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县地处华北平原
冀东南部,地处
黑龙港流域下游,
沧州市南部。全境横距36.5公里,纵距32.5公里,总面积730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2004年)。南邻吴桥县;北与
南皮县毗连;西与
阜城县以
南运河为界;西南与
景县接壤;西北与
泊头市接壤;东隔
漳卫新河与山东省
宁津县相望,县城在沧州市政府驻地南55公里处,在河北省省会
石家庄市东偏南180公里处。距首都北京市260多公里,距
天津市160多公里。
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建
东光站,
邯郸(
邢台)至
黄骅港铁路(以下简称
邯黄铁路)过境建
东光北站。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东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8年9月30日,戴树胜任东光县委书记。
历史沿革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始置东光县。时属幽州渤海郡。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东光县改隶乐成国。
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还属
冀州渤海郡。
三国时期东光为魏国地,隶属冀州渤海郡。
西晋时期东光县初属冀州
渤海国。晋武帝
咸宁三年(277年)废国改郡。晋武帝
太康十年(289年)改隶冀州国。晋惠帝
太安元年(302年)还属冀州渤海郡。
南北朝北魏时东光属冀州渤海郡。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郡治迁至东光县城。
东魏时(534年-550年)东光县仍属冀州渤海郡。北齐、北周时东光均属渤海郡。
隋代东光县初属渤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隶冀州。开皇九年(589年)置观州,东光县属观州。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观州,东光还属冀州,大业三年(607年)改隶
平原郡。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观州,东光县隶属观州。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设
河北道,东光县隶属河北道沧州。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河北道设
景州,辖东光县。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废景州,东光县还属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再设景州,东光县复属之一。唐文宗
太和四年(830年)又废景州,东光县属沧州。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东光县遂属景州。
五代时期东光县皆属景州。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东光县改隶沧州。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东光县改隶河北东路
定远军。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远军改称永静军,继辖东光县。金初永静军升为景州,东光县为其所辖。金卫绍王
大安年间(1209年—1212年)更名观州,仍辖东光县属河北东路。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为景州,属
河间路,辖东光县。
明初东光县为京师省
河间府所辖。
明太祖
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废东光,并入
阜城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东光县,属河间府景州。
清代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设
直隶省,东光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升河间府沧州为直隶州,增领东光县。雍正九年(1731年)东光县改隶直隶省河间府。
1913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光县直属河北省。1937年划属河北省第八督察区。1937年9月日军侵占东光县城,东光县遂沦陷。
1938年8月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初东光县属冀鲁边区一专署。1944年1月冀鲁边区同
清河根据地合并,组成渤海区。同年4月东光、
吴桥、南皮三县合并建立东南
吴县,属山东省渤海
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9月以东光通往南皮县
黑龙村的日伪公界,又将东南吴县划为2个县。公路以北为东南县,公路以南为
东吴县。1946年2月东光、南皮、吴桥三县恢复原建置,东光县仍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改称
沧南专区,继辖东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于1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东光县划属山东省
德州专区。1952年11月7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东光县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20日天津专区撤销,遂归天津市辖,同时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县。1961年5月23日设沧州专区,同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隶属沧州专区。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东光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04年东光县辖7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东光镇府前街66号,距省会石家庄市180公里。
8个镇:东光镇、连镇镇、找
王镇、秦村镇、
灯明寺镇、南霞口镇、大单镇、龙王李镇。
1个乡:于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