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康氏族人中不乏有许多建党后至建国前的一批共产党人,他们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和力量,为族人增添了荣耀。我们知道的祖籍河北省藁城市北马村、现已定居上海市的原空军第四军高炮师副师长、90高龄的族人康银路就是其中之一。
抗战爆发 走上革命道路 1921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四)康银路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北马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因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兄弟姐妹多,父母无力供子女读书。1931年直到10岁时,才在本村小学读了四年书,1934年小学毕业后随父母兄弟姐妹在家务农以种地为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深秋(经考证是1937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东北军53军辎重队南撤行至藁城,途经北马村时,因行军打仗需要,在当地征集一部分民夫(俗称拉夫),征用一批骡马驮载辎重,谁家牲口谁家去人。北马村被征八个人、八匹牲口。康银路家中仅有的一头骡子被征用。因大哥、二哥已结婚,弟弟年幼,康银路便主动要求去。负责拉夫征用牲口的是一位湖北籍姓韩的班长,康银路的母亲也姓韩,便对韩班长说,天下姓韩的是一家,以后多照顾点银路。就这样年仅十六岁半的康银路跟随53军辎重队牵着自家的骡子离开了家乡。队伍行至藁城南部马庄村时,偏东南方向响起了密密麻麻的枪炮声,不绝于耳,听着瘆人。(经考证是吕正操的53军691团与侵华日军在梅花古镇展开了激战。历史上俗称九九“梅花惨案”)。辎重队继续往南走,到达内丘时,正赶上发大水,一片汪洋,骡马和辎重陷入泥潭,无法自救,被迫丢掉骡马和辎重。不知什么时候康银路一看,同村来的八个人跑了七个,就剩下自己一人了。辎重队人员继续往南撤,到达与河南交界处时,碰上了67军军部便衣队,队员大部分是河北武强、束鹿、晋县一带主张抗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韩班长和康银路一道参加了67军军部便衣队。进入河南安阳境界后,韩班长找老乡买点饭吃,迎面跑来一老乡磕头求救,说儿媳妇被一士兵强暴。韩班长直奔老乡家,将行奸士兵呵斥一通踹了两脚下了他的长枪,将长枪送给了康银路使用,这支枪一直陪伴着康银路起义投奔新四军。67军军部便衣队从南阳行至新乡时,奉命随东北军乘火车南下,在新乡乘火车,过黄河经郑州至徐州到南京,在南京停留一天,到达苏州一带,这时持续三个月的淞沪战役最后一个阶段还未结束,便衣队作为后勤部队也投入了战斗。 淞沪战役结束后,便衣队撤退到安徽黄山一带活动。便衣队赵队长说,咱们大部分是北方人,还是回北方干吧。1938年正月初二北撤路过桐城县城时,被地方武装包围住,桐城县有五个中队的常备队,硬拼是不行的。便衣队司号员用号音联络,因为地方武装的号音是相同的,对上号音后,桐城常备队引领便衣队进入县城,因桐城县长和便衣队赵队长都是东北人,讲老乡缘分,便留便衣队在桐城驻扎组成地方武装,便衣队赵队长任命为桐城县第五常备队五分队队长。 1938年1月至1941年,队伍一直在桐城县内活动。桐城县委书记徐义福是中共地下党员,不断拉便衣队、青年突击队队员投奔大别山游击队。康银路和赵队长等人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41年1月8日晚上,趁着桐城县长女儿出嫁喝喜酒之际,赵队长带领1、3、5、6四个班出城起义,投奔新四军。因知道当晚的口令,出城很顺利。第二天下午,国民党正规部队出城追剿起义人员。起义队伍分头撤退,因联络暗号不对,一直找不到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后在山里和共产党的游击队遭遇,游击队不知道是真起义还是假起义,赶紧给新四军报信,那时皖南事变已发生。新四军方面命令起义人员不准带枪,一个一个过来审查。康银路等人把枪支埋藏起来,投诚新四军。新四军代表说,愿意抗日的留下来,愿意回家的发路费。当地人有的回了家,有的回去又回来了。那是康银路等人已是国民党通缉的对象,一起起义的一个班长给国民党军队抓住枪毙了。康银路便留下来,把埋藏的枪挖出来交给了新四军,参加了大别山游击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越发展越大,上级给游击队派来了政治指导员。游击队在桐城县石丰布乡一带活动,一次康银路侦察时发现了一些熟人,原来是桐城县常备队五分队也在这一带活动,回来后康银路给游击队长汇报,说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自己先过去卧底,把他们争取过来,组成新的武装。队长没表态,又没有向新四军汇报。康银路就和司务长私自去做争取工作,结果天不遂人愿,不知什么原因,对方知道了,把他俩关了起来。(后来才知道桐城常备队五分队也有共产党,把康银路和司务长当成国民党特务了)。当天晚上,常备队内部起哄乱了套,康银路和司务长趁乱逃了出来,回到了司务长老家。在那里找到了原来的常备队分队长,还有一个老班长。分队长对康银路说,你来了就好,但不好给你安排个班长什么的,就当个普通兵吧。在这个过程中,康银路被国民党发现还在,就下了通缉令。抓捕者问分队长,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个叫康银路的?分队长回答:“他今天站岗没回来”。说等回来把他关起来,交给政府。结果第二天,当地武装跟新四军打仗,等打仗回来,分队长圆谎说,康银路阵亡了。为避免国民党部队追杀,康银路从此改名换姓韩忠礼(因母亲姓韩,本人重情重义)。改名换姓后,还在桐城附近活动,就设法联系一些老熟人,想办法搞了一些枪支弹药。和当地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又组成了一个游击队,在游击队康银路还是班长。新四军58团有一个侦察班,也在大别山一带活动,他们把康银路所在游击队、包括地下党和愿意到解放区来的人,又组织起来从敌占区来到无为县老根据地。此后康银路调往新四军大别山沿江支队搞后勤军需工作。康银路这一走就是16年,直到1953年4月3日,到北京出差时才顺便回到了北马村看望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