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北京市通州区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6-03-24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区域面积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118.4万人,农业人口332992人,非农业人口330311人。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也对外发布,行政副中心规划已经基本确定。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将带动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代,今通州地属燕国。燕昭王(公元前311至公元前79年)时开拓北疆,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时渔阳郡当辖及今通州地。秦仍属渔阳郡地。

    西汉于今区境置路县,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区城东八里古城村处。王莽篡汉,改路县名通路亭,属通路郡。东汉建立后,废莽新所改,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

    三国时,潞县归曹魏版图,改属燕国。西晋十六国因之。

    北魏潞县治在今三河县西南城子村处。属渔阳郡。隋潞县还治今区城东八里古城村处。开皇三年(583),属幽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涿郡。

唐武德二年(619),潞县为玄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废玄州,潞县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为范阳郡,潞县仍属。乾元元年(758年),范阳郡复称幽州,潞县所属亦随之而改。唐迁县治于今区城。

    辽一代,潞县先后为幽都府和析津府属县。辽圣宗太平年间(1021-1031年)在今牛堡屯乡筑城置县,因县城在漷河之南,取县名曰漷阴,并析潞县南境为其辖土。

    金初,潞、漷阴二县隶析津府。至贞元年(年1153年)漷阴县直属于中都路大兴府。天德三年,潞县为通州治所。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通州及所领潞、三河二县隶属于大都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八月。升漷阴县为漷州,割大兴府之武清、香河二县归州管辖。另外,迁漷州治于武清县境之河西务,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罢漷州河西务”,漷州治所因此而北迁于今区东南之漷县村处。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将徐达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并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时省潞县入通州,从此潞县之名变成历史地名。通、漷二州俱隶北平府,十四年(1381年)二月,漷州降格为漷县,改隶通州。至此,通州领有三河、武清、香河、漷县四县,属北平府不变。

民国时期的通县地名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曰顺天府。此后通州及所领四县均属顺天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漷县入通州,时通州领三河、武清、宝坻三县。

    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宝坻三县直属顺天府,通州遂为散州,不再领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通州改名通县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通县直属河北省。

    1948年底,通县全境解放。初于通县城关设通州市,通县人民政府迁驻张家湾。1949年通州市改为通县镇,为通县专区驻地。1953年11月撤销通县镇,改设通州市,由通县专区代管,仍为通县专区驻地,与通县同属通县专区。

    1958年3月7日,通县、通州市划归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销通县专区,将原辖蓟县、平谷、三河、大厂、香河五县划入唐山专区,密云、怀柔划入承德专区,固安县划入天津专区。通县与通州市划入北京市后,二者合并,改名通州区,1960年2月改名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通州历来在华北地区地位显赫,古时素来就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

 

行政区划

 

 

    通州区辖4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永顺镇、梨园镇、宋庄镇、漷县镇、张家湾镇、马驹桥镇、西集镇、永乐店镇、潞城镇、台湖镇、于家务乡、中仓街道、新华街道、玉桥街道、北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