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新四军老战士——康银路

浏览: 次 日期:2011-11-22

 

新四军老战士——康银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康氏族人中不乏有许多建党后至建国前的一批共产党人,他们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和力量,为族人增添了荣耀。我们知道的祖籍河北省藁城市北马村、现已定居上海市的原空军第四军高炮师副师长、90高龄的族人康银路就是其中之一。

抗战爆发  走上革命道路 1921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四)康银路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北马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因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兄弟姐妹多,父母无力供子女读书。1931年直到10岁时,才在本村小学读了四年书,1934年小学毕业后随父母兄弟姐妹在家务农以种地为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深秋(经考证是1937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东北军53军辎重队南撤行至藁城,途经北马村时,因行军打仗需要,在当地征集一部分民夫(俗称拉夫),征用一批骡马驮载辎重,谁家牲口谁家去人。北马村被征八个人、八匹牲口。康银路家中仅有的一头骡子被征用。因大哥、二哥已结婚,弟弟年幼,康银路便主动要求去。负责拉夫征用牲口的是一位湖北籍姓韩的班长,康银路的母亲也姓韩,便对韩班长说,天下姓韩的是一家,以后多照顾点银路。就这样年仅十六岁半的康银路跟随53军辎重队牵着自家的骡子离开了家乡。队伍行至藁城南部马庄村时,偏东南方向响起了密密麻麻的枪炮声,不绝于耳,听着瘆人。(经考证是吕正操的53军691团与侵华日军在梅花古镇展开了激战。历史上俗称九九“梅花惨案”)。辎重队继续往南走,到达内丘时,正赶上发大水,一片汪洋,骡马和辎重陷入泥潭,无法自救,被迫丢掉骡马和辎重。不知什么时候康银路一看,同村来的八个人跑了七个,就剩下自己一人了。辎重队人员继续往南撤,到达与河南交界处时,碰上了67军军部便衣队,队员大部分是河北武强、束鹿、晋县一带主张抗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韩班长和康银路一道参加了67军军部便衣队。进入河南安阳境界后,韩班长找老乡买点饭吃,迎面跑来一老乡磕头求救,说儿媳妇被一士兵强暴。韩班长直奔老乡家,将行奸士兵呵斥一通踹了两脚下了他的长枪,将长枪送给了康银路使用,这支枪一直陪伴着康银路起义投奔新四军。67军军部便衣队从南阳行至新乡时,奉命随东北军乘火车南下,在新乡乘火车,过黄河经郑州至徐州到南京,在南京停留一天,到达苏州一带,这时持续三个月的淞沪战役最后一个阶段还未结束,便衣队作为后勤部队也投入了战斗。 淞沪战役结束后,便衣队撤退到安徽黄山一带活动。便衣队赵队长说,咱们大部分是北方人,还是回北方干吧。1938年正月初二北撤路过桐城县城时,被地方武装包围住,桐城县有五个中队的常备队,硬拼是不行的。便衣队司号员用号音联络,因为地方武装的号音是相同的,对上号音后,桐城常备队引领便衣队进入县城,因桐城县长和便衣队赵队长都是东北人,讲老乡缘分,便留便衣队在桐城驻扎组成地方武装,便衣队赵队长任命为桐城县第五常备队五分队队长。 1938年1月至1941年,队伍一直在桐城县内活动。桐城县委书记徐义福是中共地下党员,不断拉便衣队、青年突击队队员投奔大别山游击队。康银路和赵队长等人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41年1月8日晚上,趁着桐城县长女儿出嫁喝喜酒之际,赵队长带领1、3、5、6四个班出城起义,投奔新四军。因知道当晚的口令,出城很顺利。第二天下午,国民党正规部队出城追剿起义人员。起义队伍分头撤退,因联络暗号不对,一直找不到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后在山里和共产党的游击队遭遇,游击队不知道是真起义还是假起义,赶紧给新四军报信,那时皖南事变已发生。新四军方面命令起义人员不准带枪,一个一个过来审查。康银路等人把枪支埋藏起来,投诚新四军。新四军代表说,愿意抗日的留下来,愿意回家的发路费。当地人有的回了家,有的回去又回来了。那是康银路等人已是国民党通缉的对象,一起起义的一个班长给国民党军队抓住枪毙了。康银路便留下来,把埋藏的枪挖出来交给了新四军,参加了大别山游击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越发展越大,上级给游击队派来了政治指导员。游击队在桐城县石丰布乡一带活动,一次康银路侦察时发现了一些熟人,原来是桐城县常备队五分队也在这一带活动,回来后康银路给游击队长汇报,说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自己先过去卧底,把他们争取过来,组成新的武装。队长没表态,又没有向新四军汇报。康银路就和司务长私自去做争取工作,结果天不遂人愿,不知什么原因,对方知道了,把他俩关了起来。(后来才知道桐城常备队五分队也有共产党,把康银路和司务长当成国民党特务了)。当天晚上,常备队内部起哄乱了套,康银路和司务长趁乱逃了出来,回到了司务长老家。在那里找到了原来的常备队分队长,还有一个老班长。分队长对康银路说,你来了就好,但不好给你安排个班长什么的,就当个普通兵吧。在这个过程中,康银路被国民党发现还在,就下了通缉令。抓捕者问分队长,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个叫康银路的?分队长回答:“他今天站岗没回来”。说等回来把他关起来,交给政府。结果第二天,当地武装跟新四军打仗,等打仗回来,分队长圆谎说,康银路阵亡了。为避免国民党部队追杀,康银路从此改名换姓韩忠礼(因母亲姓韩,本人重情重义)。改名换姓后,还在桐城附近活动,就设法联系一些老熟人,想办法搞了一些枪支弹药。和当地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又组成了一个游击队,在游击队康银路还是班长。新四军58团有一个侦察班,也在大别山一带活动,他们把康银路所在游击队、包括地下党和愿意到解放区来的人,又组织起来从敌占区来到无为县老根据地。此后康银路调往新四军大别山沿江支队搞后勤军需工作。康银路这一走就是16年,直到1953年4月3日,到北京出差时才顺便回到了北马村看望家人。

矢志不渝 忠国爱党重礼 参加新四军队伍后至建国前,康银路历任新四军第七师大别山游击队班长,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商店营业员、织布厂副厂长,新四军第七师19旅后勤部军需,司令部管理科教育副官、管理员,华东野战军七纵19旅司令部作战科设营参谋、后勤参谋,第三野战军八兵团25军73师作战科后勤参谋。曾先后参加过莱芜、南麻、临朐、孟良崮、莱阳、淄川、曲阜、兖州、淮海、渡江、上海等战斗、战役,共荣立四等功四次。荣获陆军25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营的工作模范”奖状,陆军25军司令部、政治部三等功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至离休前,历任陆军25军73师司令部作战科作战参谋、教育科教育参谋、工兵室工兵参谋,空军第四军司令部军务处参谋,管理科副科长、科长,后勤四分部队列科科长;1963年11月1966年6月上海虹桥机场扩建时任空军第四军虹桥场站参谋长、副站长,虹桥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后勤部长;机场扩建竣工后回空军第四军任司令部军务处处长;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部队到地方搞“三支两军”,康银路被抽调带队进驻新闻出版、文化系统负责“三支两军”工作,这期间,康银路对这批知识分子采取暗中保护,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办毛主席著作学习班,避免了蹲“牛棚”、挨批斗、强制性劳动。实际上是把这些人保护起来。造反派说这些人是牛鬼蛇神,敌我矛盾,进行批斗,康银路坚持要造反派拿出能证明是敌我矛盾的材料来,结果造反派什么也拿不出来。学习班结束后,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杨颖、解放日报社一把手马达等人含着眼泪、依依不舍离开的,他们说,老韩(康银路)这个学习班太短了,再延长点时间多好啊。在上海各系统的三支两军中,新闻出版、文化系统是第一家撤销牛棚,老干部没有受到批斗和人身摧残的。至今,康老和新闻出版、文化系统的老干部们还保持纯洁坚贞的革命友谊,如电影演员赵丹、孙道临、秦怡、张瑞芳、项堃、牛犇、铁牛等,京剧演员童祥苓、齐淑芳等。改革开放后,他们每次有演出活动,都要给康老赠送几张票。“三支两军”回来后,康银路任空军第四军高炮三师副师长,1979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师级生活待遇)。1957年6月18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21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50年至1959年,连续十年参加上海市“五一”、“十一”举行的阅兵游行活动,任驻沪空军方队总指挥。196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在上海召开,康银路参加了虹桥基地专机接待组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结束后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胸襟宽广 安享幸福晚年 1979年离休时,部队给予的评价是:韩忠礼(康银路)同志在战火纷飞和白色恐怖的岁月里,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参加革命后,认真遵守各项纪律,一切听从领导指挥,服从组织安排,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共和国立下了功劳。建国后,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为了祖国的强盛和繁荣,仍然一如既往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该同志爱憎分明、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在被党组织培养、提拔、担任了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后,更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善于领会党的各项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康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热爱生活。退下来后,离而不休,参加票友俱乐部,学唱京剧、学拉京胡,积极参与虹桥区和空四军干休所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学习摄影,自己制作洗照片的“盒子”,把美好的生活瞬间记录下来;闲暇之余,在自己房前房后种植蔬菜、花卉等,并将蔬菜送给邻居食用;每隔二、三年和老伴回一次双方老家(老伴河南人),看望双方族人长辈同辈嘘寒问暖,寻找儿时伙伴回忆过去时光,对家乡的后辈们常说,咱村一共出去了8个人,回来了7个都在家务农,比比他们我很知足了,再比比战争年代一块出生入死参加革命牺牲了的战友,我感到是最大的幸福了。康老对弄虚作假、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他的两双儿女,有的在边疆插队下乡、有的在企业当工人,都是按国家政策或靠自己奋斗立业的,没有利用康老的一点关系和靠吃老本参加工作的。 2010年正月十二日,康老在老伴和大女儿的陪护下,专程从上海乘机在郑州小憩三五日后,飞抵故乡藁城,农历二月初四,本支系族人100余(含姐姐、妹妹家的子女)为其操办了90寿宴庆典。原藁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四福、原藁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辰水与藁城市戏迷协会的票友们在寿宴开始前,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演唱会,康老和老伴、大女儿以及票友们分别演唱了不同时期、不同门派、不同题材的京剧唱段。李四福主任挥毫泼墨献字一幅,祝康银路福寿康宁。 今年农历二月初四,空四军干休所为康老举办了90大寿宴会,在沪能去的老战友、在沪的亲戚朋友,共聚一堂为其祝寿。 康银路的业绩已入编《藁城县志》(1985年卷)、《藁城市志》(2008年卷)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通讯录》。藁城电视台“天南地北藁城人”专栏为其制作了专题片在藁城电视台播放。(康新明  王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