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艺人 参与大赛
陕西省要举行秋神大赛,明令各州府组织艺人参加,举行声势浩大的歌舞戏曲大赛。
康海得知此消息后,和王九思商量,以康家班为基础,组成一个庞大的团队参加,争取夺魁,把秦腔和康家班的影响大造出去。
康家班派人四处联系,大造舆论。秦腔本是古老剧目,近年来经过康海的改进、创新,很多当地的戏班都在传唱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报名参加者竟达到了千余人。长安知府高兴地说:“今年的秋神大赛有看头,有康家班的参与,看来我长安府要夺魁无疑。”
这么多的班社参加,康家班带来了《夺锦楼》、《双锦衣》、《软玉屏》、《柜中缘》、《游龟山》、《赵氏孤儿》、《西厢记》、《四进士》、《白蛇传》、《法门寺》、《杨家将》系列剧、《说岳传》系列剧等,光看看剧目,就令人眼花缭乱。
经过康海改进的秦腔,唱词结构多为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板腔音乐结构可以归纳为“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急板-结束”的过程,也即打板节奏从慢到略快,快极快。结束以前的渐慢,最终结束的过程。演唱者根据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层层推入地展开故事情节。秦腔属于板式变化剧种,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版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两个“六板”,一个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强拍,其它各种板式都是将二六板加快、减慢、自由、转板等变化而成的,这样艺术家就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使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情感了。
康家班所唱的秦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其中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剧种明显区别的地方。把握好对剧本的掌握,充分表现出欢音、苦音的唱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情感。
康家班这次带的乐器最全。文场用的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用的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都是新配的,耀眼夺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康家班因为有一千多人,各个行当的人都配的很全。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十三头网子齐全。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旦各有数十至上百人在场上表演,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乱弹,”“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
康家班在预赛时就以声势击败了所有对手,直接进入了决赛。
秋神大赛在沣水河边的一个大空场内进行,中间搭一个高台,台上坐着陕西总督和各府州的官员,在举行完秋神祭祀---主要是感激秋神保护民众秋季粮食获得丰收的仪式后,决赛在宝鸡班、渭南班、汉中班和康海所代表的中路秦腔班之间进行。围观者达十余万人,五场大戏齐唱,代表着东、西、南、中四个秦腔流派的较量。
由于康海和王九思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胆改革,创立了“康王腔”,这在四大流派中影响最大,加之有周至的张家班参与,中路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即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因此看中路秦腔的人最多,总督及许多州府官员,都集到康家班子的舞台前来看戏。
吸引众多观众的,除了康王腔以外,还有就是康家班社运用了传统的八大绝技,使舞台上更显得丰富多彩。
喷火,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现的剧目中。如在演出《游西湖救裴生》这场戏中,李慧娘就用了此技。实际上是用松香粉末用白麻纸包成小包含入口中、剪去纸头,用时用气吹动小包,粉末飞向火把,即腾起火焰。表演形式可分为直吹、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形状分为单口火、连火、翻身火、一条龙、蘑菇云火等。
变脸分为变脸型和吹灰面两种。变脸型在《三人头·揭墓》中用了此技。掘墓贼用套圈一端套在僵尸脖子上,另一端套在自己脖子上,扶起僵尸脱衣服,表现出恐怖情绪,脱七层,衣服旋转七次,表现出了七种狰狞面目。
吹面灰,演员给自己脸上吹灰,使之变化。《毒二娘》、《药毒武大郎》等都采用的此法。
顶灯。《三进士》中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
打碗。《打台》中的天官,《太和城》中的孙武子等净角,须生将一碗掷于空中飞转,用另一支碗飞出击打,两碗同在空中粉碎。
鞭打灯花:《太和阵》中的孙武子、《黄河阵》中的闻仲,先用黄表纸在鞭梢扎成约四寸多长的纸花,然后加足灯油,拉长灯捻,使其多出灯花,灯花被扫掉而灯光由暗变亮,使观众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表情和眼神。扫灯花,再添油、拨捻子、结灯花、扫灯花上,表演得恰到好处。
踩跷,跷子是木制脚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绣花小鞋,演员用两个脚指穿假鞋,将鞋绑在脚趾上行走,称之为扎跷。动作有走凳、过桌、踢石子等,使观众时时担心,惊为叹止。
牙技:分为“咬牙”和“要牙”两种。咬牙,也叫磨牙。在《反长沙》、《虎头桥》等剧目中,演员用上下牙齿咬紧磨动,发出咯吱吱的声音,表示咬牙切齿的恨。要牙,即在牙含在口中使其活动。要牙有阴阳齿、獠牙、鼻孔齿、一字齿、后齿、呲牙等,主要用于番王、判官、鬼怪一类脚色。如《游泥河》中,盖苏文“耍领子”、“刷眼神”、“要牙”等,为人物的面孔增添了凶恶的表现力,艺术效果很好。李世民也做一连串挣扎欲冲出淤泥河的表演。
尸吊,亦称“大上吊”在《刘全进瓜》中,演员先将一根长吊杆,平绑于入场口的柱子上,杆的一端在台口,另一端藏于台内侧。剧中人上吊时,站椅上,将白绫吊圈绑于杆头,然后将吊圈套在脖上,蹬倒椅子,这时台内即将吊杆一端压下,右移,使杆头上翘并伸出台口,使上吊者高高吊在台前。其实,脖子上的铁钩起了作用。
在秋神大赛中,康家班出尽风头,康海和康王腔因此名扬海内外。
张家班盛 对山病逝
由于康海、王九思善于编剧,康家班演出的戏“歌有新词,舞有娇姿”,三十多年红遍关中,从没有哪个戏班能超过他。
一天,康海和王九思在饮酒时,你看看他头上的白发,他看看你额下的银须,不禁感慨万端:
“老伙计,看来当年咱们舍弃官场,回到故里,致力于秦腔事业,这步棋咱走对了!“
“是呀,对山,依咱俩的脾气,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是憋死官场就是被人整死。至少要多受许多窝囊气。”
“现在咱是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什么也不再想了。”
“是呀,人过六十岁,干许多事都力不从心,是该歇息养老了。”
“对,对,我赞成你这样的想法。”
两人叹息着说了半天话,然后各自回房休息。
张莹和康海的爱情有了结晶。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康娟,今年快十岁了,聪明伶俐,悟性极好。受父母的熏陶,小小年纪,便能唱上秦腔剧目的几十个段子。每天把两口子逗得乐不可支。康海逢人就说:“我这个小女儿,特像她娘,长大若从艺,定能技压群芳。”
这天晚饭后,康海就和王九思所提的话题,同张莹进行了商议。
“娟她娘,这些年,多亏你在生活上百般照顾我,使我有了精神依托,我从内心里感激你呀!”
“都十多年的夫妻了,怎么还说客套话呢?”
“你看我,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我想……”
“想什么就说。”
“我想把康家班和张家班合在一起,扶植周至的张于明、王兰卿夫妇,把康王腔和康家班的事业传承下去。”
“那小斗、双娥、金菊、端端等我那一帮师兄妹呢?”
“我仔细观察过,他们这些人都是出色的艺人,为我康家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不是管理班社的人才,谁也挑不起班主这副重任。”
“于明、兰卿他们视咱们如父母,班子交给他们,我没意见。只是咱俩的日子以后将如何安排呢?”
“我以养老为主,你还可以去班上教教徒弟,偶尔唱上几天也未尝不可。”
“我懂,你和娟儿都需要我的照顾,唱戏是次要的。”
“还有,别人说我名利双收,康家班是赚了大钱,可是我把这些钱都用在了康家班的发展上,用在了建戏院、戏楼上,用在了你那帮师兄妹身上,用在了扶贫济困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积蓄。咱们晚年的生活,只能靠那点祖产来聊以度日。
“你是个品德高尚之人。跟着你,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在康海六十一岁那年,康家班和张家班合并,组成了新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不仅在长安、宝鸡、延安、周至、户县、眉县以及省境内一些地方演出,还曾随陕西盐商到过江浙一带演出,颇受那里观众的欢迎。
张于明受康海康王腔的影响,喜爱秦腔,多才多艺。他回家后,以暖泉别墅为基地潜心地方戏曲、音乐的研究和实践。他不但会演戏,还会编戏、排戏、打鼓等,而且为人机智,善于处理和化解矛盾,对外和各界搞好关系,对内则处理好骨干和各种人员的关系,康家班的人员,合并成华庆班,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安心演戏。
张于明的妻子王兰卿,系周至县城内乐户王卿之女。自幼聪敏好学,性情贞良,七、八岁吹拉弹唱,所事皆通,与张结为姻缘,可谓是珠联璧合,凤翥鸾翔。王兰卿为张家班骨干,她唱做俱佳,其情感人,出色的表演艺术,为西府剧坛之冠,成为明代中叶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员。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纪50年代。
官场不幸秦腔幸。康海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康海一生醉心于诗文,他的文集叫《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念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
诗作选摘
闻筝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冬
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康海自从把康家班社交给张于明后就以养花、听戏等打发余生。
大概是平生劳累、操心过度等原因,晚年多病,视力减退,行动不便,肝脏不和,吃饭很少。张莹、张于明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把康海挽救过来。
这一天,被张于明从长安请来的名医 邬大和给康海号过脉说:
“脉象欲无,准备后事吧。”
这天晚上,寒风烈烈,天低云垂,化鹤仙逝,斗山安抑。一代名人康海停止了呼吸,在浒西镇康家大院内去世。
康海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十日,死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岁。
悲声大恸,含痛欲绝。张莹、娟儿哭得死去活来,康家班、华庆班的人们个个痛哭失声,为他们失去一个好师长而伤心落泪。
康河、康梣、康禹氏、万氏、尧氏、今民也都参加了葬礼,个个痛心流泪,尽到了子孙的孝心。
陕西总督西安知府及许多州县官送来了挽幛、挽联。
王九思送的挽联是:南极星沉,硕德堪钦。
康海被革职后,在家闲居了三十年,遗命以山人巾服成殓。检其遗资,“借金百余”,而大小鼓却存有300多副。
康海虽逝,其名永存。他是康氏人的楷模,是康氏的骄傲。能为世上任何事业做出贡献者,世人当永远铭记。(全文完)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