我们的生意不就更大了吗,侄孙一听都开了窍,拍手称好。家小好办事,说了算,定了干。然后祖孙三代分了工,分头行动,有去湖北蕲春老家请工匠的,有搞规划设计备原料的,有筹集资金的。多数人都认为康家是在营建街坊挖基时掘得一瓮银子而发家的(未考),但从有关资料分析,康永盛从民间获得。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上下近百年,朝廷在金末(郭家庄北三公里处)开大银矿,大批银两由此上交朝廷。于是他派其侄子康应茂(现墓葬就在郭家庄后山根)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得知消息可靠。于是密使其侄带领一帮可靠之人在金末开小银矿十余年,收银不少,这是否是其康家发家之资本根基或丰源钱庄的影子呢,经过上下努力,众客友的呵护,经三、四年时间约800余米长的凤镇商贸一条街建起来了。鄂豫川陕比邻客商蜂拥而至,外来商品聚增数倍之多,大小商号三十余家。康家根据各户投资大小及经营能力,多数户头上都有几间门面,有自营的,有出租的,还有合营分成的;有做当地生意的,有做长途贩运的,还有做经纪人的各显其能,各展风采。康家有钱这在当时社川河一带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事实。随着商业活动的开展,资金的周转和传递,商品的运输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咸丰年间,山阳人张源来凤凰嘴,经与永盛商议,从康家手中卖得现中街院房一座开钱庄,名“丰园”钱庄(即现时的柯氏庄园),这既有利于康家生意畅通无阻,又大大方便了外来客商。这里的流通贸易一时发展得很快。“丰园”钱庄的产生帮了大忙,这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此举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周边大批客商愿来此做生意,认为在这里做生意可靠方便。由此康永盛在外的名气也大了。在他中晚年时期,曾担任民选商会会长十多年。除了办好康家的事,还为众多客商和当地民众办了不少有益的事。为便于购销和对外联系,康家当时在白河(由湖北蕲春上陕西的第一站,时仍有不少庶子在此居留),长安两地均设有货站、客栈。在金钱河通航时,或,用船运,货物由白河转大船运汉口。咸丰末年不能通航时,则用骡马队运输。往长安的货物全是骡驮人扛,康家时有骡马60余匹(每匹骡子可驮运240斤,相当于两个人力运量),往南往北多少主要根据南北货物流量来决定,北去长安的主要驿站有:蔡御窑——丰家河——汤峪的南沟口——塘子——引驾廻——长安。康家时在塘子、引驾廻、长安城内的南山门均建有货站,客栈,这里的货站客栈一直延续到共和国成立的1951年为止。

    凤凰嘴康氏家族经过二十多年的鼎盛时期的发展,已是农田千顷,家藏万贯,社川河沿岸有名的财富大户。作为大户的领头人——康永盛来说,他思考的不再是如何把生意做大,而是思虑“富贾不可无书”的问题。“富贾不忘训政”成为凤镇康家的左右铭。道光壬寅年(1842),康永盛与户族商议,在建康家祠堂时,必须连同私塾学堂一起建。在他的建议下,于营盘山脚建祠堂一座,于祠堂的左前方(南边)建学堂两层各两大间(每间教室可容纳40人左右)。1843年建起开始招收学生。他主张康家子弟及康家以外的贫富子弟不分男女均可免费上学堂。学费问题、先生的酬金问题他都安排妥当。道光巳酉年(1849),他在撰书《绍相公支下迁凤谱序》中明确提出“拟提北以上下街心为界,,西以水碓沟河东街为界,南与石碑岭直上园顶直抵崇忍寺中心抵直山坎,东至义地边直上园岭”的土地、街道门面房的地稞房租作为祠堂公用经费之用,其中之一,用作学生学费书费和先生的酬金。后来社川河一带好多名人文人都从此学堂走出,要么进一步深造,要么做官。这座学堂前后存在约90余年,于1930年连同祠堂一起毁于战乱。学堂被毁,美德犹在。“只有愚昧才无知”、“知识是立人之本”“无衣食不可无书”、、“教育是经济之本”,这些康家的传统思教家训一直传颂至今。

     一个家族的兴旺必然有家族能人的引领,一个家族的发达也一定靠智慧的谋划和艰苦的创业。从迁陕创业的康茂才后人康永盛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闪光的东西,他团结族人开土兴邦的拼搏精神,他善谋筹划经商致富的经营战略,他重教办学倾力育人的思教理念,值得我们康氏后人仰慕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