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康健生离开我们已经23个年头了,但他的关怀和教导,依然温暖心田,不曾走远。
初闻——高山仰止
1966年,从西大中文系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国防工业系统的一个最艰苦的工厂去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在大山深处工厂工作的我根本无缘认识当时担任我省国防工业系统主要领导的康老,甚至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粉碎“四人帮”后,省上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全面部署恢复和发展生产工作。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省革委会的一位领导作重要讲话。讲话前,这位领导深情地说:陕西省和西安市能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康健生同志功不可没。话说完,会场爆发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表达对康老的敬佩。原来,“文革”期间造反派经常围攻省革委会,因为国防工业系统是大系统,大厂多,职工人数多,所以每一次来围攻革委会的造反派中,都少不了国防工业系统的人。每次省革委会受到围攻时,办公厅的同志就会电话立刻通知康老。一接到电话,不管情况多么危险,康老都会立刻赶到现场,帮助省革委会排忧解难。许多次,他不顾个人安危,把矛头引向自己,宁可让造反派回厂里批斗自己。在这次会议上,我第一次知道了省国防工业系统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领导,也第一次知道了康老的名字。
相识—如沐春风
不久,我被调到省委工作队,进驻省国防工业系统的一个大厂参与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把握尺度,成为工作队面临的首要任务。
临行前,康老主动与工作队的同志见面,坦诚地说:“你们到厂里去,任务艰巨,清查一定要把握好原则。”他还专门对我说:“我是省国防工办的领导,当时都不清楚文化革命该怎么搞,更别说厂子里的干部和工人了。前段时间我做过认真了解,厂里真正在组织上与”四人帮“有联系的人并不多,多数人是跟形势跟错了,对他们的处理一定要宽厚。希望你能记住,你们到厂里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团结,消除隔阂,避免斗来斗去给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康老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于是把握原则、厚以待人成为我们的具体工作方针。
实践证明,康老的教导是正确的。
跟随—润物无声
厂子里的清查工作结束后,我回到省国防工办,又跟随康老参加省委派往西安市的工作队,康老分管清查基建口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在具体工作中,他放手让当时还很年轻的我独立工作。西安市基建人多情况复杂,“文革”中闹得比较厉害,面对这样的情况,30多岁的我心里没底。他鼓励说:“你在下面已经工作了10年,又搞过一年多的清查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要害怕,好好锻炼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
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在西安市工作期间康老和我的一次谈话。我说:“只要犯了错误的同志深刻检讨就可以了,康老说:“我认为只要检讨就可以了,‘文革’中多数干部群众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才犯了错,所以只要有态度,只要认识到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可以了,不要非体现出所谓的‘深刻’。‘文革’中我检讨了10年,从来没有听到过一次说检讨是深刻的,深刻不深刻的标准很难把握。”清查工作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时至今日,很多西安市基建口的老同志对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充分肯定,认为政策掌握得好,只有我心里知道这是因为有康老的支持和教导。
康老调到省政协不久,我也进入省政协工作,康老做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我任秘书长。我觉得和康老在一起工作是我们的缘分,更是我的福分。康老在政协一直工作到去世,我在政协一直干到退休。长时间的相处,我愈加坚定地相信:康老是我终生的领导,是我成长中的恩师。进入省政协,康老和我面临的第一项工作还是落实政策。康老对我说,政协的落实政策有特殊性,很多同志遭受不公正待遇可能不仅仅是十年,甚至时间更长,有的可能是建国不久就开始了。他们因为父母、亲朋出了国,或去了台湾,便在单位说不起话,抬不起头;他们心里有气,所以说一些无原则的过激话,这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他们代人受气,气不顺的时间很长,所以你们要抓紧工作,尽快落实政策,在政协党组和康老的指导和带领下,省政协落实政策的工作全面展开。时间过去快三十年,至今仍有许多当年的老同志说起康老都是满心的尊敬和感激。
怀念——切切在心
怀念的时候,总能想起一些小事和细节。
到政协后,康老和我上下班坐同一个车,很多时候上班出发时我都看到康老已经在车上等我,但从来没有看到或者听到他任何的不悦和指责。我当时在省政协分管办公厅行政事务,事情比较多,经常不能按时下班,但康老总是默默地等我办完事然后一起走,我多次劝说让他先走,但他却一直这样坚持。
有时候,我帮康老领了工资,也一并替他交了党费。康老却说:“工资你可以帮我领,但党费不能帮我交,党费我自己亲自交,交党费体现的是对组织的感情。”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了微言大义。
康老生病期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等我赶回来的时候,康老已经病重。进入病房,他缓缓抬起手臂,示意我靠近。我俯下身子,他吃力地大口喘气,一字一顿地说:“世武,别请北京的大夫了,别乱花钱了……”一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往事如恒河沙数,回忆起和康老相识相处的岁月,却依然和今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本文系总会副秘书长、陕西宗亲康名国推荐。作者曾任陕西省政协秘书长,本文发表于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工作局主管的《金秋》杂志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