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隶属于天津市,位于天津市中心,地处北纬 39°08′,东经117°12′。 是天津市政治、商贸、金融、教育、医疗卫生中心。和平区辖六个街道,面积9.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52万人(2009年)。
和平区在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8.2亿元,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90%。全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历史沿革
历史上境内地势洼下,人烟稀少。明清两代,境内村落增多。
清咸丰十年(1860)后,境内大部地区被英、法、美、日强辟为租界。
1945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收回外国租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仍按原11个区建置。1952年10月,天津市政府将市内11个区合并为8个区,今区境分别归属一区、五区。
1956年1月,一区改称和平区,五区改称新华区。
行政区划
1956年6月9日,和平区将21个街道合并为解放桥、劝业场、滨江道、嫩江路、蒙古路、甘肃路、海光寺、南门外、南门东、清和街、兴安路、芦庄子、东兴市场13个街道。25日,新华区将14个街道合并为小白楼、体育场、黄家花园、常德道、汉阳道、三槐里、南营门、贵阳路、何兴村9个街道,下辖256个居委会。
1958年8月7日,和平区由13个街调整为7个街。解放桥街与劝业场街一部分合并为解放桥街;滨江道街与劝业场街一部分合并为劝业场街;嫩江路街与蒙古路街一部分合并为四面钟街;甘肃路街与蒙古路街一部分合并为甘肃路街;兴安路街与芦庄子街合并为兴安路街;清和街、南门东街与南门外街一部分合并为清和街;东兴市场街与海光寺街大部分、南门外街一部分合并为东兴市场街。同时,新华区由9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小白楼、南营门、新兴、体育馆、民园5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9月调整区划后,设清和、东兴市场、兴安路、劝业场、解放桥、西南角、西北角、东南角、建国道、甘肃路、小白楼、民园、体育馆、南营门、新兴、东北角16个街道。
1960年4月,市区成立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与人民公社并存。设兴安路、劝业场、甘肃路、小白楼、东亚仁立、民园、新兴、东北角、东南角、鼓楼西、光复道11个人民公社。8月27日,新兴街人民公社撤销,分别并入体育馆和南营门人民公社。10月,东北角、东南角、鼓楼西3个城市人民公社划归南开区,光复道人民公社划归河北区。
1962年1月1日,和平区将兴安路公社划分为兴安路、东兴市场两个公社;南营门和体育馆两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恢复新兴街公社。经调整后,和平区城市人民公社由7个调整为 9个。同时,恢复街道居民组织,建立居民委员会226个。
1962年10月,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建制,和平区将9个街道整为14个街道。从兴安路街划分出清和街;甘肃路街划分出四面钟街;劝业场街划分出解放桥街;小白楼街划分出新华路街;南营门街划分出贵阳路街。和平区所属14个街道为兴安路街、清和街、东兴市场街、甘肃路街、四面钟街、劝业场街、解放桥街、小白楼街、新华路街、民园街、体育馆街、南营门街、贵阳路街、新兴街。
1964年2月28日,新华路和贵阳路两个街道撤销,分别并入小白楼和南营门两个街道。
1998年10月,和平区重新进行街划调整,将清和、东兴市场、兴安路3个街合并组成南市街;甘肃路、四面钟、劝业场3个街合并组成新的劝业场街;解放桥、小白楼2个街合并组成新的小白楼街;民园街的全部和体育馆街的贵州路以东部分组成新的体育馆街;新兴街电台道以南部分和原体育馆街贵州路以西部分组成新的新兴街;南营门街的全部和原新兴街电台道以北,气象台路以西部分组成新的南营门街。调整后为劝业场、体育馆、南市、小白楼、新兴、南营门6个街道。
区划详情
和平区辖劝业场街道、小白楼街道、体育馆街道、新兴街道、南营门街道、南市街道等六个街道,共有63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