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巾帼英姿(之五)
紧张遭遇战
长征部队渡过湘江不久,中央机关的担架队队长生了病。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命令康克清临时负责担架队的工作。
康克清感到担子很重,不敢稍有疏忽。因为担架队是专为作战负伤或生病而无法行走的中央、军委的高级干部服务的,如王稼祥等。尽管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干部不睡担架,但也都随担架队一起行动。
第三天,刚出发不久,康克清在岔路上遇到了周恩来率领的中央机关队伍。周恩来叫康克清领着担架队走在前面,他们随后。身后又多了个中央军委机关,康克清顿感压力增大,觉得肩上的担子非同寻常。为了安全起见,康克清马上从随带的一个步兵班里抽出两名战士到最前面去作尖兵,又派人与前面的司令部机关取得联系。
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传来一阵杂乱的枪声,子弹呼啸着从大家的头顶飞过。两名尖兵赶过来向康克清报告,前面不远处的山上有一股敌人发现了我们,正向我们射击。躺在担架上的王稼祥焦急地询问情况,康克清急忙凑到担架旁说:“有我在这里,你只管放心吧!”
随即,康克清命令担架队退到安全的地方,通知后面中央机关的队伍停止前进,她则带上步兵班赶到前面观察敌情。康克清看到前面山头上有一个个小黑点晃动,至少有几十人,正从侧面迂回,看样子,敌人像是要冲下山来。康克清心想:必须要当机立断阻击敌人,争取时间请司令部和前边的红军队伍尽快派人前来支援。
于是,康克清立即命令在后面负责掩护的特务排,调两个班上来支援,又派人火速报告司令部。她自己则带领步兵班冲向前面山边的一片坟地,占据几个大坟包。她大声地对战士们说:“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就在我们身后,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就是拼了性命,也不能让敌人越过这里袭击担架队。只要我们坚持个把钟头,红军主力很快就会过来消灭敌人。”战士们看到指挥他们的是素有“红军女司令”之称的康克清,个个信心满怀,人人士气旺盛,纷纷表示:“放心吧,指导员!有我们在,白狗子休想过来。”
康克清又告诫大家:要节省子弹,不瞄准目标不准开枪;注意隐蔽,打两枪就要换一个地方,减少伤亡。
很快,一股敌人从山上冲了下来,康克清瞄准后,一枪就打倒了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家伙。战士们也都扣动了扳机,又击倒了几个匪兵。剩下的敌人见状调转屁股,纷纷爬了回去。
这时,特务排的两个班上来了,康克清便命令他们从右边向敌人的侧后迂回,然后发起进攻,赶走敌人,以解除对中央首脑机关的威胁。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千万不能同司令部派出的增援部队发生误会。他们刚走,康克清又立即派人把这一决定向司令部通报。
过了不大一会儿,山上的白匪军又组织了第二次攻击。敌人先是集中火力对着坟地一阵猛射,子弹吱吱地钻进泥土里,冲起阵阵尘烟。康克清叮嘱大家先别还击,注意观察,等敌人往下冲时,瞄准一个打一个。一阵狂射后,敌人从山上的乱石草丛后面冲了下来。康克清命令先打最前面的敌人,一阵枪响,敌人倒下了好几个。康克清看跑在最前面的两个白匪兵,距离只有五六十米远了,就对身边的班长说:“我打左边的,你打右边的。”两人一齐扣动扳机,那两个家伙都应声倒下,后边的敌人立即返身向山上跑,一二十个跑得慢的就躲在乱石和草丛后面。
正当康克清思考如何对付他们时,那边传来枪声,只见离山头不远的右边,有二十多人在向敌人冲击。很显然,是特务排的那两个班上去了,正向敌人的侧背发起攻击。接着,山头的左后方也传来了密集的枪声。远处的敌人在喊叫:“不好了,红军从后边上来了!”原来,刘伯承接到康克清的报告后,立即命令司令部通讯连从敌人的左侧后包抄过来,打得敌人猝不及防。
那些藏在乱石草丛后边的敌人,一看不妙,全部爬出来向山上逃跑。康克清立即带领战士们追击,又打倒好几个。在激烈的枪声中,山上的敌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很快就四处逃窜了。
看到担架队和中央机关转危为安,康克清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等特务排回来清点人数,只有两人轻伤。
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是贵州黄平一带的民团,有一百多人,正在调防,他们在山上看到康克清带领的担架队里有不少骡马,本想趁机发点洋财,没想到遇上了智勇双全的“女司令”康克清,偷鸡不着,还吃了大亏。
军装赠彝人
康克清跟随长征部队渡过金沙江,来到了冕宁一带,进入了彝族地区。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剥削,造成彝人对汉人的仇视。他们更不了解红军,也以红军为敌。
司令部还没进入彝族地区之前,康克清就开始向总部机关勤杂人员、战士讲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介绍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要求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同时,红军以朱德的名义发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布告》,要求红军战士对待彝族同胞,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但彝族群众还是不了解红军,他们在路途中拦截红军,向战士们射箭、投掷石块,抢走背包和行李。
因为红军有纪律,不能伤害彝人,而彝人却处处给红军设置障碍,所以搞得红军军心有些慌乱。后来,经先遣部队多次耐心地做工作,终于打通了彝族沽基部落头人小叶丹叔侄的思想,刘伯承又亲往与小叶丹歃血盟誓,结为兄弟。康克清没有看到结盟这一幕,但她清楚地看到了在等待刘伯承的消息时,毛泽东不停地抽烟、周恩来踱步眺望、朱德眉头紧锁的情景。她也清楚地听到了好消息传来时,三大统帅开怀大笑的声音。
歃血盟誓的第二天,康克清随司令部又接连翻过了几座大山。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康克清看到路当中孤零零地站着一个小姑娘。看上去,小姑娘大约十三四岁,却赤裸着身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一双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眼看着红军队伍越走越近,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站在原地,根本没有躲闪的意思。
康克清见状,紧走两步,来到小姑娘面前,本想问她站在这里干什么,可是语言不通。看着小姑娘这可爱又可怜的样子,康克清想了想,就先脱下自己的外衣给小姑娘穿上。旁边的潘开文又递过来一条军裤和一条布带子。康克清给小姑娘穿好裤子,系上腰带,又将长出来的裤脚挽起来。小姑娘立即现出了高兴的样子,咧嘴笑了,说了一句话。虽然大家听不懂,但从她的神态和语气看,应该是一句感谢的话。康克清便也温和地笑着朝她点点头。
然后,小姑娘就朝前面的山坳走去。这时,有战士指着远处叫康克清看。原来,那边山坳里,站立着许多手持刀、矛、弓箭和枪的彝人,正向这边观望,注视着小姑娘和康克清她们的一举一动。康克清明白了,小姑娘原来是彝族人用来试探红军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快,也弄清楚了。原来,这个地区的彝族人有两个部落,和红军结盟的小叶丹是法基家部落的,罗基家部落对红军还是不放心,所以在红军接近他们时,特意让那个小姑娘来试探。
康克清不愧是做群众工作的专家,巧妙、得体而顺利地处理好了这件事,为红军通过彝族地区立下了功劳。当时,有人用照相机记录了这感人的一幕,康克清和这个彝族小姑娘的故事,就这样被永远地定格,成了红军这段历史的珍贵记忆,也留下了军民之间、红军与彝族同胞之间的一段佳话。据说,多年以后,康克清还曾得到过这张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照片。
三过大雪山
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严酷的还是爬雪山、过草地,许多优秀的红军指战员就长眠在了那里。而康克清凭着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双大脚,不但走完了漫漫长征路,而且三次翻过险恶的大雪山,走出了茫茫的大草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康克清同志随红军总部线头部队来到夹金山下。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上面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康克清同志到硗碳村就有了高山反应,浑身无力、头晕。越往上走越感到气短,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浑身软绵绵的。正在危急时,朱老总的马夫赶着骡子走到她的身边,让她拉着骡子尾巴跟着走,好不容易走到山顶,两只手被骡子尾巴缠得发酸发麻,不听使唤,揉搓好一会儿才恢复知觉。山顶风大,不能停留,她只好顺着别人滑出的雪道向山下滑去,耳边风声呼呼,巨石、积雪飞掠而过,身不由已地向下降落,总算翻过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雪山。
1935年6月18日,有三万人左右的红军一方面军与有八万之众的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懋功会师。8月初到了毛儿盖,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开会,决定分兵两路北上。左路军由朱德总司令和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指挥,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指挥部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彭德怀率三军和四军一部分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8月下旬,康克清同志随朱老总、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第一次进入草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竟然也像雪山一样难以通过,四野水气弥漫,不见飞鸟,没有树林,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有些地方看着同前处一样,却是很深的泥潭,人马走上面就会陷下去,眼看着也无法相救,直到被泥潭活活吞没。草原的气候反复无常,忽而风雨冰雹,忽而细雨霏霏,忽而蓝天和骄阳。经过艰苦跋涉,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此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与前敌指挥部,右路军由毛儿盖奔包座、班佑一线,走出草地后在班佑一带等候左路军前来会合。哪知张国焘表面同意率部队北上,内心却和中央唱反调,竟下令左路军停止北上转而南下,还企图迫使中央带领右路军也跟随南下,欲建立“川康革命根据地”,同时发出密电,企图危害党中央。为避免红军内部分裂,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只好带领右路军中的一、三军团先行北上。而左路军在张国焘的蛮横指挥下又折回南下,第二次过草地,再次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这期间张国焘为了达到南下另立中央的目的,千方百计排挤中央派在左路军的的领导人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连康克清同志也不放过。时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克清同志被调到四方面军妇女运动委员会,还派专人监视。张国焘发现康克清同志到老总那里,就下命令:“康克清是有错误的人,调她到妇女运动委员会,就是把她同朱德分开,以后再不准她到朱德那里。”为了顾全大局,康克清同志忍辱负重,只好服从。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左路军一再南下,康克清同志与红军战士一样,一路忍饥挨饿,经受疾病的折磨。由于饥饿和疾病,加上一系列征战,四方面军从阿坝南下时的八万多人减至四万多人。敌人又以优于红军数倍的兵力前堵后追,步步紧逼,四方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1936年2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在瓦窑堡,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四方面军的许多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很受鼓舞。这时,中央再次责令张国焘率四方面军立即北上。共产国际派到党中央的代表张浩(林育英)给四方面军发来电报,表示“国际完全同意中央的政治路线”,批判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要求四方面军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自命不凡的张国焘在攻打名山东北的万丈镇失利后,见南下只有死路一条,不得不同意北上。于是康克清同志随左路军再次北上,第三次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此时的康克清经过长途跋涉,身心极度疲惫,得了副伤寒,发高烧到四十摄氏度,处于半昏迷状态,情况十分危险。四方面军副秘书长刘少文见她病重,就打算把她安排在当地老百姓家里。朱老总知道后立即带着医生和警卫员赶来,等医生打完仅有的一支退烧针后,朱老总十分严厉地对刘少文说:“她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工作,生了病,你们却要把她留下不要了,还瞒住我这个总司令,是对待革命同志的态度吗?”刘少文无言以答。朱老总接着说:“她病得这样重,不能留在老百姓家里,不能留下!谁还能不生病?生病不能走,用担架抬她走。”朱老总还把身边的警卫员潘开文留下照顾康克清同志。进入雪山区域,山势渐渐陡峭,康克清同志为了不拖累别人,挣扎着下了担架。潘开文只好把她的手用一条绑带和马尾巴紧紧地拴在一起,几个人帮忙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爬过了雪山。1936年7月1日,在甘孜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二、六军团胜利会师。7月3日,时任四方面军党校总支部书记的康克清同志随后卫支队出发,第三次战胜困难,走出了松潘草地。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漫漫长征路,康克清同志北上、南下、再北上,行程达三万五千里,三次翻越了雪山、草地。历尽艰险,战胜死亡,作为女性,令人惊叹,令人佩服。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