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旬黄埔老人康天一的传奇人生
作者:逵富太
黄埔军校 1939年3月,康天一来到江西省瑞金县,参加黄埔军校第三分校的新生录取考试。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建于1924年,初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录取学生350名,备取120名,孙中山到会做了《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的讲话。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聂荣臻等共产党人和苏联教官曾担任教官和各方面的负责工作。1925年,开始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会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29年改称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抗日战争中程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 黄埔军校的校本部,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横额为“革命都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38年,军校大部分建筑物被日机炸毁,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康天一从长官那里了解到,黄埔军校除校本部外,另有九所分校,皆遵照本校的教育大纲实施教学。第一分校原为洛阳分校;第二分校原为武汉分校,1938年3月迁湖南武冈;第三分校即康天一所上的分校,原称成都分校。1935年,蒋介石委派军校前教育处长李明灏为成都分校主任,分校于同年10月1日成立,1936年4月15日开学。1938年1月,改称军校第三分校,该分校迁川后即并入本校。1939年3月,改设第三分校于江西瑞金。1943年2月,再迁江西会昌,后又返迁瑞金。该分校至1945年11月奉命裁撤,1946年2月全部结束。 康天一还了解到,除上述三个分校,第四分校先设广州,后迁德庆、宜山、独山、湄潭等地;第五分校设在昆明;第六分校先后设在南宁、桂林、怀远、百仓;第七分校原设甘肃天水,后迁西安王曲;第八分校驻河北均县,后迁房县;第九分校原称迪化分校,先迁成都,还有北平、台湾分校等。 当时报考瑞金第三分校的,大都是从部队挑选出来的,具有初高中刚文化水平的青年士兵,甚至有大学生。天一上学少,考试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关。如数学的方程式等,在家他没学过。怎么办呢?既然来了,总要想办法才是。康天一找到了当时的校本部主任李树阁,此人是河南荥阳人。一番交谈后,李主任看到康天一聪明机灵,思路清晰,上学和报国抗日心切,于是对他说道:“先给你弄个备取生,如果正取生名额不够,你还有上学的希望。”康天一委托李主任多加关照,李主任点头应允。经过校本部组织的考试和心理测试,康天一的成绩尚算不错,被军校录取,分到三大队十二中队,成为第十六期的学员。 在瑞金城内的一个大祠堂内,康天一开始了他的军校生活。当时,校本部的负责人叫吕骥,是员少将,学员上千人,分为两个大队。有个姓康的少将担任大队长,湖南人苏银汀及李树阁都是部门负责人。天一他们首先学会了黄埔军校的校歌: 怒潮澎湃, 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 纪律莫放松, 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 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 向前行! 路不远, 莫要惊! 亲爱精诚, 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 发扬吾校精神! 这是一首铿锵有力,激励人心的战歌,曾激励一代热血军人冲杀在北伐和抗日战场上。康天一至今还能唱出这首黄埔军校的校歌。唱着它,他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军校的学员,要求以日常的起居饮食、言动举止、军容仪表上做起,做到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天一刚从部队的培训班出来,跨入军校,用以前所学到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军容风纪,注意个人形象。在步兵典列训练中,认真练好步法和队列指挥,摸爬滚打,肯于下力气和吃苦。在操练常规武器和投弹时,由于动作标准,常常被长官点名给其他学员做示范。夜间紧急集合时,天一打背包的速度很快,常常是第一个走向操场。夜行军时,他还帮其他学员背过物品。蒋介石的传统军事教育,是一贯讲求形式化的制式训练。由于天一的枪法准,功夫好,在对抗性训练中,成绩也常常是名列前茅。通过预科训练、士官教育,他学到了领兵打仗的知识,为以后走向战场积累了经验。 康天一会武术,跟着少校武术教官赵荣林又学习了多套武术。业余时间,他给大家表演了齐眉棍、八卦锤、双环刀等功夫,受到了长官和学员们的好评。学校组织的看电影、唱歌、打篮球、拔河比赛等,康天一都积极参加,成为一个积极分子。除了食宿、服装等由军校供应外,每人每月还发有津贴。天一就用这些钱买来书籍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军校的政治教育,由本校政治教官直接上课,教育内容除主要讲国民党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外,并加授资本主义政治学、经济学、国内外时事报告。康天一由于学习认真,被分校评为“勤学学生”。在预科训练、士官教育中,他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瑞金见闻 瑞金位于江西省的南部,武夷山脉南端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江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析于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掘地得金,金为瑞”而故名。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为中央直属县,改名“瑞京”。 天一他们住在瑞金城中,平时的训练任务很重,难得有时间去各处逛逛。放假之际,学员们除了逛街道、买物品之外,很注意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大举南迁,瑞金成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天一他们曾到客家作客,了解到当地的各种风土民情。天一说:“客家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决不允许日寇来蹂躏他们。”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市红色政权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都在此地生活和战斗过。一次,天一在杨坪村悄悄地问当地老乡:“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老乡回答:“共产党比国民党好。打土豪、分田地,穷人翻身做主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当地的一些人还奔赴延安去上抗大。天一听后对此感慨不已。 按规定,黄埔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三年,由于抗战的需要,天一他们这批学员学习一年多就毕业了。分校负责人,原一四二师师长吕骥少将向他们颁发了毕业证书,康天一即回到老部队报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