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大明康状元(之四)

浏览: 次 日期:2011-06-16

                                   不畏权贵  拒绝婚事
       这天,康海正在书房内读书,长安李侍郎的管家李布来到了浒西庄。
       李布今年四十多岁,五短身材,鹰勾鼻子,三角眼,此人阴险狡诈,早年他因为救过李京的命而颇受主人的信任,让他做了贴身护从。李京当上京官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暴敛钱财,在长安的近郊明买暗霸了几百亩良田。盖起了富丽堂皇的李氏庄园。李布又成了李家权势炙手的大管家。
       李布今日来到浒西庄,是催问康海与李侍郎之女李惠的婚事的。
       见到康镛,李布狗仗人势,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他仰脸问道:
       “康老爷,我家小姐与贵公子的婚事商定了没有?”
       “尚且没有。”
       “这是为何?”
       “小儿此次赴京应试未第,回家来,闭门不出,发愤读书,老朽尚未同他言及此事,望管家见谅。”
       康镛已知道了康海的心事,他心中已有了意中人马芸。故意隐瞒了他与儿子的谈话。
       李布的脸上顿露不悦之色,眉头一蹙问道:
       “康海今日在家吗?”
       “正在书房读书。”
       “唤他前来,我有话对他说。”
       “这…….这……”
       康镛知道儿子康海的倔强性格,他不同意的事情别人很难说服他。李布只不过是个奴才,竟敢在他的面前出言不逊,指手画脚,他心中甚是不乐,可又看在李侍郎的面子上,不好发作,因此话语支吾起来:
       “行不行呀康老爷?”
       “这……。”
       经不住李布的再次催问,康镛觉得纸中包不住火,总得让李家知道儿子的心思才行。于是,他让家人把康海唤来。
       康海来到客厅,向李布揖手致礼,站在了父亲身旁。
       “康海,你和李家千金小姐的婚事,就这样定了吧?!”
       “管家大人,此事不妥呀!”
       “怎么,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不听了?”
       “不是呀,管家大人,李惠乃侍郎之女,我父乃致仕的官员,康李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岂敢高攀,怎能结为亲眷呢?”
       “这么说你是不想攀高枝了?”
       “康海不敢。”
       “既是这样,对你康家我就无话可说了。”
       李布站起来,斜看一眼康家父子,也不施礼,说声:“告辞”,就面带愠色出门去了。
       老康镛心中又气又恼,斥责儿子几句,又让他回房读书去了。
       李布回到长安,添油加醋地向老夫人诉说了康家父子没有允婚之事,老夫人觉得丢了面子,心中恼怒,准备写封家书,让远在京城的老爷知晓康家拒婚的情况,设法惩治康海父子。
       而此时的李京,对女儿的婚事已另有所想。他原想把女儿嫁给康海,考虑到康家是个书香门第,康海文采出众,将来必步入仕途,女儿今后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但最近,他巴结上了同为陕西人氏的太监刘瑾。刘瑾时下是东宫太子手下的红人,权大势重。他的弟弟刘瑜一从家乡来到京城,当了东直门的守门都尉。官虽不大,但依仗其兄的权势横行霸道,他也成了人们巴结的红人。李京决定把李惠移嫁给刘瑜,扩大自己在京城的势力,于是给夫人回信,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康海才从这桩婚姻的羁绊中跳了出来。
                                  喜结良缘   再赴京试
       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天空充满了悦耳的呢喃繁音。树青了、草绿了,到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万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浒西庄内,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亲朋好友们正为康海和马芸的婚事而忙碌。
       鞭炮齐鸣,喜庆的气氛弥漫在康家老宅的上空。
       笙乐齐奏,康家的人个个喜得心花怒放。
       人逢喜事心情爽。康海身着红色袍服,头带书生纶巾,足蹬粉底便靴,满脸堆笑,翘首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
       吉时,花轿从朱漆大门中缓缓而入。人们簇拥上去,争着观看新娘子的芳容。傧相请马芸下轿,只见她身穿桃红小袄,腰系百褶罗裙,款动三寸金莲,在喜娘的搀扶下,袅袅娜娜地步入新房,顿时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围着“闹”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婚礼开始。在傧相的主持下,康海和马芸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被搀入了洞房。
       洞房内翠帷红烛,锦帐熏香,摆放着古色古香的家具和马芸喜爱的兰花。乌锥西沉,华灯初放,待婚宴撤掉,“闹房”的人们渐渐散去,康海轻步来到洞房,掀去盖头,只见今日的马芸更加楚楚动人,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面带微笑,似三月桃花,夫妻饮了合卺酒。
       康海心情激动地说道:
       “娘子,我能娶你为妻,遂我心愿,康海真乃三生有幸。”
       马芸柔声说道:
       “夫君,世上的缘分是前生注定之事,自我见到你的第一眼起,就觉得咱俩有说不尽的情愫。”
       “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咱们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今生今世,永不分离。”
       “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玉兔西坠,万籁俱寂。洞房内的红烛渐渐暗淡下来。良人似玉,淑女如花,共效于飞之乐,心中都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康海和马芸成亲后,夫妻恩爱,如胶似漆,上孝二老,下和家人,颇得康镛夫妇及亲朋邻里的好评。
       康镛逢人便说:
       “我的这个儿媳妇,端庄贤惠,勤快朴实,康海能娶到她,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武功康家和三原马家,都是书香门第,同为官宦之后,一向关系颇好,康海和马理又是同窗挚友,自结为姻亲之后,双方的往来更加频繁,亲戚是越走越亲。
       第二年,马芸就为康海生了个大胖小子,起名康纯,小家伙的到来,更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马芸除了操持家务,做好女工针线活,精心抚养儿子外,她身出名门,爱好是琴棋书画,闲暇之余,总爱以此为乐。而康海,也是酷爱舞乐百家戏,常和马芸一起切磋乐理知识,挥付舞蹈杂剧艺术,有时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马芸知道丈夫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多次劝康海不要沉溺于舞乐之中,要发奋读书继续走科举之路,博得功名,光耀康氏的门庭。
       康海觉得妻子说得有理,于是又把心思转到了学业上来。
       弘治十五年(1502)的秋天,万里无云,秋色连波,康海和马理又结伴来到了京城,这年,他已经28岁。
       在贡院报上名后,康海也不再复习功课,他的心情很轻松,对马理说道:
       “大哥,这次考试,我一定要夺得第一名。”
       “但愿贤弟蟾宫折桂,荣登榜首。”
       两人对这次会试都充满了及第的信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