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献堂的寻根情结
在南阳,一提起康献堂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说他是一个有闯劲的企业家、公益事业的活动家。 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苦干,在商海中奋斗多年,搞建筑,办工厂,从事大众汽车的销售服务工作,献堂的手中有了一点积累。按道理说,儿女已大,工作不错,年近花甲,他该享享清福了。 但献堂的心中却长久郁积着一种情结,那就是不断滋长的寻根意识。献堂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人,生下来后,都会有一个姓和名,以表示他或她是属于某一个氏族的成员。因而姓氏是人生以来的第一个符号,也是具有血缘继承关系的家族或宗族的群体标志。康氏是中国的75大姓,但对于姓氏起源,始祖伟绩、播迁繁衍、支系发展,却没有人去认真研究,以至于造成了许多历史的缺憾。南阳的康姓族人不少,分散居住在十三个县、市、区,宗族意识淡化,亲和力和向心力不够,很多支系没有编谱,导致同族同宗人见面连辈份都弄不清。即使编了谱,也缺乏缜密考证和科学辨析,不是始迁祖的来历说的含糊,就是支系的播迁未写明白,造成了族人之间的议论纷纷。” 鉴于此,献堂决心探出一条寻根联谊之路,认真研究和大力弘扬康氏文化。 他带人先后去了山西的洪洞、临汾、运城、长子等地,了解明初的洪洞迁民情况,和当地的学者张青等人建立了密切关系,搜集了许多史料,为族人之间的寻根提供了便利条件。 他带人到康百万庄参观访问,知道该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千顷牌并向清廷捐助饷银,故被称为“康百万”、“康半县”。同时对这支康氏的来历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带人到陕西、山东等地,拜访了当代康氏名人、西北工业大学的著名教授康沫狂老先生,求得了他对研究康氏文化的支持。在山东莘县康净庄,他参加了当地族人组织的建亭、立碑、续谱、祭祖仪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赠送了始祖康叔像和康姓图腾。 平时,不论工作再忙,只要是康姓族人来访,他都亲自接见,了解支系播迁、排谱建祠等情况,并为族人之间加强联系提供了方便。 他出资、出物、出力筹建了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拟定编谱谍、出专著、办会刊、建网站,深入地研究康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发展横向联谊,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