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是山东省地级市,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依革命圣地临沂市,西濒微山湖,南接军事重镇徐州市,北临孔孟之乡济宁市。枣庄是著名的煤城,2009年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1958年峄县迁至枣庄后升为市,2004年政府驻地迁至薛城区,市中区不再是政治中心。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台儿庄古城、微山湖红荷湿地、微山湖古镇、抱犊崮等。
历史沿革
峄地设县,历史悠久,《
峄县志》记载始于战国时期。峄县志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县志之一。
秦朝,大力推行郡县制。初始全国分为36郡,后逐渐增至48郡。秦时,峄地分属
薛郡之薛县(今滕州市东南),
泗水郡之傅阳县(今
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候孟村。《公单传》
逼阳即作傅阳。逼、傅音同也),
东海郡之缯县(今兰陵县向城镇鄫城村,元《通志》曰:鄫,亦作缯)、兰陵县(今兰陵县兰陵镇)。在苏鲁交界如此狭小的区域内,设置了众多的郡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鲁南苏北地区,在当时是一个开发时间较早、文明程度较高,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其军事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
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峄地除南部属楚国之傅阳县、西部属鲁国之薛县外,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兰陵、缯、阴平、建阳、都阳、新阳、昌虑、合乡等县。承作为县一级行政区的名称,西汉初年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承作为一个古县名,在峄之名未出现之前沿用了上千年。清光绪版《峄县志》载:“承县,其地西不及阴平,南不及逼阳,东北不及缯、兰陵。疆域之狭,仅得今境十之二三。”承县,因承水而得名。承水,即今峄城大沙河。光绪版《峄县志》载“承县故城在县西北一里。”即今峄城大沙河西,徐楼至岳台子一带。峄城城区在尔后的历史中作为县、州、郡的治所也拉开了序幕。东汉时期,峄地属东海郡之承县、阴平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彭城国之傅阳县、琅琊国之缯县等。
三国,峄地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东北部属
琅琊国之缯县,其余大部属
东海国之承县、兰陵县、阴平县、昌虑县、都阳县等。
西晋,东北部属琅琊国之缯县,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等。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东海郡之兰陵、承、咸、合乡、昌虑5县置兰陵郡,治所在承城。光绪版《峄县志》载:“晋初,立兰陵郡,治承,县地始大。”自此,承县城在历史上首次成为郡、州之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疆域变动频繁,峄地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至东晋末全部属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在近300年的纷争中,兰陵郡自设立后,除在北魏短时间被废,之后又于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复置外,长时间存在,其郡治在承城。一说,其郡治曾短时设于昌虑县。
隋朝(公元581—600年)初,废兰陵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承县,置缯州,又析置兰陵县,峄地属缯州之承县、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缯州,省兰陵县入承县,峄地为彭城郡承县。不久又改承县为兰陵县,移治缯州故治所。
唐朝,峄地初属
沂州承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缯州,治承县(承,古作承,《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辖承县、兰陵、缯城3县。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又废缯州,省兰陵、缯城二县入承,属
沂州。光绪版《峄县志》载:“唐承县仍理缯州城,至宋移理今县。”唐末五代十国时(公元907—960年),峄地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
沂州承县。北宋时,峄地属
沂州承县(望)。望是唐宋时州县的等级名,一般按其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划分,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由此可见,当时的承县是个比较大的县。
金朝,峄地初属邳州承县。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县为兰陵县,仍治承城。至此,始于西汉初沿用了1400余年的承县之名不复存在。金贞佑四年(1216年)三月,县治移至土娄村。治所在今吴林街道办事处后土楼河村。金兴定中(1217—1222年),置峄州,治所在故缯州城,即今峄城区政府大院附近。自此,峄之名沿用至今。峄之名,一说源于峄城南十五里处的葛峄山。葛峄山“四周峭绝不与群山伍”,又称
天柱山;一说因峄境内多山,众山连络为绎,“绎”与“峄”同。
元朝,峄地属益都路峄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废兰陵县入峄州,下无辖县。
明朝(1369年)降州为县,属济宁府。自此,峄县之名一直沿用至1960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峄县改属
兖州府。
清朝,沿明制,为山东省兖州府
峄县。
民国,峄县属山东省济宁道,十七年(1928年)撤道属省。清光绪版《峄县志》载:“其地北兼缯、兰陵,负抱犊五崮之险;西缘薛水,跨有蔇、郳、建陵全境;南逾河,达傅阳,据皇邱之阻;而东割武原、良城之半。疆域之扩,十倍于汉、晋。”故民间有邹、滕、峄为鲁南三大县之说。
新中国1949年峄县人民政府驻峄城,隶属
台枣专区。
1950年5月,台枣专区撤销,峄县隶属
滕县专区。
是年,撤销麓水县,其所辖庄头区划归峄县。
1953年7月,滕县专区改名
济宁专区,峄县改属济宁专区。同年7月,白彦县撤销,其所辖北庄、东凫山、西集三个区划归峄县。
1958年11月21日,峄县治所迁驻枣庄镇。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建立县级枣庄市,仍属济宁专区。
1961年9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
1979年,滕县划归枣庄市。
1983年,成立
山亭区。
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政府从市中区西迁薛城区,市中区不再是政治中心。
行政区划
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
直辖市,辖
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
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
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
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州东八镇划归山亭。
至1985年,枣庄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
1988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滕县改为滕州市。
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枣庄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枣庄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
2012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5区1市,设18个街道、44个镇、2个乡。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70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薛城区,地处枣庄市西部,是山东省的南大门,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423.02平方公里。现辖7个镇街,分别为陶庄镇、邹坞镇、临城街道办事处、常庄镇、周营镇、沙沟镇、巨山街道办事处,共有197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市中区,位于省辖枣庄市中部偏东,总面积375.27平方千米,占枣庄市总面积的8.25%。下辖孟庄、税郭、齐村3镇,西王庄、永安2乡,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龙山路、各塔埠、矿区6街道。
山亭区,2006年,辖10个乡镇(街道),255个行政村(居委会)。
峄城区,地处鲁南,为山东省枣庄市县级市辖区,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占枣庄市总面积的14%,占山东省总面积的0.14%。2001年3月,乡镇合并。峄城区辖5个镇2个街道,即榴园镇(原王庄乡、棠阴乡合)、阴平镇(原阴平镇、金陵寺镇合)、古邵镇(原古邵镇、坊上乡、曹庄镇合)、底阁镇(原底阁镇、甘露沟乡合)、峨山镇(原峨山镇、萝藤乡、左庄乡合)、吴林街道(原吴林乡、肖桥乡合)、坛山街道(原峄城镇)。
台儿庄,辖张山子镇、涧头集镇、泥沟镇、马兰屯镇、邳庄镇5个镇和运河街道办事处,共有211个行政村(居)347个自然村。
地名及来历
区县
|
来历
|
市中区
|
1976年成立市中区,因地处枣庄市中部偏东。位居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而得名
|
山亭区
|
1983年新建区,原名齐村区。因区政府驻地位于山亭镇的双山北麓而得名
|
台儿庄区
|
传说因邰姓立村,故称台家庄,而后演变成台庄,现为台儿庄
|
峄城区
|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峄县,1962年改名为峄城区。峄之名,一说源于南葛峄山,一说因境内多山、众山联络为绎, 古"绎"与峄同
|
薛城区
|
薛城,夏商时期称薛国(今滕州市官桥镇),春秋战国时期,田文治薛期间大规模筑城,得名薛城
|
滕州市
|
滕州,取泉水腾涌之意,公元1184年金朝设置滕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