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敬老模范康海昌

浏览: 次 日期:2012-02-25

进入龙年,对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七里河村的康海昌来说,好事接踵而来,……

中国敬老文化网董事局、河南省敬老文化协会、河南省坤塬文化传播集团授予他:“弘扬中华民族敬老文化事业——敬老模范”光荣称号,并将他的模范事迹在《中国敬老文化网》、《敬老文化》杂志上大力宣传;

一、母亲张凤琴突然患重病,康海昌说,就是花上一百万,也要抢救俺的娘

康海昌出身于一九六0年九月,他虽然兄妹5个,但他是唯一的男孩,姐妹几个结婚出嫁以后,父亲、母亲和他一块生活。七里河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属城中村,经济条件较好。康海昌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孙子、孙女,一家四世同堂,住在独家楼院里,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让人们难以想到的是,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因为海昌母亲张凤琴突患重病,给康海昌和他的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是2005年的10月,天气逐渐变冷,进入深秋季节。一天早上,平时身体看着很健康的母亲,突然大声叫“海昌”的名字。康海昌听到母亲叫他的声音有点不对劲儿,赶快从卧室来到母亲身边。“妈,您怎么了!”母亲说:“我现在头不得劲儿,难受的很”。海昌看到母亲脸色难看,连忙抱住母亲,一边打电话叫村卫生所大夫康百根,一边打电话叫“120”急救车。10分钟后,村卫生所大夫康百根赶来了,一看是脑出血,得赶快去医院。“120”急救车也来了,海昌配合医护人员把母亲抬上了急救车。

在郑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诊室,医生抢救了一上午,母亲张凤琴仍然处于昏迷之中。医生对海昌说,“你母亲病情很严重,如果动手术,年纪大了后果难保证”。康海昌听到以后,大声痛哭起来,他对大夫说:“医生,您一定要把俺娘抢救过来,花多少钱都中,我不能没有娘啊!”在场的主治大夫说,“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抢救老太太,但你也要做最坏的准备。”

为了抢救母亲,康海昌边擦眼泪,便四处打听联系,找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最有名的专家大夫。郑大一附院主任医师韩新伟带领几个医生诊断以后,立即决定进手术室抢救。母亲被推进手术室10多小时,康海昌和家人们在手术室门外焦急地等了10个多小时。母亲手术后被推出来一个小时,医生又让推进去两个多小时。母亲突发脑出血后,一直处于昏迷,住在急诊科室半个月,像植物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

半个月内,几个大医院神经内科的著名专家几乎天天会诊,用最好的药物治疗,第一个星期就用了八万多元医疗费,病情仍不见好转。康海昌说,“只要把俺娘的病治好,花一百万我也花,没有钱我去贷款,也要治好俺娘的病”。

母亲张凤琴患脑出血住院期间,从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病房到神经外科病房,张凤琴从这病房转到那个病房,先后住院四个多月,康海昌白天晚上一直守在母亲身边,一天几顿喂水、喂饭、喂药,一天无数次端屎端尿,擦身换洗衣服,为了让母亲病情好转,脏活累活他都去干。没有多久,康海昌累瘦了,脸色黑黄,在医院守护母亲4个多月,因为劳累康海昌晕倒了几次。

二、为了母亲的康复,康海昌六年多来热心照顾病重的母亲

经过近半年的住院治疗,母亲张凤琴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慢慢地会从床上坐了起来,又慢慢地会下床走路了。医生说可以出院,但以后需要有人在身边专门侍候。

张凤琴从郑大一附院出院回到家里以后,说话困难,走路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他虽然有几个女儿,但女儿家里有的要照顾公婆,有的要照顾孩子,都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侍候母亲。因此,侍候母亲的担子主要有儿子康海昌一个人承担。但是,儿子康海昌没有怨言,他总是说,“没有娘哪会有我呀,当个儿子就得好好孝敬老娘,老娘为了俺这个家辛苦了一辈子,在我们家里她的贡献最大,现在年纪大了,患了重病,如果当孩的不照顾自己的老娘,不去尽孝心,就不是个好儿子,出门在外别人知道了,也瞧不起你这个人”。

为了母亲的康复,康海昌坚持定期带母亲到医院检查,六年多来,省会郑州几家大医院他都去过。在省武警总医院检查一次费用上千元,康海昌总是二话不说,立即付款。

六年多来,因为母亲的病情,每天需要测量几次血压,村卫生所离家远,来回不方便,他就买了个测量血压器,每天几次亲自为母亲测量血压。

六年多来,母亲需要一天几次服药,康海昌总是让大夫为母亲开最好的药,血压通等降压药、疏通血管等药物一直没有断过。

2008年,七里河开始城中村改造,因为拆迁,村民需到外边租房子。康海昌一家四代人,外出租房子很不方便。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他想出了各种办法。村里规定老年人可住在村西地集体盖的房子里,但一个人只照顾两小间房。康海昌和家人商量以后,爱人、儿子、儿媳、孙女、孙子几个人到石化路凤凰台南花园租了一套房子,让父亲到南三环看自己建的仓库大门,他和母亲两个人住在村西地村里的两间房子。为了生活方便,他挑了两间一楼紧邻厕所的房子。

从此以后,为了照顾好自己的老娘,康海昌一直和母亲住在两间小房子里,早上外出前为母亲做好饭,晚上回来为母亲喂药,烧洗脸水、洗脚水,主动热心地照顾母亲。

六年多来,因为母亲住院、看病,虽然花了六十多万元,但康海昌说,“为了母亲的康复,花钱再多我不心疼”。

母亲患的脑出血病后遗症,医生说这种病人应顺着她的心,不能让她生气,要给她创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康海昌把医生的话记在心里,想出多种办法,精心照顾患病的母亲。

母亲想吃什么,他总是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做。包饺子、擀面条,买胡辣汤、豆浆,让母亲吃得高兴。

天气好的时候,他总是开车和母亲去黄河滩边、开封清明上河园、中牟雁鸣湖、郑东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风景美丽的地方,看最好的风景,让母亲玩得开心。

母亲平时是个爱干净的人,患病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他总是把两件居室打扫地干干净净,让勤换洗衣服,让母亲天天舒心。

为了照顾母亲,他和爱人分居了已近四年,他把一颗心都操到了母亲身上。

2010年3月母亲张凤琴在郑大一附院检查时,又发现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走路颤抖。康海昌对母亲更操心了,平常没什么重要事情,他很少离开母亲。

俗话说,“床前没有百日孝”,“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张凤琴患重病六年多来,康海昌数年如一日,坚持照顾自己的母亲。

康海昌孝敬母亲的故事在村民中传开,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在一次饭堂上,笔者就听到几个村民说,“康海昌是一个非常孝敬母亲的孩子”。在他和母亲居住的公寓里,几位老人说,“养一百个儿子,也不如海昌这一个儿子”。

从此,康海昌孝敬母亲的模范事迹在社会也逐渐传开。

三、康海昌不仅是个孝子,他还是一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

康海昌是个党员,又是党小组长,他总是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是个孝子,他还是一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次在关键时刻,他总是起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1998年8月,南方长江发大水,康海昌捐款一万元,并带领10辆满载救灾物资的卡车,组成救灾队伍,来到长江抗洪前线慰问灾区,受到29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1998年10月,南曹乡敬老院开建典礼,他捐款500元;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他先后两次向地震再去捐款;

乡里开办了爱心超市,他坚持定期向爱心超市捐款,帮助有困难的老党员。

因为康海昌多年来坚持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会多做贡献他被选为党代表、区政协委员,在村民中有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