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人风采

大明康状元(之一)

浏览: 次 日期:2011-05-09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乾州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岁。他于弘治十五年(1502)高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筳讲官登职。他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他是我康家为数不多的状元之一,是康氏人的光荣和骄傲。 出身名门 年幼好学 大明成化年间,边境绥靖,国泰民安,武功县境,呈现一片祥和景象。 浒西庄内,绿树掩映之中,坐落着一个三进三出的院落,数十间房屋,青一色的砖瓦,虽不算高大,但排列有序,干净幽雅。特别是门前的那对石狮和高大的门楼,显示出这家人身份非同一般。这处房舍,就是康海的家。 康海是武功一带的名门望族。世代耕读传家,跃身宦海,康海的父亲康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做过县令、州官,因政绩卓著,民众赞誉,而被提任为平阳知府。在任上,他刚直不阿,严惩土豪劣绅,为民伸张正义,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使一府百姓平安富庶。但因身体有疾和不满官场的尔虞我诈,请求辞官归里,得到了朝廷的恩准。 康镛回到浒西庄后,和夫人一道料理家务,教育子女习学儒礼,启发他们进取。虽然过着清静的生活,倒也不乏天伦之乐。 康海出生在书香门第,在父母的百般疼爱下,象沃土中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他自幼聪明颖悟,三岁能背数首唐诗,宋词和当地流传的民歌,五岁能写简单的诗文,八岁在和同乡秀才们辩论诗律说时,他把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说的头头是道,令对方叹服,被人们称之为“神童”。 童年时代,康海拜同乡人冯寅为启蒙老师,冯寅是一位饱学之士,看到康海聪明伶俐,非常喜欢他,尽心教导,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冯寅出仕后,他又拜理学名家学习《毛诗》。毛诗为古文学派,相传为西汉毛亨和毛苌所传,其学出自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首,《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康海能把其背得滚瓜烂熟。父亲归来了,经常提问这方面的知识,当然这是难不倒小康海的。 这天吃过早饭,天气晴好,康镛的心情也好,他信步来到书房,想视察一下子女们的学习情况。看到康海正在摆弄一种乐器,他颇为生气,于是上前给儿子讲述古今圣贤的掌故,讲述“折节向学,业理精熟”的道理,康海回答:“知道了”。 当康镛刚步出书房,转身发现康海拿着乐器,拉弟弟康河玩耍去了,他非常恼火,厉声喊道: “康海,回来!” “爹,你还要说什么?” “刚才我讲的是什么?” “你要我向先贤学习,把书读精。” 当康海把父亲刚才所讲的内容复述一遍后,道理更加精深,康镛无话可说了,迈步又回到了前厅。 考入县学 乡试中举 康海爱乐器,精通音律,会弹三弦、琵琶,是有其家学渊源的。原来,他的高祖康汝楫,曾为燕王的老师,为朱棣管理戏曲乐舞事宜。燕王烦闷时,多次找来康汝楫弹曲散心,并经常向他请教乐理方面的知识。朱棣当上皇帝后,还不时让康汝楫弹《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曲子,从中得到精神愉悦。康汝楫告老归乡后,把这手技艺传给自己的子孙。康镛爱歌舞,康海更喜爱。所以,看到儿子摆弄乐器,康镛也只好由他去了。 但是,玩归玩 从来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业。论学问,他在同学们当中是出类拔萃的。 数年后,康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学。 县学是官办的学校。校园内按规制前有孔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后面就是学宫(学校)。县学的考官称教谕,副职称训导。学生是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进学先后和成绩优劣分别为廪生、增生、附生,康海是廪生,因学习成绩好,特别受到老师的器重。他刻苦学习八股文,学习《四书》、《五经》、《史记》、《纲鉴易知录》等,从红日东升、晨风送爽到暮霭沉沉、新月如钩,从春光明媚、盛夏如火到秋风萧萧、寒冬飘雪,康海从来没有耽误学业,求知若渴,治性励精。学校每旬皆有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按规定十天放假一日,他虽然离家很近,却很少回去,把一门心思用到了学业上。一天放假时,学宫外有艺人在表演杂技,锣鼓声阵阵传来,掌声和喝彩声响成一片。他因为一道作业没有弄通,硬是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外出观看。 天才加勤奋,成绩自优良。康海的表现不仅得到了师生们的交口称赞,而且也得到了陕西提学副使杨一清的高度重视。 杨一清何许人也?他乃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臣。镇江丹徒人,字应宁,成化进士。弘治年间先任提学副使,后任陕西巡抚,选卒练兵,加强战备。武宗立,受命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进右都御使。以不附刘瑾,得罪去官。他劝宦官张永揭发刘瑾罪恶,瑾因此被杀。后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参与机务。又因江彬等擅权,辞官而去。嘉靖初,再起总制陕西诸地军务,又召还京师,加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被人攻讦去官,著有《吴中奏议》、《石淙类稿》。这是后话,略去不提。 当时,杨一清调阅了康海的多篇文章,见字字珠玑,寓意深远,不由得拍案叫绝,盛赞其才。他说道:“此子今后必中状元也!” 杨一清虽位居高官,却折节礼士,几次接见了康海,鼓励他勤学奋进,在科举考试中摘得桂冠。 康海非常感谢这位师长的鼓励和栽培。 在明朝,乡试又称为乡闱、大比,是科举生员参加的省级考试。按照洪武十七年“科举成式”,乡试的考试时间为子、午、卯、酉年的八月,因为八月还是秋天,乡试又称为秋闱、秋试、秋榜、桂榜、秋贡、秋赋等,乡试分三场进行。八月初九日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200字以上;经意四道,每道300字以上。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300字以上;判语五条,诏章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俱300字以上,经义、四书文,都以八股文形式作答,每场考试的时间是一天,“至晚纳卷,未必者给烛三支”。 多年刻苦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乡试中,每场考试,康海都是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 乡榜公布后,康海得中举人。 老康镛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悦的微笑。(本文作者:康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