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淮北市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4-12-19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117°23′,北纬33°16′-34°14′。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县,东与埇桥区毗邻,西连涡阳县和河南永城市。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总人口213万人(2007年)。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相山区。
    风景名胜有相山森林公园、相山庙、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和烈士陵园等。

    历史沿革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淮北市境属徐州。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商沿夏制,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战国时期,齐、楚、魏灭宋,相归楚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在相城和临涣镇分设相县、铚县,同属泗水郡,相城为郡治所在地。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元狩六年(前117年),在今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闸闸河西设梧县,属沛郡。地节元年(前69年),梧县改属彭城郡,后改属楚国。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改相县为吾符亭,沛郡改为吾符郡,梧县为吾治。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为沛国,国都仍在相城。梧县先后改属楚国、彭城郡国。三国时,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汝阴郡,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4年),梧县未再恢复。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梁普通六年(525年)置临涣郡,治所在今临涣集。梁大通元年(527年)梁伐魏,攻克竹邑城。梁将陈庆元从铚县率兵数千人追击魏军至洛阳。北魏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军数千人夜袭临涣郡,城内梁军无备,死伤惨重,仓皇出逃。此地复为北魏所辖。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涣北县,治所分别在今魏集乡和宋庙乡境内。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临涣郡,新置临涣县;废涣北县,复置竹邑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竹邑县废,并入符离县。开皇九年(589年)符离县属彭城郡。大业元年(605年)春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掘通济渠。渠经今铁佛、百善、四铺3个区,过境长42.8公里,渠面宽40米,堤上广植柳树。是年废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彭城郡萧县、符离县、蕲县和谯郡临涣县。
    唐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之临涣县。武德四年(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诸阳县复入符离县。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临涣县属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闲塞之地相城孜。
    唐咸通十年(869年)4月,庞勋率桂林戍卒起义军与唐军7万战于柳孜镇。义军败,转战临涣、亳州一带,庞勋战死。
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宋天圣十年(1032年)柳孜镇天王院修砖塔1座,高80尺,临涣县令、县尉、主簿,柳孜镇巡检、盐酒税等人主修。时柳孜镇有大小庙宇99座。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
    宋绍兴十年(1140年)8月宋将杨存中引兵500骑夜袭柳孜镇,遭金兵伏击,大败,退至泗水一带。金人占据宿州。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3000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率全城民众死守。后因城内粮尽和外无援兵城破,张若愚自杀。临涣城被元兵洗劫一空。
    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中都临濠府宿州和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中都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南京徐州之萧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徐州之萧县。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
    民国3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16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民国24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和萧县。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0年7月,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属宿县地区。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蚌埠专区的濉溪县和萧县部分地区组建濉溪市。
    1997年,面积2714平方千米,人口172万,市府驻相山区淮海路。辖相山、烈山、杜集3区和濉溪县。
    2004年8月下旬,淮北市调整了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濉溪县撤并3个乡镇,同时将其中一个新合并的镇划归市属烈山区;相山区的一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同时将濉溪县的3个自然村划归相山区。淮北市乡镇数由33个减少到27个、减幅为18.2%,乡镇平均人口由原来的4.58万人增加到5.53万人;濉溪县人口由121.2万减至113.5万,24个乡镇减为20个。2004年底,全市辖15个街道、21个镇、7个乡。
    2004年淮北市共撤并3个乡镇,2个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乡镇数由2003年的33个下降到28个。调整后,全市有20个镇、8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3月8日,淮北市公布区划调整方案:全市由21个镇7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7个镇1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淮北市辖杜集、相山、烈山3个市辖区、1个县。市政府驻相山区。

    烈山区位于淮北市东南,西南与濉溪县接壤,北与萧县、杜集区、相山区接壤,东邻宿州市,与埇桥区接壤。南北狭长、东西略窄。区境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全区总面积为38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53.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5.2万亩、山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27.5万亩,人均可耕地0.8亩。[7]
 

    杜集区位于淮北市东北部,东径116°41′~116°58′,北纬33°58′~34°18′之间。东北面与萧县接壤,南部与相山区为邻,北部段园镇与徐州相接。区境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15.5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4.9万亩,山地面积77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13.49万亩(建设用地8.5万亩)、农民人均可耕地0.47亩。区境有采煤塌陷等形成的湖洼地23处,面积52.23平方公里。
 

    相山区地处淮北市西南部,是淮北市的主城区。西与濉溪县交界,南与烈山区、濉溪县接壤,东与杜集区为邻,北与萧县相连。总面积134.9平方公里。2012年辖1个副县级镇、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14个行政村和79个社区,人口40.76万人。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117°02′,北纬33°17′~34°01′。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县,北依淮北市和萧县。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专区公署。1977年1月12日改属淮北市,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总面积19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474公顷。2012年,濉溪县辖11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居)。