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县境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和县常住人口为49946人。
永和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西汉置狐讘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永和县。
截至2018年末,永和县下辖2个镇、5个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34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622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157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00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6.6174)计算为2085.4美元。2020年,永和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
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永和县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据《元和郡县志》,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永和”典出“永履和乐”语。
建置沿革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商、周,属晋之同姓诸候国蒲(今石楼)。
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属河东郡北屈县(今吉县)。
西汉,置狐讘县,属司州平阳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东和州,贞观初,东和州,改北楼县为楼山县,后改为永和县,属河东道隰州。
五代,永和县废,先后属梁、唐、晋、汉、周之隰州。
北宋,复置永和县,属河东路隰州。
金,属河东南路隰州。
元,属山西行书省晋宁路隰州。
明,属山西省平阳府隰州。
清,属山西省隰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属河东道。民国五年(1916年),复属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属山西省第六行政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属第四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永和县解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元月,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十专区,后改属第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属山西省临汾专区。
1954年9月,属晋南专区。
1958年9月25日,撤销永和县建制并入吕梁县。
1961年5月28日,恢复永和建制。
1970年,复归临汾地区。
行政区划
2021年5月6日,撤销南庄乡、打石腰乡,设立望海寺乡。阁底乡更名乾坤湾乡,交口乡更名楼山乡。
截至2021年5月6日,永和县下辖2个镇、5个乡:芝河镇、桑壁镇、坡头乡、乾坤湾乡、望海寺乡、楼山乡,永和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