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县,
忻州市辖县。地处
晋西北黄土高原,地跨东经111°—112°18′,北纬38°56′—39°24′之间。始建于
春秋时期,历史悠久,东北隔内
长城与
朔州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与
宁武县为界,西与
五寨县毗连,北与
偏关县的大部分和
平鲁县的部分接壤。
神池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等。
乡镇企业和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产品有煤、
水泥、
铝矾土等。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神池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神池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汉为楼烦县,北周置神武县。明代置神池堡,因神池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神池县,属宁武府。据明《文昌祠记》:“宁武北距黄花岭,皆祟岭叠嶂,乌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于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实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
历史沿革
神池县在春秋时属北锹国;
战国初期为北方
林胡、
楼烦等部族游牧区;
战国后期为赵
雁门郡地;
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97年)征服楼烦,神池隶于赵:
秦时属
雁门,西汉属
楼烦县;
魏晋属
鲜卑;
北魏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两县,神池属尖山;
隋、唐隶于鄯阳县(也作善阳);
辽重熙九年(1040年)属神武县;
金元时隶于
宁武县;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
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神池县,归
忻州地区行署管辖;
民国七年(1918年)实行区村制,神池县设3个区,54个联合村(亦称“主村”),264个自然村(亦称“附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神池县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临时行政委员会),将神池县划分为5个区,59个行政村;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改属
兴县;
1952年6月,神池县划归
忻县;
1958年12月,神池并入
五寨县,属晋北专员公署;
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后把神池县划分为15个公社,共辖162个生产队;
1984年冬,改社队制为乡镇制,神池县设3镇12乡,共辖255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撤并乡镇后,神池县划分为10个乡,254个行政村;
2001年忻州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
忻州市,神池县隶属忻州市。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3年,神池县共有10个乡镇,其中3个镇,7个乡,共有254个行政村。3个镇分别为
龙泉镇、
义井镇、
八角镇,7个乡分别为
东湖乡、
太平庄乡、
虎北乡、
贺职乡、
大严备乡、
烈堡乡、
长畛乡。
[7] 龙泉镇辖27个村,义井镇辖20个村,八角镇辖35个村,东湖乡辖28个村,太平庄乡辖24个村,虎北乡辖12个村,贺职乡辖31个村,大严备乡辖25个村,烈堡乡辖21个村,长畛乡辖31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