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隶属于山西省
忻州市,位于
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
神府煤田、准格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
神朔铁路、朔准铁路、黄河龙口大桥、韩河公路、
沿黄公路和府谷至河曲公路桥等便交通网络,使河曲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是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经济发展辐射力的枢纽带。截至2020年7月,河曲县国土总面积1323平方千米,辖6个镇、6个乡,340个行政村,2010年总人口145136人,其中农业人口11.08万。
河曲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曲县地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
河曲民歌、
二人台艺术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曲县碓臼墕村二月二灯盏会也得到介绍。
2013年,河曲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8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5.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3亿元。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河曲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建置沿革
名称由来
取“河千里一曲”之义名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城西濒黄河,恰当河之弯曲处,因名河曲。
历史沿革
河曲战国属赵,一名林胡,又曰儋林。
秦汉属太原郡。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
河西郡,为河西郡
宣武县地。
西晋末
刘渊据
离石,其地属刘渊。
南北朝时属北魏。
唐隶太原,为岚州宜芳县地。
五代北汉
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
火山军,同下州,领
雄勇、偏头、董家、
横谷、
桔槔、护水六寨。庆历初(1041年)增领下镇寨。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为“
倚郭”。熙宁四年(1071年)废,属代州。
金
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州,后更名
隩州。兴定二年(1218年)九月改隶岚州。四年(1220年)迁治黄河滩许父寨。
元宪宗七年(1257年)省州县入保德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置县。六年(1373年)省,十四年(1381年)复置,隶太原府,别号荧台。编户7里。
清朝仍旧。顺治二年改为5里。东西广97里,南北袤180里。旧治在太原府西北480里。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
保德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迁治河保营。
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划为七个行政区,河曲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解放,属第二游击区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属
晋西北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属晋绥边区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属
晋绥边区雁门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雁门行署撤后直属边区行署。
1949年2月属
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二专区;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
忻县专员公署,河曲隶之。
1952年,划归忻县专员公署。
1959年1月,河曲、
偏关、
保德合并为“河曲县”,驻巡镇。
1959年7月1日又分三县,恢复原建置,此段属晋北专员公署。
1961年,晋北专署撤,河曲复归忻县专员公署。
1967年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改为
忻州行署,河曲仍隶之。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7月,河曲县下辖6个镇、6个乡,另有1个居民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