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宿州市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5-02-04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安徽的北大门。东、东北两面与江苏省接壤,西北与山东省毗邻,西与河南省交界,南临蚌埠、淮北两市。
    宿州是“中国观赏石之城” “中国酥梨之都”“中国国画之乡”“中国马戏之乡” “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奇石之乡”,素有江南第一州、淮海“龙眼”的美誉。
    宿州是省级文明城市,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全球重要的鞋帽产业基地,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
    宿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14.5℃,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五柳风景区等著名景点,有闵子骞、嵇康、朱温、马皇后等历史名人。   历史沿革 宿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置宿国,属宋国营辖。 秦,属泗水郡。 西汉,属沛郡。 东汉,属沛国。 唐,置宿州,辖苻离县、蕲县、临涣县、虹县,属河南道,治埇桥。 后梁,置宿州,辖苻离、蕲县、临涣县、虹县,属武宁军。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沿袭未变。 宋,置宿州,辖苻离县、蕲县、临涣县,属淮南东路。 元,置宿州,辖临涣县、苻离县、灵璧县、蕲县,属河南归德府。 明,置宿州,辖灵璧县,属江南临壕府。 清,置宿州,属凤阳府。 民国,宿州改为宿县,属安徽省。3年置道,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16年废道,宿县直属安徽省,21年属第六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专员公署。原驻泗县之专员公署迁驻宿城。汪伪时期,宿县属安徽省维新政府(省府驻蚌埠),后属苏淮特别行政区。民国30年属淮海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县属安徽省。[1]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1949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驻龙城镇)、永城等9县。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将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入宿县专区。1964年以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固镇县(驻固镇)。 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地区驻宿县。辖宿县、砀山、萧县(驻龙城镇)、灵璧(驻灵城镇)、泗县、五河、固镇、怀远、濉溪等9县。1977年将濉溪县划归淮北市领导。1979年设立宿州市,属宿县地区领导。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宿县地区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划归蚌埠市。宿县地区1997年,面积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万,辖宿州市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行署驻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砀山县、萧县、泗县、灵壁县和新设的埇桥区。[2] 

区划详情

县、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埇桥区 2868  188.09万  234000  胜利东路636号[3] 
砀山县  1193  100.46万  235300  砀山县政务新区 
萧县 1885  143万 235200 龙城镇 
灵璧县 2054  125.8万  234200 灵城镇 
泗县 1787  94.41万  234300 泗县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