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县是
河北省邢台市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邢台市东部,
京九铁路、邢临高速和
邢临公路贯穿县境,是邢台市的东大门,沟通冀鲁的桥头堡。行政区域面积542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乡,6个社区、29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50640人(2014年),县人民政府驻临西镇珠江路。
汉代置
清渊县(治今临西)。北魏更名
临清县(治今临西)。金元以后,县治迁徙水东(治今临清),遂成为临清县的河西部分。1964年析临清县
卫运河以西5个区设临西县。临西县历史上涌现出北宋名将
王彦超、明代文学家
谢榛、全国劳模
吕玉兰等名人志士。有
京杭运河、
临清古城遗址、月洼寺等名胜古迹,
潭腿、
乱弹、
空心面等文化遗产。
临西县主产小麦、玉米等作物,形成了棉纺、建材、机械等工业体系,轴承是其特色支柱产业。2015年,临西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61.77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6亿元。
建制沿革
夏朝,今临西县域属
兖州之地。
商代末叶,本域属纣畿内地。
西周为邢国聂北之地,邢灭属卫,战国归
赵。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本域属
巨鹿郡(治所邢台平乡)。
西汉初,设
清渊县,治青阳,属巨鹿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改属
魏郡。
始元至元凤间(前86一前75年),汉昭帝封太常江德为榆阳侯(国),治在今临西县
吕寨乡一带。
三国魏,清渊县仍名。黄初二年(221年),更隶冀州部
阳平郡。
西晋,咸宁中(275—279年),清渊县改称
清泉县,属
司州阳平郡。
后赵建平元年(330年),改清泉县为
临清县(临清之名始此),并徙治于今临西县
仓集镇。
前燕,临清县改隶司州部
建兴郡。
前秦、
后燕、魏仍之。
北魏时期,临清县徙治于榆阳城旧址东十里(今临西县仓集镇东月洼寺一带),属
相州清河郡。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析临清县复置清渊县,治迁清水(今冠县清水镇),隶相州阳平郡,
北齐时期,临清、清渊二县合并,复称清泉县,治清水(今冠县清水镇),属司州阳平郡。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为临清县和清渊县,临清县仍治今临西县仓集镇,属冀州部清河郡。
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临清县另置
沙丘县。大业二年(606年),省沙丘县入临清县。
唐武德元年(609年),避唐高祖李渊讳,将清渊县并入临清县,仍治今临西县仓集镇。
唐武德四年(612),析临清县复置沙丘县,贞观元年(627年),省沙丘县入临清县。
大历七年(772年),析临清县南境别置
永济县,治今临西县张桥店,属
贝州清河郡,唐末废。
后梁、后汉、后周,临清均隶
大名府。后唐属兴唐府
澶州,后属广晋府。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属大名府。熙宁五年(1072年),入
宗城县为镇,旋复设,仍隶属大名府。
金天会五年(1127年),临清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因避水患徙治曹仁镇(今临清旧县)。
正隆二年(1157年),改属大名府路恩州。
元代临清县属中书省濮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为枢密院直属。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临清县属山东布政使司
东昌府。
洪武二年(1369年)徙治中州纸马巷(临清闸)。洪武七年(1374年),割
堂邑县会通乡来属。
景泰元年(1450年),徙治临清闸东北三里建砖城为治所(今临清市旧城区和临西县河西镇部分)。
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
临清州,领
馆陶、
丘县,属东昌府。
清初,临清袭旧称临清州,不领县,属山东省东昌府。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为
直隶州,领
夏津县、
武城县、
丘县。
民国二年(1913年),临清州降为县,属山东省济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隶
东临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更隶德临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直隶于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四专署驻临清。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袭占临清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伪临清县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于临清县西北部(今
威县境)建临清县战委会,翌年于临清县西境(今临西县域)建临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共划临清县、
企之县、
清河县三县邻接地域建立
宏毅县,属冀鲁豫行署冀南办事处。同时,
馆陶县的果子园、魏僧寨划入临清县,为八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31日临清解放,县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共革命政权迁驻临清县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临清在威县16村及馆陶县的果子园、魏僧寨一带归旧属。翌年,临清县、市并置,驻地临清城,属冀南区一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改属冀南行署一专署。同年9月26日,更隶
华北人民政府冀南行政公署一专署。同时,市升为专级。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市降为县级。8月10目,改称临清专署。不久,临清县、镇并设,为河北省邯郸专署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袭原称。1952年11月32日,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德州专署。同年12月19日改隶
聊城专区。1954年,临清镇改称市。1950年,撤销
清平县,其三、四、五区并入临清县。1958年,临清县并入市。1963年,称县。
1964年12月,析临清县卫运河以西5个区,置临西工委,驻河西,归河北省
邢台专区管辖。
1965年3月27日,成立临西县,县城驻临西县城关镇(今临西县河西镇,为原临清县城河西部分)。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地区,继辖临西县。同年,县驻地徙至
童村(今临西镇)。
1993年邢台市、地区合并为邢台市,临西县仍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代,临清县辖6乡。
元代至清代,设会通、敬礼、彰信、明德4乡。
民国初期,临清县划分为城区、会通、公务、卫生、友助、彰信、尚德、敬礼、中和、清江10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划区编村,改为第一至第十区名称。以
卫运河为界,以东为一至四区,以西为五至九区,十区孤悬威县境内。五至九区与今临西县境同,奠定了后来临西县区划基础。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3日,日军第三次袭占临清城,临清县抗日民主政权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区域(今临西县境)划分5个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临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又将以上5个区调整为8个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原临清县五、六、八区划归
宏毅县,在剩有的七、九、十、十一、十二5个区的基础上增设新八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日,根据冀南行署决定,撤销宏毅县,所辖均归原属。是年,临清县设9个区,其中卫运河西设6个区:五区(大十二里)、六区(吕寨)、七区(王铎寺)、八区(下堡寺)、九区(仓上)、十区(台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撤销地处卫运河的卫东县,恢复原临清县,时辖9个区。
1950年6月,临清县改建为5个区,今临西县本域3个区共辖43个乡。1953年10月,境内增设第六区(吕寨),辖13个乡。
1955年10月,取消原数字序号命名,改用区驻地命名。境内三、四、五、六区,依次改称老官寨、下堡寺、尖冢、吕寨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将区辖的122个小乡合并为25个乡,其中本域设11乡;同年9月6日,撤乡建社,本域有6处公社。次年1月,人民公社取消原称改用驻地命名。
1958年,本域有154个大队。1959年,增设1个大队。1960年,调整为137个大队。1961年,调整为262个大队。1962年,调整为293个大队。1963年,增设1个大队。1964年,又增设3个大队。
1962年12月,恢复区制,域内有5个区、29个小公社。
1964年12月,根据国务院以
卫运河和
四女寺减河为冀鲁两省省界的指示,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的下堡寺、童村、吕寨、老官寨5个区(包括原属下不为例9个处公社)和城关区的南、北大队,米市、临卫街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管辖。
1966年7月,撤区并社,撤销原5个行政区,将原来的29处公社和城关镇调整为14个公社和1个镇。即老官寨、枣元、水波、吕寨、姚楼、下堡寺、摇鞍镇、白地、尖庄、樊村、童村、大刘庄、黎博寨、单屯公社和城关镇。下辖296个生产大队。
1968年原公社建置未变,生产大队由原来的296个调整为293个。
1980年底,老官寨公社的郑湾由胡小庄大队析出。独自成立大队。
1981年,樊村公社的徐屯设立行政村级建置,时全县共295个大队。
1981年12月7日,城关镇人民公社改名为先锋桥镇人民公社。
1982年,先锋桥镇公社改称先锋桥镇人民政府,枣园公社更名为东枣园公社。
1984年5月1日,全县实行政、社分开,社改建为乡、镇。原公社下辖的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隶属于乡、镇。时全县设2镇13乡。2镇即城关、先锋桥镇,13乡即东枣园、水波、老官寨、吕寨、姚楼、下堡寺、摇鞍镇、白地、尖冢、樊村、大刘庄、黎博寨、单屯乡。其驻地、辖域无变动。
1984年8月,河北省批准童村公社改称临西镇(未启用),按习惯称城关镇。
1985年5月,撤销下堡寺乡,设立下堡寺镇;撤销尖冢乡,设立尖冢镇。
1989年4月,城关镇更名为
临西镇,先锋桥镇更名为
河西镇。
1990年底,临西县共辖4个镇、11个乡,295个行政村、2个社区。
2014年,撤销吕寨乡,设立
吕寨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临西县辖6个镇、3个乡,6个社区、299个行政村。
区划代码
乡镇
|
面积
人口
|
所辖社区、行政村 |
130535100
临西镇
|
41平方公里
66366人
|
玉兰路社区、榆阳街社区、运河路社区、泰山路社区、西马鸣堂村、东马鸣堂村、庄科村、周楼村、东倪庄村、陈林村、史洼村、林沟村、陈庄村、后堤口村、王路寨村、高村、仓上村、郭村、潘村、童村、前堤口村、龙旺村 |
130535101
河西镇
|
53平方公里
43204人
|
南社区、北社区、南队村、北队村、邢庄村、李元村、隋五里村、柏庄村、路庄村、初庄村、方庄村、孟五里村、朱庄村、黄庄村、大米庄村、岗楼村、常元村、南五里村、南三里村、教场村、丁村、江村、马村、赵村、西温村、东温村、刘口村、相庄村、瓜厂村、小屯村、八里庄村、时庄村、常屯村、单屯村、郑庄村、三岔河村 |
130535102
下堡寺镇
|
60平方公里
32500人
|
北镇村、南镇村、东留善固村、张三寨村、邵庄村、西王庄村、西倪庄村、李六寨村、务头村、孙楼村、北杏园村、东高尔庄村、西高尔庄村、北胡庄村、万户庄村、东王庄村、丁庄村、肖大寨村、海尔寨村、马庄村、肖子固村、宋子固村、修子固村、刁庄村、赵子固村、阎子固村、李子固村、彭子固村、侯庄村、三圣庙村
|
130535103
尖冢镇
|
60平方公里
37916人
|
东尖冢村、西尖冢村、乔屯村、东张堤村、西张堤村、蔡辛庄村、商庄村、卢庄村、赵圈村、常圈村、李圈村、初圈村、龙潭村、郝庄村、何寺村、东赵庄村、西赵庄村、东苟庄村、西苟庄村、徐屯村、牌子村、王庙村、徐樊村、侯寨村、赵樊村 |
130535104
老官寨镇
|
74平方公里
37153人
|
姚庄村、胡小庄村、郑湾村、窦庄村、赵町村、杜洼村、西寨村、东寨村、前寨村、倪庄村、杨楼村、千户庄村、钟庄村、汪庄村、项庄村、黑庄村、洪官营村、曲庄村、白庄村、仁庄村、东水波村、西水波村、殷庄村、毕庄村、北郑庄村、魏庄村、尹户山村、冯庄村、马龙庄村、西袁庄村、东袁庄村、樊庄村、苇子园村、西杨庄村、十八里堡村、姜庄村、小马庄村、扈十二里村、孙槐村、于庄村、云冯村、高洼村、范付庄村 |
130535105
吕寨镇
|
68平方公里
36888人
|
吕寨村、陆村、西夏庄村、司寨村、杨集村、小刘庄村、王铎寺村、大庙村、孟村、梁村、河西岗村、曹村、东村、高庄村、后寨村、杨圈村、石佛寺村、前张八村、后张八村、蒋庄村、常庄村、宁庄村、黄夏庄村、秦夏庄村、郑楼村、姚楼村、北蔡辛庄村、百户寨村、郝村、贾村、小芦村、太平庄村、马兰村、西窦庄村、樟柳寨村、韩楼村、西段村、东段村、指挥屯村、三教堂村 |
130535200
东枣园乡
|
44平方公里
23369人
|
东枣园村、唐庄村、东杨庄村、周柳村、陈窑村、汪江村、北孟庄村、东高庄村、东常庄村、张庄村、简庄村、牛庄村、周马村、后冯村、前冯委村、简店村、大十里村、范八里村、北三里村、八里圈村、东郑庄村、贺庄村、琉璃庙村 |
130535203
摇鞍镇乡
|
77平方公里
38890人
|
东郭七寨村、西郭七寨村、东贺伍庄村、西贺伍庄村、中贺伍庄村、柴庄村、林庄村、车庄村、李庄村、任颇庙村、王颇庙村、杨颇庙村、李颇庙村、马尔寨村、南杏园村、姚尔庄村、后镇村、前镇村、前大屯村、后大屯村、前胡官庄村、后胡官庄村、前于林村、后于林村、秦白地村、王白地村、常白地村、张白地村、赵白地村、修老官寨村、修枣科村、万庄村、西周庄村、范庄村、史庄村、张塘村、罗庄村、吴老官寨村、大老官寨村、何老官寨村、小老官寨村、指挥墓村、王庄村、西曲庄村、张黄营村、杨黄营村、党尔寨村、杨庄村、西来寨村、东来寨村、林麻寨村、洪疃头村 |
130535204
大刘庄乡
|
65平方公里
34354人
|
大刘庄村、来店村、纪庄村、马刘庄村、肖庄村、卫罗庵村、马店村、蔺庄村、陈辛庄村、胡庄村、王菜瓜庄村、后阎村、前阎村、花牛张庄村、田庄村、黎博寨村、孟庄村、江庄村、付庄村、大营村、小营村、小黄庄村、大黄庄村、李楼村、东台庄村、西台庄村、老军营村、小张庄村、大张庄村、南曹村、孙庄村、后尚庄村、前尚庄村、东尚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