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忻州市代县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20-08-14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代县地处东经112°43′—113°21′,北纬38°49′—39°21′,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滹沱河由向西南横贯全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21.5万,辖7镇4乡377个行政村。   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代县退出贫困县。

历史沿革

 

 

代县历史悠久。据文物部门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据乾隆代州志》载,代县西周时属并州,春秋期间为晋国土地,三国分晋后属赵国统一六国后,天下设立三十六郡,代县属太原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代县始建县,名曰广武县   西汉时代县为并州太原郡广武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封其次子刘恒为代王,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属代国管辖。 王莽纂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 东汉广武县改属雁门郡,隶并州。  三国时归魏。黄初元年(220年),雁门郡南度勾注,由阴馆县迁置广武县城,西晋因袭魏制。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广武县入北魏,初属司州,后属肆州。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雁门郡广武县属东魏北齐时,仍称广武县,为雁门郡治所。太象元年(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今忻州市)移至上馆城。  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六国更迭占有。 开皇五年(585年),废雁门郡,并改肆州为代州,开皇十八年,又以广武县名犯太子杨广讳,改称雁门县。大业初年,改代州为雁门郡,隶属冀州。 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天宝元年又改代州为雁门郡。乾元元年又改雁门郡为代州,隶属河东道五代时期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所辖,皆称代州雁门县,隶属河东路。 北宋仍称代州雁门县。 金仍为代州雁门县驻地,隶属河东北路。 中统四年(1263年),取消雁门县,直称代州。至元三年,隶属九原府,次年废九原府,代州复隶属太原路 洪武二年(1369年),降代州为代县,八年后复升为州,隶属太原府。 清初,称代州,隶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直属山西。  民国元年,废代州,称代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代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雁门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山西划为七个行政区,代县属第一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代县属晋东北。民国二十九年,代县属晋察冀第一行政区。民国三十年初,代县以滹沱河为界,与山阴县南山地区合并,称山阴县,南括五台县十三、十四区,称代县。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至三十四年秋,代县南山部分地区与东崞县合并为崞代县。民国三十三年十月,撤销河北办事处,代县属晋察冀边区。同年冬,山阴、代县合并为山代县,两月后复分。民国三十四年秋,代县改属冀晋五专署。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划归晋绥边区专署。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属晋绥雁南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属山西省忻县地区。1958年12月,繁峙、代县合并为繁峙县,属晋北。1961年繁峙,代县分治,仍属忻县地区。1967年2月,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2001年忻县地区撤地设市,代县属忻州市至今。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代县共有11个乡镇,其中7个镇,4个乡,383个行政村。7个镇分别是上馆镇阳明堡镇峨口镇聂营镇枣林镇滩上镇雁门关镇。4个乡分别是新高乡峪口乡、磨坊乡、胡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